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完整word版)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考前复习题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1-1

如何从系统的观点定义生产?

生产可被定义为是一个讲生产要素转变为经济财富,并创造效益的输入输出系统。其输入是生产要素,输出是生产财富。 1-2

广义的“制造”与狭义的“制造”?

广义(大制造):输入是生产要素,输出是具有直接使用价值 产品的输入输出系统。 狭义(小制造):从原材料或半成品经加工和装配后形成最终产品的具体操作过程。 1-3 什么是批量法则?为什么存在合理最小生产批量?

当市场竞争以产品质量和生产成本为决定要素时,大批量的生产方式显示了巨大的优越性,与中小批量生产相比,大批量生产可以取得明显的经济效果,这就是所谓的批量法则。

对于某一待定的产品,根据其生命周期、复杂程度和制造过程所需的设备等因素存在,一个合理年产量的临界值比较多种生产规模和设备投资方案,可确定出这个临界值即是最小年产量的合理数值,产品年产量高于这个数值,才能获得较低生成本产品,才有竞争力。

1-4 成组技术:将多种零件按其相似性分类成组,并以这些零件组为基础组织生产,实现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的产品设计、制造工艺和生产管理的合理化。

1-5 CIM:信息技术各生产技术的综合应用,旨在提高制造型企业的生产率和影响能力,企业所有功能、信息、组织管理等方面都是集成寄来的整体的各个方面。 2-1 切削加工的成形运动有哪些?各成形运动的功用是什么? 成形运动分为主运动、进给运动、定位和调整运动。

主运动:直接切除工件上的切削层,以形成工件新表面的基本运动。 进给运动:不断把切削层投入切削的运动。

定位和调整运动:使工件或刀具进入正确加工位置的运动。 2-2试说明外圆表面、内圆表面、平面、螺纹和齿轮的常用加工方法。 轨迹法、成形法、相切法、范成法

2-3 CM6132:C 车床 M 精密 6 落地及卧式车床 1 单轴自动车床 32 最大工件回转直径320mm

1

杨世雄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2-4 基面:通过切削刃某选定点,垂直于合成切削速度向量的平面。 切削平面:通过切削刃某选定点,与工件表面相切的平面。 正交平面:垂直于切削刃在基面上投影的平面。 前角:前刀面与基面之间的夹角。 后角:后刀面与切削平面之间的夹角。

主偏角:主切削刃在基面上的投影与假定进给方向之间的夹角。 副偏角:副切削刃在基面上的投影与假定进给反方向之间的夹角。 切削用量:在切削加工过程中的切削速度、进给量和背吃刀量的总称。 2-5 常用刀具材料及应用场合?

工具钢、硬质合金、陶瓷、金刚石、立方氮化硼。 2-6 简述顺铣和逆铣的区别,工程中常用哪种铣削?为什么?

顺铣:工件的进给运动方向和铣刀的旋转方向相同。 逆铣:工件的进给运动方向和铣刀的旋转方向相反。

实际生产中多用逆铣。因为顺铣情况下铣刀的切削力会使工件向前窜动,窜动是由于工作台的进给丝杠螺纹间有间隙,且间隙在运动的前方,顺铣时前向突然增大的切削力,使工作台和工件向前跳动。

2-7 完全定位:工件定位时的六个自由度完全被限制。

不完全定位:工件定位时的自由度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自由度未被限制。 过定位:工件的某一个自由度被重复限制。

欠定位:按照工艺要求应该限制的自由度未被限制的定位。 3-1 金属切削过程中的三个变形区有何特点? 第1变形区:剪切滑移面内的剪切滑移变形; 第2变形区:发生在切屑底层的挤压、摩擦变形;

第3变形区:发生在靠近切削刃钝圆及后刀面处的挤压摩擦变形。

2

杨世雄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3-2 影响切削变形的因素有哪些?

工件材料:工件材料硬度和强度越大,切削变形越小; 刀具几何参数:前角越大,切削变形越小;

切削用量:(无积屑瘤)切削速度越高,进给量越大,变形就越小:(有积屑瘤)切削速度通过前角来影响变形系数。 3-3 影响切削力的因素有哪些?

工件材料、刀具几何参数、切削用量、刀具材料、切削液、刀具后刀面磨损 3-4 切削热对切削过程有何影响?影响切削温度的因素有哪些?

切削温度影响工件材料的性能,前刀面上的系数和切削力的大小,影响刀具磨损和刀具使用寿命,影响积屑瘤的产生和加工表面质量,也影响工艺系统热变形和加工精度。

影响切削温度的因素:切削用量、刀具几何参数、工件材料、刀具磨损、切削液。 3-5 积屑瘤是怎样形成的?它对切削过程有何影响?如何避免产生积屑瘤?

形成:在刀具、切屑接触区间内,由于粘结作用,使得切屑底层晶格纤维化的程度很高,几乎和前刀面平行,滞留层金属因受剪切作用而产生加工硬化,其抗剪切强度随之增高,这样剪切滑移发生在滞留层内部某一表面,而使滞留层与前刀面接触处的金属滞留在前刀面上,越积越大,形成积屑瘤。 影响:

①增大切削厚度,增大了去除量,但是其生产过程的周期性,有可能引起振动; ②顶部周期性脱落,使表面粗糙度增大;

③积屑瘤硬度较高,粘结在前刀面上,相对稳定是,代替刀刃进行切削,减少刀具磨损,但是不稳定时,有可能造成刀具粘结磨损。 措施:

①提高切削速度,使切削温度高于积屑瘤存在的温度; ②降低切削速度,使切削温度降低,粘结现象不容易发生; ③选择十一的切削液,减少刀具摩擦与粘结;

3

杨世雄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④增大刀具前角,减少刀具接触应力; ⑤对于苏醒材料,适当热处理改善切削加工性。 3-6 刀具磨损有哪几种形式?各产生在什么切削条件下?

前刀面磨损:切削材料苏醒好,如果刀具材料耐热耐磨性查,切削速度或切削厚度较大,在前刀面上形成月牙洼磨损。

后刀面磨损:后刀面与工件表面接触压力很大,存在弹性和苏醒变形。

边界磨损:主要是由于工件在边界上的加工硬化层、硬质点和刀具在边界处较大的应力梯度和温度梯度造成的。

3-7 刀具磨损的原因有哪些?刀具磨损一般分为哪几个阶段? 原因:磨料磨损、粘结磨损、扩散磨损、化学磨损。

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初期磨损阶段、正式磨损阶段、急剧磨损阶段。 3-8 如何合理选择刀具几何参数?(P118) 4-1 机床几何误差包括哪些方面?

回转运动精度、轴向窜动、角度摆动、直线运动精度、成形运动间位置精度、成形运动间速度关系精度。

4-2 简述减小磨削表面粗糙度的措施。 ①采用粒度号大的砂轮; ②提高砂轮速度或降低工件速度; ③使用直径较大的砂轮; ④加大砂轮宽度; ⑤减小径向进给量; ⑥提高砂轮的修整质量。

4-3 机械加工质量:通常包括机械加工后表面几何方面的质量和材料性能方面的质量,包括机械加工精度、机械加工表面粗糙度、机械加工表面变质层。

4

杨世雄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误差复映:由于工艺系统 的受力变形,工件加工前的误差以类似的形式反映到加工后的工件上去,造成加工后误差,这种现象成为误差复映。 工序能力系数:

5-1 精基准选择原则有哪些?

I基准重合原则:应尽量选择加工表面的设计基准作为定位精基准。

II基准统一原则:若一某一表面做基准面可以加工出大多数表面,应尽早加工出来,作为精基准加工其他表面。 III互为基准原则 IV自为基准原则 V便于装夹原则

5-2 粗基准选择原则有哪些?

I保证相互位置要求原则:如果必须保证加工面与不加工面的相互位置要求,则应以不加工面为粗基准。

II余量均匀分配原则:如果首先要求保证工件某重要表面加工余量均匀时,应选择该表面的毛坯面为粗基准。 III便于工件装夹原则

IV粗基准在一个定位方向上只允许使用一次原则 5-3 加工工序的安排原则?

①先基准面后其他②先粗后精③先主后次④先面后孔

5-4 加工经济精度:在正常加工条件下索能达到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加工经济精度是一个范围而不是一个值。

加工阶段:为了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生产效率和经济性,通常安排工艺路线时,将其划分为几个阶段,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精密加工、超精密加工。 6-1 装配方法有哪些?各适合什么场合?

互换装配法:分为完全互换法(用于少环尺寸链或低精度多环尺寸链的大批量生产)、大多数互换法(用于尺寸链环数较多,封闭环精度要求较高的情况下)。

5

杨世雄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选择装配法:分为直接选择修配法(不宜用于生产节拍要求较严的大批量生产中)、分组装配法(使用与成批或大量生产中装配精度要求较高、尺寸链组成环很少的情况)、复合选择装配法。

修配装配法:单件或成批生产中哪些精度要求高、组成换数目较多的部件。 调整装配法。

杨世雄

6

(完整word版)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考前复习题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1-1如何从系统的观点定义生产?生产可被定义为是一个讲生产要素转变为经济财富,并创造效益的输入输出系统。其输入是生产要素,输出是生产财富。1-2广义的“制造”与狭义的“制造”?广义(大制造):输入是生产要素,输出是具有直接使用价值产品的输入输出系统。狭义(小制造):从原材料或半成品经加工和装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d8746uo3z7yqpo85se79mzf00wrvr00ix0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