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20高考化学考点剖析】考点11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解析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解析】A、分离乙酸乙酯和饱和碳酸钠溶液应用分液漏斗,故A错误;B、制备氢氧化铁胶体:将几滴饱和FeCl3溶液滴加沸水中,加热至出现红褐色液体,NaOH溶液滴加FeCl3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故B错误;C、制备纯净的Cl2,气体产物先通过饱和食盐水,再通过浓硫酸,故C错误;D、NaHCO3不稳定,受热易分解,2NaHCO3

Na2CO3+CO2↑+H2O,加热至恒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D正确。

6、考查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用途

典例6(河南省六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说法正确的是 A.胶体的胶粒带电,利用这一性质可进行“血液透析”和“静电除尘” B.CaO能与SO2反应,可作工业废气脱硫剂

C.NaHCO3能与碱反应,因此食品工业上可用作焙制糕点的膨松剂 D.SO2和湿润的O3都有漂白性,混合后得到漂白性更强的漂白剂 【答案】B

【解析】A、“血液透析”利用胶体粒子能通过半透膜的性质,与胶粒带电无关,故A错误 ;B、CaO能与SO2反应生成CaSO3,所以可作工业废气脱硫剂,故B正确;C、NaHCO3受热易分解,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其与酸反应也能生成气体,有气体生成可用作焙制糕点的膨松剂,故C错误; D、SO2和湿润的O3都有漂白性,混合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的硫酸没有漂白性,故D错误。 7、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探究

典例7(2018年云南省文山州高三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某小组探究Na2CO3和NaHCO3的性质,实验步骤及记录如下:

Ⅰ.分别向盛有0.5 g Na2CO3固体、0.5 g NaHCO3固体的烧杯中加入10 mL水(20 ℃),搅拌,测量温度为T1; Ⅱ.静置恒温后测量温度为T2;

Ⅲ.分别加入10 mL 密度约为1.1 g·mL-120%的盐酸(20 ℃),搅拌,测量温度T3。 得到下表1的数据:

回答下列问题:

(1)Na2CO3溶于水显碱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根据试题后的附表判断:步骤Ⅰ中Na2CO3、NaHCO3固体分别是全部溶解还是部分溶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2CO3固体溶于水________,NaHCO3固体溶于水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 (3)分析表1的数据得出:(4)甲同学分析上述数据得出:Na2CO3和NaHCO3与盐酸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乙同学认为应该增加一个实验,并补做如下实验:向盛有10 mL水(20 ℃)的烧杯中加入10 mL________,搅拌,测量温度为22.2 ℃。

(5)结合上述探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NaHCO3与盐酸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B.不能用稀盐酸鉴别Na2CO3和NaHCO3固体

C.Na2CO3、NaHCO3固体与稀盐酸反应的能量变化还与物质的溶解等因素有关

(6)丙同学为测定一份NaHCO3和Na2CO3混合固体中NaHCO3的纯度,称取m1g混合物,加热至质量不变时,称其质量为m2g,则原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用代数式表示)。 附表:溶解度表

.

【答案】CO32-+H2O

HCO3-+OH- Na2CO3和NaHCO3固体都是全部溶解 放热 吸热 密

×100%

HCO3-+OH

mL-120%的盐酸(20 ℃) AC 度约为1.1 g·

【解析】(1)Na2CO3是强碱弱酸盐,由于水解,溶液显碱性,离子方程式为CO32-+H2O

;(2)根据溶解度计算可知步骤Ⅰ中10 mL水(20℃)可分别溶解Na2CO3、NaHCO3固体的质量为2.15g、

0.96g,Na2CO3和NaHCO3固体都是全部溶解;Na2CO3固体溶于水后温度为23.3℃(3)分析表1的数据得出:高于20℃,放热,NaHCO3固体溶于水后温度为18.5℃低于20℃,吸热;(4)为了说明Na2CO3和NaHCO3与盐酸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应验证盐酸溶于水是放热还是吸热;(5)A、NaHCO3与盐酸的反应是吸热反应,A正确;B、可以用稀盐酸鉴别Na2CO3和NaHCO3固体,B错误;C、Na2CO3、NaHCO3固体与稀盐酸反应的能量变化还与物质的溶解等因素有关,C正确;答案选AC;(6)NaHCO3加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二氧化碳;则原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8、碳酸钠或碳酸氢钠质量分数测定

典例8(陕西省宝鸡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11月模拟考试)某同学为测定Na2CO3固体(含少量NaCl)的纯度,设计如下装置(含试剂)进行实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必须在②③间添加吸收HCl的装置

B.④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气体影响实验的精确度 C.通入空气的作用是保证②中产生的气体完全转移到③中 D.称取样品和③中产生的沉淀的质量即可求算Na2CO3固体的纯度 【答案】A

【解析】A项,氢氧化钡足量,挥发出的HCl先被吸收,不会影响BaCO3沉淀的生成和测定,无需单独添加吸收HCl的装置,故A项错误;B项,碱石灰可与二氧化碳反应,吸收水分,可防止空气中的气体影响实验的精确度,故B项正确;C项,根据③中沉淀的质量计算碳酸钠的纯度,故需要通入空气,保证②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完全转移到③中,被充分吸收,减小实验误差,故C项正确;D项,③中产生的沉淀为碳酸钡,③中根据碳酸钡的质量可计算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②中根据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样品中的碳酸钠质量,根据称取样品的质量即可求算碳酸钠固体的纯度,故D项正确。 9、碳酸钠或碳酸氢钠、氢氧化钠混合溶液中加入盐酸图像分析

典例9向体积均为10 mL、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两份NaOH 溶液中分别通入一定量的CO2,得到溶液甲和乙。向甲、乙两溶液中分别滴加0.1mol/L的盐酸,此时反应生成CO2体积(标准状况)与所加盐酸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原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5 mol/L

B. 当0盐酸)<10 mL时,甲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2-=HCO3- C. 乙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2CO3、NaOH

D. 向乙溶液中滴加过量盐酸后产生CO2体积的最大值为224 mL 【答案】D

【解析】在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后,溶液中溶质的组成可能是NaOH和Na2CO3、Na2CO3、Na2CO3和NaHCO3、NaHCO3四种情况,没有产生二氧化碳时的反应可能为:OH-+H+=H2O和CO32-+H+=HCO3-,产生二氧化碳的反应为:HCO3-+H+=H2O+CO2↑;由图中HCl的用量与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体积的关系可知,甲溶液中溶质只能为Na2CO3和NaHCO3,乙溶液的溶质为NaOH和Na2CO3;则A.根据图象可知,当V(HCl)=50mL时,得到的产物为NaCl,由原子守恒可知:n(NaOH)=n(NaCl)=n(HCl)=0.1mol/L×0.05L=0.005mol,则原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c(NaOH)=0.005mol÷0.01L=0.5mol/L,A正确;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当0<V(HCl)<10mL时,甲溶液中没有产生二氧化碳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2-=HCO3-,B正确;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乙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2CO3、NaOH,C正确;D.乙溶液中滴加盐酸,产生二氧化碳的阶段为:HCO3-+H+=H2O+CO2↑,根据消耗了10mL盐酸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0.1mol/L×0.01L=0.001mol,标况下0.001mol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22.4L/mol×0.001mol=22.4mL,D错误。 10、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制备

“侯氏制碱法”是我国化工专家候德榜为典例10(山西省2019届高三下学期3月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A卷)世界制碱工业作出的突出贡献。某实验小组模拟“侯氏制碱法”的工艺流程及实验装置(部分夹持装置省略)如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时先点燃装置①的酒精灯,过一段时间后再打开装置③中分液漏斗的旋塞 B.装置②的干燥管中可盛放蘸稀硫酸的脱脂棉,作用是吸收多余的NH3 C.向步骤Ⅰ所得滤液中通入氨气,加入细小的食盐颗粒并降温,可析出NH4Cl D.用装置④加热碳酸氢钠可实现步骤Ⅱ的转化,所得CO2可循环使用 【答案】D

A. 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B. 过【解析】而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度非常小,所以应该先通入氨气,故不选A;量氨气扩散到空气中会造成污染,所以要进行尾气吸收,2NH3+H2SO4=(NH4)2SO4,故不选B;C.过滤碳酸氢钠晶体后,母液中含有氯化铵,在母液中通入氨气可以增大溶液中铵根离子的浓度,使NH4Cl以晶体

的形式析出,故不选C;D.固体加热不可用烧杯,也实现不了二氧化碳循环利用,故选D。

1.(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 A.SB.NH3

C.Cu2(OH)2CO3D.饱和NaCl溶液【答案】D

【解析】A、硫燃烧一步只能生成二氧化硫,不能生成三氧化硫,则转化关系不可以实现,选项A错误;B、氨气一步反应只能得到一氧化氮,不能得到二氧化氮,则转化关系不可以实现,选项B错误;C、钠非常活泼,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氯化钠和氢气,不能置换出铜,则转化关系不可以实现,选项C错误;D、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先通入足量氨气,再通入足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晶体、氯化铵,过滤得到碳酸氢钠晶体,碳酸氢钠固体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转化关系可以实现,选项D正确。

2.(福建省南平市2019届普通高中毕业班第二次(5月)综合质量检查)某探究活动小组根据侯德榜制碱原理,按下面设计的方案制备碳酸氢钠。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图中夹持、固定用的仪器未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SO3

H2SO4 NO2

HNO3 CuCl2(aq)NaHCO3(s)

Cu(s)

Na2CO3(s)

A.乙装置中盛放的是饱和食盐水

B.丙装置中的溶液变浑浊,因有碳酸氢钠晶体析出 C.丁装置中倒扣的漏斗主要作用是防止产生的气体污染空气 D.实验结束后,分离碳酸氢钠的操作是蒸发结晶 【答案】B

【解析】A. 利用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因盐酸易挥发,所以,二氧化碳中常会含有氯化氢气体,碳酸氢钠

【2020高考化学考点剖析】考点11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解析版)

【解析】A、分离乙酸乙酯和饱和碳酸钠溶液应用分液漏斗,故A错误;B、制备氢氧化铁胶体:将几滴饱和FeCl3溶液滴加沸水中,加热至出现红褐色液体,NaOH溶液滴加FeCl3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故B错误;C、制备纯净的Cl2,气体产物先通过饱和食盐水,再通过浓硫酸,故C错误;D、NaHCO3不稳定,受热易分解,2NaHCO3Na2CO3+CO2↑+H2O,加热至恒重,能达到实验目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ddwp8ri6b8c83h0epna2cg5h8ins2016g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