中国高等院校教育理念的发展及现状分析
中国的《高等教育法》指出:“高等学校应当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这既是国家和社会对高等学校的要求,又是高等院校自身的价值所在。《辞海》指出,“理念”为旧哲学之名词,指观念或思想,是理性领域中的概念,指向事物的涵义和本质[1]。但是根据逻辑学的定义原则,“教育理念”即“关于教育的理念”,对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详加探究。
一、中国高等教育理念发展进程
在古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是伴随着中国文化的发展而发展的。
公元前12世纪,中国固有的多元文化开始形成两个主要文化:北方的周文化和南方的楚文化。北方重儒家,南方重道家。春秋时期,南北文化的发展促使了科学(高等教育)的发展,孔子是中国高等教育历史的开山大师和第一位伟大代表。在汉武帝时期,“太学”的出现代表着南北文化的真正统一。汉文化定型后,随着佛教的传入,中印文化开始综合,历时千余年形成宋代道学,高等教育机构出现了“书院”。
从1862年设立京师同文馆开始,中国高等教育在近代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中国的一批教育家在中西文化的夹缝之中,开创了中国特定的高等教育理念,如洋务教育活动的“中学为
体,西学为用”,北大的“学术自由”,还有“教授治校”“文理并重”“通识教育”等等。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社会,也初步建立了新中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基本框架和格局。 二、中国当前高等教育理念现状分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的教育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子女。一项调查表明,现在92%的父母希望孩子读大学,44.5%的城市父母希望孩子读博士。最近,与总是跑在前面为子女清障的美国“直升机父母”和北欧“冰壶父母”一起,亚洲“虎妈”被最新一期美国《时代》周刊称为极端家长的又一例。美国教育专家安妮?赫尔伯特说,东西方教子之道有着各自的文化背景,孰优孰劣之论不科学。正如辛辛那提新闻网所称,其实父母们不必过分担心该扮演“中国虎”还是“美国好好先生”,而更应自问:“自己的努力和牺牲到底是不是为孩子好?”教育不仅仅是在高等院校中进行,教育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配合,真正科学的教育理念是在各方的配合与统一中摸索出来的。 根据有关专家的观点,社会人才大致可以分为这几类:学术型人才、工程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现代社会不仅要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而且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所以社会上既需要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又需要大批掌握一定技能的技术型劳动者。但是现在许多人走入了人才培养的误区,过度跟风、盲目地追求某几个热门专业,而且社会上还掀起一股“公务员
热”,既浪费了教育资源,又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问题。 教育主要是在学校中进行,各类教育机构和教师是教育理念的主要探索者与践行者。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注重素质教育,而非仅仅为“考”而教,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同时要确立德育的核心地位,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作为与社会联系最紧密的教育,同时也作为社会生产中的一个产业,其产业属性在教育阶层得到充分体现。高等教育的社会职能渐渐调整为“教学、科研、社会拓展”,“大学自治”“学术自由”的理念得到崇尚。所以我们有必要创新高等教育观念,解决当前高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 三、中国高等教育的创新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导致了官僚办教育、行政管教学的教育体制,特别是上世纪年代的高校改革,大量专门学院出现,学校不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机构,而是一个行政机构下的机关。教育的目的在于塑造有独立个性的人,正所谓“因材施教”,强化行政必然强化统一,那么培养出来的人就很容易像从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这与教育的目标正好相反。目前,中国高等教育正在朝着素质化教育的方向努力,但多数院校仍然采用传统的“考试”化考核和甄选人才。学生为能顺利毕业,“考试及格”仍是多数大学生的大学学习目标。教师授课形式以课堂授课为主,授课形式单一,教学内容单一,授课体系单
一。在现今社会,科技正以迅猛的速度发展,知识的更新周期明显缩短,各种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只有终身学习,才不会落伍。传统闭塞的教学形式及考核方式越来越与“百家齐放,百家争鸣”的教育方针相违背,我们面临着中国高等教育必须进行全新改革的紧迫局面。如何进行改革,如何进步,如何打破多年形成的XX局,XX局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关键所在。
首先,变权威性教育为民主性教育。只有在民主与自由的环境下,学生才能容忍彼此之间的分歧,才能燃起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才能发挥自身的创造力。我们要变权威教育为民主教育,师生间应摒除上下级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教师应该是学生知识、心灵、生活的导航人,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平和、安全的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这种民主教育应是发自内心的、潜意识里的对学生的尊重。
其次,变“一成不变式”教育为“灵活式”教育。教师的智慧体现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中。“一成不变”偏重于用同一种标准衡量学生的知识水平,衡量教师的教学水平,衡量高校的教育质量。但是社会形势是不断变化的,因此我们应转变教育观念,大力推进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再次,变传承功利性教育为发展式教育。传承功利性教育强调以知识为中心,以单向流程教育为主,把学生当做存储知识的容器,不考虑学生的长远发展,只注重当前的考核或考试成绩。这种教育理念会阻碍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发展式教育要实现由
知识中心向生命中心的转移,重视教育过程的每一环节对生命质量提升的价值,是一种持续性教育,更是一种增值式教育,会使学生越发具有生命的活力和创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