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6 历史启示、说明、认识、经验教训类主观题答题方法
【题型简介】
历史启示、说明、认识、经验教训类主观题,通常是通过认识、启示、说明、看法、见解、感想、观点、借鉴、经验教训、态度、对策、建议、主张等引导词来提问,就某一个(类)特定的历史问题要求学生总结规律、提出对策、得出结论、分析得失的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特色:⑴更新颖:此题型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是全国高考试题 的一个亮点,也体现了新课标全国试卷的某种引领作用。⑵更概括:此题型是指从历史上的人和事的经历或结果中所总结出来的可供后人借鉴,少走弯路的认识。因而答案常具有总结性、理论性。⑶更实用:整体考查的是学生调用知识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而不是空泛的谈论。⑷更灵活:案不唯一,具有主观性、开放性和多元化。⑸更深刻:旨在考查考生的历史思维层次、历史认知水平、历史感悟能力。⑹更精简:此题型一般出现在主观题的最后,答题时最多答三点,一般答两点即可,不要贪多误时。因为此类题是开放性的,给分一般是2至4分。 【答题法器】
历史启示、说明、认识、经验教训类主观题答题法器“五归”:⑴归纳共性:对材料及前面几问进行系统归纳,找准“题眼”,读懂背景材料的中心意思,明确材料反映的是哪一方面的历史现象或问题,找准共性,进行回答。⑵归结规律:要依照类型找规律:①启示类:一般从经验、教训方面思考,侧重从要怎么样、不要怎么样两方面问答。②认识类:侧重从是什么、反映了什么的角度回答解答这类题。③说明、借鉴、建议、主张、态度、见解类:侧重从要怎么样的角度回答。⑶归类理论:对材料涉及的内容进行提炼,并上升到理论高度。因为,只有高度概括,具有理性的东西才能具有借鉴意义,用于指导现实活动。例如:①政治=国情+领导+群众+武装+民主+法制+思想+策略+……。②经济=生产力+生产关系+客观规律+发展战略+经济发展要素+……。③文化=批判+改造+继承+发展+观念+……。⑷归思现实:联系时政和现实进行归纳。⑸归告号召:发出号召。
【高考名例】
【名例1】(2016年江苏高考,22,15分)新文化运动中的思想先驱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阅读下列材料:
[来源:学科网ZXXK]
材料一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尖锐地批评了传统儒学的有关内容,但是他们并未全盘否定儒学。中国的文化、社会和历史,是一个较之传统儒家意义更为广大的传统。
在对待这个大传统的态度问题上,新文化运动没有“全部摒弃”“彻底否定”的看法。陈独秀认为,中国文明,包括儒家学说中所包含的许多积极有益的内容,实际上与人类文化的普遍价值相联系相一致。上海某报批评北京大学设立“元曲”的课目,指元曲为“亡国之音”,认为不当讲授。陈独秀反对这一看法。他还公开承认,钱玄同废除汉字的主张过于急切,是对传统语言文字用了“用石条压驼背的医法”。 —摘编自李良玉《思想启蒙与文化重建》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本身都是非常激烈的。他们不承认任何传统的权威和因袭的教条,礼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乃至汉字、中医、京剧等传统文化,都遭到无情的批判。这个勇猛的、也是简单而绝对的批判运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虽不可避免地具有一些形式主义的偏向。
——摘编自李新《中华民国史》 请回答:
⑴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分析这些认识产生的原因。(6分)⑵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对传统文化的认识。(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解题思绪】历史启示、说明、认识、经验教训类主观题答题法器“五归”。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特点和评价。
【答案择要】⑴认识:传统文化中存在积极有益成分,不能全盘否定;传统文化中存在封速落后因素,不能全盘肯定。原因:抵制尊孔复古逆流的需要;受到启蒙思想(民主思想)影响。⑵略(注: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酌情给分,官方答案为“略”) 【名例2】(2016年高考天津,14,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随着纺织工业和采煤冶铁等工业的发展,英格兰西北部的许多村镇发展为大城市,如曼彻斯特、伯明翰和利兹等,村镇及周围农村地区的大量农民转化成了工业劳动力。—《新华文摘》2015年第18期
⑴依据材料一,指出英格兰西北部大城市兴起的动力,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这一现象对农村的影响。(6分)
材料二 近代中国大城市主要兴起于沿海和条约口岸。这些地方外资集中,进出口贸易繁忙,政府又开展了自强运动,使得更多的中国商人移居那里,同时,失去生计的农民也来到城市寻找工作。这样,越来越多的沿海和条约口岸成为中国金融、工商业和
人口集中之地,如上海、南京、广州、汉口、天津都发展成为相当规模和拥有一定财富的中心城市。——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⑵依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大城市发展的原因,并指出其时代背景。(6分) 材料三 下图是农村城镇化的两种成功模式。
天津华明镇 瑞士小村镇
⑶结合图中场景,分别指出农村城镇化两种建设模式的特点及制度因素。(6分)⑷综上,谈谈你对城市化的认识。(4分)
【解题思绪】历史启示、说明、认识、经验教训类主观题答题法器“五归”。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英国城市化;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近代城市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改革开放·现代城市化。
【答案择要】⑴工业的发展。工业革命中,工业化城市兴起,大量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⑵沿海和条约口岸贸易繁忙;政府的自强运动(洋务运动)。西方势力入侵,中国开始近代化进程。⑶天津华明镇模式:集中建设,政府主导;土地公有。瑞士小村镇模式:相对分散,个性化;土地私有。⑷城市化是个过程,有阶段性;工商业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城市化建设道路是多样化的。
【名例3】(2016年高考新课Ⅱ,46,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材料 太平天国后期,洪仁玕受命总理朝政,提出了一系列政治革新主张。他认为,对于“世道人心”关系甚大的事务,应“立法以为准”,立法者应“洞悉天人性情,熟谙各国风教”。他认为当时世界各国中,美国“礼义富足”,“其力虽强而不侵凌邻邦,有金银山而招别邦人来采,别邦人有能者册立为官”。他注意到美国“邦长(即总统)”“五年一任”,并非终身制,国家大事则由“各省”(即各州)公议决定,官员选任在规定时间、地点匿名投票产生,“以多人举者为贤能也,以多议是者为公也”。他重视邮政、新闻报纸的作用,主张“设书信馆以通各省郡县市镇公文;设新闻馆以收民心公议”。他认为下情上达、官员匿名投票推举是实现“权归于一”的重要手段。—据洪仁玕《资政新篇》
⑴根据材料,概括洪仁玕的政治主张及其目的。(8分)⑵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洪仁玕对西方民主制度的认识。(7分)
【解题思绪】历史启示、说明、认识、经验教训类主观题答题法器“五归”。考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太平天国运动·洪仁玕。
【答案择要】⑴主张:权力集中,强调法律和制度的重要性;学习西方的某些制度和做法;希望各国和平相处;重视民心民意。目的:服务于现实,试图重振太平天国。⑵对西方政治制度有一定了解;认识模糊不清;有一定先进性;由此提出的主张不符合实际。
【名例4】(2015年上海卷,40,25分)“竞争世界”与“大同理想”
[来源:Zxxk.Com]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礼运篇》
材料二:大同之道,至平也,至公也,至仁也……逆自天演之说性,竞争之义视为至理。说鸣, 故国与国陈兵相视,以吞灭为固然;人与人人与人讥诈相陷,以欺凌为得计。百事万业,皆祖竞争,以才智由竞争而后进,器艺由竞争而后.精,以为优胜劣败乃天则之自然。----康有为《大同书》
材料三:自达尔文等说出:“酝酿数百年,而成欧战,创深痛巨,始发其拗。而我孔孟之说本末渐灭,我可因此而流入欧洲,普遍世界,此奈天下不丧新文之一征也。 ----刘绍宽《厚庄日记》1925年
材料四 :虽然儒家所教导的世界和谐与和平将是渐远的美梦,……但是我们不应该丧失更高更好目标的信念,因为没有信念,我们的努力便无目标,这个世界的历史也无意义。 -----傅郎克(ouo Franke)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⑴概括材料一中“大同世界“的特点。(2分)⑵康有为,刘绍宽等为什么反对“天演“竞争?(8分)⑶你如何看待近代以来的“竞争世界”与“大同理想”?(15分)
【解题思绪】历史启示、说明、认识、经验教训类主观题答题法器“五归”。第⑴问“大同之世”的特点,由材料一中关键信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即可概括得出“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或“天下为公”。解答的关键是从材料中提炼关键信息,不能大段复述或照抄材料内容。第⑵问反对的理由。康有为的理由可
[来源:Z+xx+k.Com]
从材料二中“故国与国陈兵相视,以吞灭为固然”的信息可得出对不平等条约的质疑,对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的愤慨;刘绍宽的理由可从材料三中“自达尔文等说出,酝酿数百年,而成欧战,创深痛巨,始觉其谬”等信息可得出。第⑶问如何看待“竞争世界”和“大同理想”。本问是分项评分方法,评分观察的要素是:观点、史实、论述、组织。解答时要注意史论结合,注意“竞争世界”和“大同理想”的关系,如①近代以来中外竞争世界的形成催生了中国古老大同理想的复兴,两者的互动构成了20世纪中国历史的丰富性和复杂性。②儒学中大同理想的复兴既源自于近代中外竞争世界的压力,又为近代中外竞争世界造成的种种问题提供了反思的资源与救弊药方等。
【答案择要】⑴水平1:能从材料中提炼关键信息(2分)·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天下为公。其他答案:无法从材料中提炼关键信息或仅能大段复述材料内容(0分) ⑵水平1:能将材料中的信息与所学史实结合解释问题(8分)·康有为、刘绍宽等反对“天演”竞争的主要原因有:对不平等条约体系的质疑。对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的愤慨,对以优胜劣败、弱肉强食为核心的“天演”竞争学说的反思,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刺激。
水平2:仅能根据材料信息或所学史实进行解释(4分)
·康有为对强国优胜劣败的“天演”思想产生了反思,刘绍宽则是受到了一战的刺激。 其他答案:回答与问题无关(0分)
⑶本大题采用分项评分方法,评分观察的要素是:观点、史实、论述、组织 评分项一:观点
水平1:能注意到近代以来竞争世界与大同理想的辩证互动关系(4分)
·近代以来中外竞争世界的形成催生了中国古老大同理想的复兴,两者的互动构成了20世纪中国历史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儒学中大同理想的复兴既源自于近代中外竞争世界的压力,又为近代中外竞争世界造成的种种问题提供了反思的资源与救弊的药方。
水平2:仅强调近代以来竞争世界的形成与扩张,或儒学大同理想的现代意义(2分)
水平3:无观点或观点与情景无关(0分)
源:Zxxk.Com][来评分项二:史实
水平1:能提取材料中所提供的信息,并能与中西相关史实建立联系(4分) 水平2:仅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而没有与所学知识建立联系(2分) 水平3:没有使用材料信息和史实(0分)
2024届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36 启示、说明、认识、经验教训类主观题答题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