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练习)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基础知识综合

1 .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中华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包含着许多国家、民族及个人的成与败、兴与衰等方面的经验与教训。②正因为如此,我们应该 、 、 ,善于从历史中汲取智慧。③我们不仅要让自己的眼光穿透历史,而且要折射现实,看到未来。④历史是一面镜子,从历史深处走来,我们才能深刻把握历史经验、历史规律。

(1)请将下面的语句分别填写在第②句的横线上。(只填序号)(______) A.学习历史

B.研究历史

C.重视历史

(2)第③句中“穿透历史”“折射现实”“看到未来”的短语类型是什么?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

(3)第④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

父亲的长笛

①小时候,每天晚饭后,父亲总喜欢拿出心爱的长笛吹奏一曲。那是,她特别爱听,笛声一响,她就用跑调的声音跟着哼歌。母亲也停下手边的活,侧耳倾听,发丝垂在脸上,格外柔美。

②夏天的傍晚,父亲有时会拿着长笛去巷口儿。邻居们说:来来,吹一段儿!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笛长横放嘴边。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那样的时光里,她是红人儿,孩子们羡慕极了她有一个这样将笛子吹得声声悦耳的父亲,哄着她,把好吃的分给她一份,只为了听她父亲吹笛子时可 以靠近一点儿。她亦是非常的骄傲的,

第 1 页 共 11 页

那时,父亲是天,是地,是她心目中的大英雄。

③她开始讨厌父亲吹长笛,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那天晚上,她写完作业后,父亲又拿出长笛来吹。笛声刚响,她就大吼一声:唉呀!别吹了好不好!烦死人了!笛声戛然而止。她看也没看父亲一眼,转身跑回自己屋。

④她三年级时,父亲的工厂倒闭,两年后,左腿残疾又没技术的父亲被安排当了环卫工,负责她学校周边街区的卫生。那天,一个捣蛋鬼在班里嚷嚷:门口那扫地的老大爷是小敏她爸!顿时,嘘声,哄笑声连成一片。她感到无地自容,趴在桌子哭了。那一刻,她只恨父亲没出息!

⑤她毕竟还是个懂事的孩子,没有把这件事告诉父母。只是不再喜欢父亲吹长笛了,每次父亲一吹就被她狠狠地制止。渐渐的,家里就听不到笛声了。

⑥上了初中,离家远,她从不跟别人提家里的事。可事情就是这么巧,父亲工作间隙坐在环卫车旁的马路牙子上吹长笛,竟被电视台记者录进了镜头。节目播出后,恰巧被她老师看到,把这事当作励志故事讲给同学们听,班里爽直的同学对她说:小敏,你爸好酷哇,扫大街还不忘了吹笛子!

⑦她万万没想到自己极力隐藏的父亲,就这样被曝光在全班同学面前。她忍无可忍,到家就跟父亲吵:你说你扫个垃圾,还吹什么长笛,丢人都丢到电视上去了,我都快没脸活着了!啪地一声,母亲的巴掌落在她脸上:你个没良心的,你怎么这样说你爸!要不是你,你爸别跟孩子瞎说八道!父亲喝住了母亲。你可是听着你爸的笛声长大的呀!你小时候那么爱听,你爸干一天活儿回来,多累都吹给你听

⑧父亲的沉默和母亲的训斥并没有打动她,她还是悄悄地拿走了长笛,扔在了城边的小河里。虽然那一刻她心里也有丝丝的不舍。她等着父亲爆发,然而,没有。自此,父亲再没提过长笛的事儿。

⑨多年以后,她有了孩子,懂得了做父母的艰辛。她对父母很好,常常给他们买吃的穿的。儿子初一那年,学校要开感恩主题晚会,儿子在家练唱《父亲》这首歌:想想您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您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您只尝了三分。儿子唱了一遍又一遍,唱得她心里一阵阵酸,一阵阵疼

⑩第二天,她买了一支上好的长笛,给父亲送去。父亲先是一愣,随即欣喜地摩挲起来。她吞吞吐吐,说:爸,对不起,当初是我扔了你那长笛。父亲一笑:傻丫头,我早知道是你干的。母亲走过来,:还是闺女疼你懂你呀!你这条腿没白断,委屈没白受啊!腿?没白断?她吃惊地问。还不是因为你三年级那年非吵着要电子琴,你爸为了挣钱给你买琴,你爸大雪天骑车给人送货,摔断了腿哎!跟孩子提这些干啥!都是过去的事儿了!父亲笑着打断母亲。转脸看她。她赶紧抹一把泪,挤出笑来,说:来来,吹一段!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嘴边。

?久违的笛声从父亲嘴边漫延开来,飞扬在屋子的各个角落,她跟着哼唱,母亲则满脸温柔,鬓角的白发泛着

第 2 页 共 11 页

银光,格外柔美。

(作者:赵文静。有删改)

2 . 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以下表格。 时间 主要事件(从父亲角度) “她”的心理 小时候 父亲拿出长笛吹奏. 特别爱听 ① 父因为当环卫工被班级调皮鬼嘲笑 父吹竹笛的事迹被报道且被老师作为励志故事分享 ② 上初中的时候 忍无可忍 上初中的时候 ③ 愤怒 多年以后

3 . 请从修辞和正侧描写两个角度赏析第②自然段画线的句子

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蔓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

4 .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第④自然段“两年以后,左腿残疾又没技术的父亲被安排当了环卫工”,为最后揭示真相埋下了伏笔。 B.第⑦自然段“父亲喝住了母亲”是因为母亲对孩子胡说八道,父亲懂教育,以为这样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C.第⑧自然段她等父亲爆发,但是父亲没提过长笛的事,因为父亲已经知晓是她把长笛丢弃,用宽广的胸怀包容了孩子。

D.第⑿自然段“漫延开来”与第②自然段形成照应,营造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 E.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朴实、无私、大度、严厉的人,用自己的爱和包容感化着自己的孩子。

5 . 文章标题“父亲的长笛”有何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和链接材料,谈谈你对文中父亲和材料中母亲做法的看法或感悟。

第 3 页 共 11 页

父亲为挣钱给她买琴而断腿的真相被她知晓 ④ 链接材料

2008年5月13日中午,在汶川大地震现场,救援队员发现了这样一位母亲:她双膝跪地,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地支撑着身体┅┅救援队员从空隙伸手进去,确认她已经死亡。救援队员还在地的身下发现一个婴儿。这个婴儿躺在一条红底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三四个月大,因为有母亲的身体庇护,孩子毫发未伤,随行的医生过来准备给孩子做些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地看了一下手机屏幕,发现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三、句子默写

6 . 古诗文默写。

(1)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2)欲渡黄河冰塞川,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 (3)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内阅读

古文阅读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呜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

第 4 页 共 11 页

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7 .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云归而岩穴暝 (3)杂然而前陈者

8 .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9 .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以“乐”为主线,主要写了山水(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其中“太守之乐”是核心内容。 B.本文和《岳阳楼记》两篇散文都是借触景生情来抒发自己的抱负和情怀,都表达了自己虽遭贬谪却仍怀济世安民、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操。

C.游记着力写太守与滁人沉醉于山水之间的情状,意在表现作者因仕途不得意而借游玩山水排遣内心郁闷的人生态度。

D.文章骈散结合,句式整齐又富有变化,尤其是“也”和“而”字的灵活运用,使得语言具有回环往复的音韵美。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①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②,塞上风云接地阴③。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④,白帝城高急暮砧⑤。 (注)此诗是诗人55岁时,于安史之乱后大历元年(766)旅居夔州时的作品。

①玉露:秋天的霜露,因其白,故以玉喻之。②兼天涌:波浪滔天。③接地阴:凤云盖地。④催刀尺:指赶裁冬衣。

第 5 页 共 11 页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练习)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成绩:________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基础知识综合1.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d7oo62onl9da6a52gje3fmdy9ul8q00geh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