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孩子的学习风格
著名特级教师滕昭蓉常常为一种现象迷惑不解:“我接触过很多学前儿童,他们爱说,爱跳,爱唱,爱笑,有的五六岁时就能认很多汉字。我想,这些儿童入学以后,一定会非常聪明的。不过事实却与我的料想不完全一样。他们进校读了几年书后,有的对学习不感兴趣,成绩逐步下降了;有的本来爱说爱笑的,在课堂上却不举手发言了;有的不能独立阅读课外书籍,只喜欢翻翻小人书,看看图画而已……孩子远不如我原来想象的那样聪明。我想,教学除了教给学生知识之外,还应该把学生教得聪明些,如果把学生教蠢了,教呆了,那是教学的失败。但是,怎样才能把学生教得聪明些呢?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心中。”
其实对这个问题,作者也深有同感。滕老师选择了“童话引路”实验(1990年湖南省教改成果一等奖)解决这个难题,而作者则发现了“多元智能和学习风格”理论,它为解决这个难题提供了强大的教育思想武器。
“学习风格”理论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玛莉嫫·威利斯和维多莉娅·霍德森提出来的,它是在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的基础上加以深化独创的成果。学习风格理论告诉我们,孩子的学习风格由五个方面构成:个性倾向、天赋、兴趣、感知觉模式和环境需求。孩子们加工信息的方式独特而具有多样性。对某个孩子非常有效的方法,常常对其他孩子完全失灵。试图迫使所有的孩子使用同一的学习模式,不但破坏了他们的教育而且还会防碍他们的智力发展。而在当前,我们的课堂却要面对四、五十个个性迥异、学习方式各有千秋的孩子。这种讲求整齐划一的传统意义的学校和课堂并不适于每一个人。
[案例一]
小蓉,是作者曾教过的一个女孩,性格外向,天真活泼,有股聪明劲儿,上课回答问题特别积极,家庭作业也完成得很好。就是有一个毛病,考试的时候,总爱大声读题,这在传统意义的课堂中尤其是考试时绝对不允许的。作者就不让她出声,让她在心里默读。逐步地,我发现她的考试成绩越来越差,很少达到优秀(90分)。
其实,小蓉是一个“言语-听觉”类型和触动觉类型的混合学习者。这种学习类型的孩子并不是要故意引起老师或同学的注意,他们确实不懂考试题前面的说明,直到他们大声地读出来时,他们才懂得了那个说明的含义。因为大声读协助了他们理解,这里面的关键因素是出声阅读和听觉反馈,他们自己发出的声音,通过耳朵又回到了大脑,得到了有助于理解的声音,通过这种方式增强了对文字材料的理解。读出声或说出声,对于言语听觉类型的学习者是准确的学习方式,但是在任何传统意义的课堂上,说话或者出声都是不被允许的,会被认为是不正常的。
另外,小蓉在读书时,总喜欢“用手指着书”,这往往是不允许的低级学习行为。但是,这种活动却是触动觉学习类型的孩子实行学习的有力工具,因为使用“手指”能够增加他所需要的触觉和运动知觉成分。不过,当作者发现这点时,已经晚了,小蓉转学走了,她成为作者教学工作中终生难忘的遗憾,毕竟在不经意间对一个幼小的心灵造成了伤害。
[案例二]
小裴,是作者正在任教的实验班的学生。他有一个特点,当堂学的生字,记不住,记不牢,回生特别快。后来,作者发现这个孩子是一个图像类型学习者,凡是那些形象、有趣的生字,他都能很快记住,并且不会忘记。而我所采取的识字教学模式,往往是让学生把生字拆分成几个部分,或用熟悉的字加减偏旁来记,有时也让学生数笔画、反复书空。这样的方法只适合那些文字类型学习者和听觉类型学习者,所以,我尽可能多地使用“字理识字教学法”,解析字理,把识字教学形象化.趣味化,如“秋”字,把它编成谜语“一半绿来,一半红,一半怕水,一半怕虫”,还根据谜面画了一幅简笔画。这种教法,让小裴两眼放光,他很快就记牢了。教“看”字,我摆了一个孙悟空的手搭凉棚极目远眺的姿势,那些以触动觉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孩子也很快便记住了这个字。在玛莉嫫·威利斯和维多莉娅·霍德森《发
现孩子的学习风格》一书中,提到了一个例子,说有一个男孩反复背了很多遍乘法口诀表,就是记不住。后来,专家建议他一边拍球一边去记,他却奇迹般地很快记住了。原因很简单,因为他是一个触动觉类型的学习者。
其实,上述的两个案例反映的就是学习风格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感知觉模式”。感知觉模式是人们接受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方式,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学习方式。对于每个人来说,感知模式的组合都是独特的,具体来说,有八种类型的学习者:听觉类型学习者,言语听觉类型学习者,图像类型学习者,文字类型学习者,手边触动觉类型学习者,绘图触动觉类型学习者,写触动觉类型学习者,和整个身体运动的触动觉类型学习者。
有一项研究表明:平均29%的中小学生利用视觉模式(图像或文字)学习效果最好;34%的中小学利用听觉模式(声音或音乐)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37%的中小学生利用触动觉模式(移动、触摸、操作)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不过,在传统的学校和教室里,孩子们主要是通过授课和阅读的方式学习,也就是老师讲学生听,然后阅读,做练习。这种传统的学校模式不但损害触动觉学习类型的孩子,对其他学习类型的孩子也没有太多协助,因为那些包含动手制作和活动的课程对每个孩子都有益处,真实的感受和经验才是最好的老师。
对传统意义的学校和教师来说,最理想的学生就是听觉类型学习者和文字类型学习者,而触动觉学习类型的孩子和“言语-听觉”学习类型的孩子是最不受老师欢迎的。这些孩子的学习方式常常被当作“好动”和“捣乱”来看待。而那些传统学校教育模式下的“优秀生”,仅仅因为他或她的学习风格使她擅长阅读、拼写、写作、数学和死记硬背式的学习,知道如何应付考试取得好成绩。
二、环境:不易被人重视的、特殊的学习需求 [案例三]
教一年级的教师会发现有的孩子听课时,经常不由自主地站起来,让他坐下,一会他又站起来了。现在我的班里就有这么几个孩子,作者曾问过一个叫小杰的女孩,她说她喜欢站着听课,这样听得更清楚。作者也注意到这些孩子在站着听课时注意力很集中,回答问题也特别积极,思维十分活跃。
这也反映的是学习风格的一个方面“环境需求”。环境的诸多方面都会影响学习,包括声音、身体姿势、光线、温度、食物、颜色、一天中的时段和交流参与的机会。不同学习类型的孩子,他们对环境因素的要求也不一样。满足孩子在这些方面的需要,就会提升注意力并改善学习。比如说,绝大部分的人都喜欢在安静的环境中学习,但有一部分人,却喜欢一边听轻音乐一边学习,还有的能在嘈杂的环境中学习,少年毛泽东就是一个例子。再比如,有的人喜欢坐在桌子旁学习,有的就喜欢站着、躺着、趴着,甚至坐在地板上。作者就喜欢单独一人学习,而不愿意几个人在一起;作者还喜欢明亮的光线,只要光线昏暗一点,就要把满屋的灯打开。
不过这些合理的环境需求在传统的学校和课堂中是不能得到满足的。教师和家长坚持的传统的“有效的学习情境”是这样的:学生应该独自在一个安静的地方,坐在书桌旁,周围的环境很简洁,最好是早晨当学生“清醒”的时候,这个时间最好是做试卷或家庭作业。而有专家研究表明,“绝大部分学生都不是在早晨最清醒……接受测验的100万学生中,仅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喜欢在早晨学习,绝大部分学生在上午晚些时候或下午实行学习……很多学生白天不能专心于胡难度的学习材料,一直到晚上10点以后才能集中精神学习困难的材料。”可我们知道,数学和语文被认为是最重要的科目,常常被安排在早晨第一二节课。
三、天赋:天生的素质、多元的智能 [案例四]
小珊,是作者曾教过的一个女孩。这个女孩学习成绩一般,在班里也就是个中等生。但这个孩子有一个一般孩子都不如她的长处,那就是组织管理水平特别强。还在幼儿园时,
曾就偷偷地领着比她小的小朋友跑到幼儿园外的公园里去玩,吓得幼儿园的老师到处寻找,所以被幼儿园开除了。上学后,更是在班级里有号召力,会发动学生自己组织很多有意义的活动。有一次,她跟家长去旅游,导游说要在团里选一个领队,话音刚落,她就高举双手,说她要当,还想管着一批大人哩!
这个孩子的个性特征,除了与家教相关,更多的是“天赋”。天赋就是在某方面的技巧和水平,它常常被认为是与生俱来的天生的素质,每个人的天赋都是一种特殊的结合。有的孩子语文课可能是展示他闪光点的地方,不过数学课可能会使他心跳冒虚汗。学习风格理论定义了12种天赋,他们分别是:音乐天赋(音乐智能),数理逻辑推理(逻辑-数学智能),词语推理(言语智能),空间水平(视觉-空间智能),机械推理、身体协调(肢体-动觉智能),自我沟通(内省智能),与人沟通(人际关系智能),与动物沟通(自然观察智能),幽默和生活技能。(括号里是“多元智能”定义)
学习风格理论中的“天赋”,实际就是加德纳的“多元智能”。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被引进我国,它所推崇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能长项,每个学生都是优秀生”的理念与我国素质教育的思想不谋而合,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使我们能从多维的角度看待孩子,我们将会产生最为乐观的学生观--每个孩子都是天才。每个学生都有较高的智力,只不过表现的方面不一样。学生的学习风格也是千差万别的。传统的学习好就是智力高的时代将会过去,取而代之的将是多种多样的高智力水平的孩子。
在现行教育中,评价学生优劣的尺子只有一把,那就是分数,而且仅仅是考试学生的“语言智能”和“逻辑数学智能”,其他六种智能不在评价范围内,这就造成了这两种智能处于劣势的孩子成为学校中的“差生”,持续地经受着“我不行”的打击。而“多元智能”理论将带给孩子较为全面的评价理念和方式,加德纳认为真实性评价最重要,用学生的日常行为和实际成绩来评价学生,从而克服传统的考试定音的弊端。我们为每一个学生都建立一个“多元智能-快乐成长记录袋”,八种智能,各种学习方式和特殊学习需求都要获得充足的重视,使孩子的强势智能得到体现,弱势智能得到发展,让孩子觉得“我能行”,让孩子在持续“成功”的体验中更自信地成长。
四、兴趣和个性倾向:最易觉察的、体现自己的方式
和“天赋”密切相关的就是兴趣和个性倾向。兴趣是最容易通过观察而获知的学习风格的一个方面,因为它在孩子的心目中处于头等地位。当孩子干他们感兴趣的事情时,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精力充沛,充满热情;不过并不难理解同样的孩子,在他们做他们不感兴趣的家庭作业时就会萎靡不振。一般情况下,兴趣和天赋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学生会对他的强势智能项目感兴趣。但是,在积极干预下,学生也会对他的弱势智能项目感兴趣。
个性倾向是人们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方式,它是人与生俱来的禀性。在一定意义上,学习风格的其他方面是通过个性倾向来体现的。个性倾向决定人们的工作、学习和沟通的方式。学习风格理论将个性倾向分成五种基本的类型:操作倾向、规划倾向、发明倾向、人际倾向和创造倾向,这五种个性倾向构成了一个人的学习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五种个性倾向中,表演倾向是最让学校老师们头痛的一种性格,也是学校最不能容忍的一种性格。这类孩子常常是老师办公室里等待批评的常客。他们过度强烈的表演性格,使得他们一刻都不能安宁,哪怕是出个怪声,扮个鬼脸,做个滑稽动作,也要惹得同学哄堂大笑,弄得老师精疲力竭。
对这些有悖于传统学校模式的具有特殊学习方式的孩子,我们不应该鄙弃他们,应该注重、尊重并尽可能满足这些孩子特殊的学习需求。但是,对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要严格纠正,区别特殊学习需求和不良学习习惯的标准,就是看这种行为是否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不能再让第二个孩子成为“小蓉”,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发现每一个孩子的学习风格,尊重每一个孩子特有的学习方式,改变传统的课堂,使每一个孩子都能用
自己的方式探究和接受信息知识,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爱学习,会学习,越学越聪明。
家长必读的好书--蔡志忠著《生命五百句》
给各位推荐一本好书,它是台湾著名漫画家蔡志忠先生为他的女儿所著的一本书《生命五百句》。书的扉页上写道“本书献给我的女儿--蔡欣怡”,前言中写道“为人父母者,是有义务协助孩子。所以我将我大半生所得的人生经验写了500则,做为我们家的传家珍留给子孙。”
下面摘编其中的几段,愿给大家启示: 之一:
“蒲公英知道自己是蒲公英, 她会在春天时徜徉阳光下, 在该开花时开花, 在该结果时结果,
在该散播种子时散播种子, 她清心自在,
无怨无忧地安祥地过完她的一生…… 她才不会理会旁边那棵 参天大树长得一百公尺高, 活了几千年!
因为我不是他,他不是我。” 之二:
蕃茄妈妈对小蕃茄说:
“你瞧人家西瓜长得多么大, 橘子长得多么甜,香瓜多么香, 苹果多么有营养。你只要努力用功, 有一天你也能像他们一样大、一样甜、 一样香、一样有营养。”
于是小蕃茄很认真地发奋学习,
一心想与西瓜、橘子、香瓜、苹果看齐。 但是小蕃茄毕竟是小蕃茄,
他非但没长得像他们那么大、甜、香、营养, 最后连自己的蕃茄特色也失去了。 之三:
小蕃茄知道自己是小蕃茄, 蕃茄知道蕃茄事, 他知道:“我是谁! 我想要什么! 我能够达成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