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供电与电气工程系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3+2贯通培养)人才培养方案
前言
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学【2013】3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意见》(鲁政发【2012】49号)文件精神,山东职业学院与山东建筑大学开展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3+2”分段培养职业教育招生试点。为探索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高“3+2”人才培养质量,双方学校成立了联合工作领导小组,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联合制定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3+2”分段贯通培养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为贯彻落实鲁政发【2012】49号文件而发布的《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字【2013】126号)文件为指导,山东职业学院与山东建筑大学发挥各自优势,按照贯通培养的要求,统筹规划,针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职业岗位的不同层次人才需求,合理确定不同学段的人才培养目标,对不同学段的课程进行一体化设计,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就业创业能力培养。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专业代码:590201
二、招生对象、学制及学历
本专业招收普通高中理科毕业生。全日制五年(高职三年,本科两年),前三年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后两年接受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
三、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电子信息工程领域,充分考虑该领域的职业特点,培养学生具有信号的获取、处理及应用、信息系统的构建、电子设备设计与制造、建筑弱电系统工程设计与施工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良好的职业素质。通过电子信息工程方面的实践训练以及各类竞赛的磨炼,加强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毕业后能在电子制造行业和建筑弱电工程行业从事开发、设计、生产、集成和应用等工作。
前三年高职教育中,重点培养电子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学生将了解电子行业技术标准规范,学习电路设计技术、电子产品检测、调试技术、LED照明产品检测技术;接受现代电子产品生产技术实践,掌握生产设备操作和生产工艺过程管理技术;通过教学做一体的项目教学、实训和实习,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将具备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良好的职业素质;能够胜任电子企业中电子产品辅助设计、生产、维修、工艺管理、售后技术服务等岗位要求;成为电子产品辅助设计、生产制造和营销技术支持等职业领域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并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培养规格 1.知识结构
(1)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 (2)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必要的网络知识;
(3)掌握基本的电路定律和电路分析知识,熟悉基本的供电和安全用电知识; (4)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电子元件规格、参数知识;
(5)了解电子信息行业相关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 (6)掌握信息获取、传输、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知识;
(7)了解电子产品生产设备、制造工艺和生产质量控制方面的知识; (8)熟悉单片机、DSP和ARM等嵌入式技术的知识; (9)了解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理论前沿知识。 2.能力结构 专业能力:
(1)具有计算机操作能力;
(2)具有电子产品软、硬件设计能力;
(3)具有电子产品生产过程管理、质量检测及设备维护的能力; (4)具有电子产品检测、调试和维修能力; (5)具有分析和设计电子设备的基本能力;
(6)具有设计、集成、应用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7)具有研究开发新系统、新技术的初步能力; (8)能够完成建筑智能化各系统的工程设计;
(9)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方法能力:
(1)具有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本专业工程实际问题的技术应用能力; (2)具有掌握电子信息工程新知识、新技术的自学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3)具有独立制定生产作业工作计划的能力;
(4)具有利用规范、标准、文献资料、信息网络等手段查找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5)具有一定的阅读和翻译本专业英文资料的能力; (6)具有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和科学的思维能力。 社会能力:
(1)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范标准,遵章守纪; (2)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素质,具有敬业奉献精神; (3)具有较强的吃苦耐劳能力,适应艰苦岗位的工作;
(4)具有较确切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及基础的英语运用能力,善于沟通; (5)具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保持良好的人际交往; (6)具有自我学习提高的能力。 3.素质结构
(1)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修养; (2)具有较强的心理素质,能勇于克服困难; (3)具有较强的身体素质,能适应各种工作条件需要;
(4)具有较强的业务素质,能不断进行自我提高和可持续性发展; (5)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质量意识,胜任企业生产需要; (6)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不断追求技术进步。
(三)职业面向
本专业学生面向电子信息产业,兼顾铁路和地方企业双重需求,从事的首要就业岗位为:铁路、城轨、地铁各种列车电子设备检修和维护岗位;电子企业产品辅助设计、生产设备操作与维护、质量检验、工艺管理、销售和技术支持等岗位。可持续发展就业岗位为:电子产品设计、生产线管理。
四、毕业条件
为更好地实现“产教对接”,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实施“三证书”制度。
学生须满足以下条件,方可毕业:完成对口的顶岗实习,获得工作经历证书;通过职业资格鉴定,获得维修电工、电工电子仪器仪表装配工等职业资格证书;高职阶段修满规定的165学分,获得高职毕业证书。
五、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
(一)人才培养模式
贯彻学院“三线贯穿”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电子信息行业背景与专业特色,以提高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为重点,推行“四段进阶、项目导向、素养全程”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通过分析各个职业岗位能力发展阶段的差别与所需要的专业基础,两个学段对口贯通,学校与企业共同为学生规划职业能力阶段递进的专业学习,职业能力增进示意如图1所示。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重视学生学习和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取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工学交替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融教、学、做为一体,以应用型人才贯通培养为取向,把学生从一个专业领域的新手按能力发展阶段培养成高职阶段的高层次技能型人才。在此基础上继续接受应用型本科教育,并遵循工程的集成与创新特征,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开设主题学习,着力推行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等多种研究性学习方法,强化个性化培养,加强学生创新能力训练,将其培养成工程型、高层次技术型应用人才。
职业能力 综合素质培养:军训、人文课程、社会实践、技能竞赛、个性化模块 基础技能 训练课程 工作过程系统化 专业技术 平台课程 专业核心模块 课程设计 学期项目 顶岗实习 毕业设计 科研项目 工作任务 图1能力进阶、项目导向、素养全程人才培养模式
(二)“两个平台+两个模块”课程体系设计
在专业建设委员会指导下,联合浪潮集团、积成电子等地方有影响力的电子企业,以典型电子产品的设计、生产与应用工作过程为导向,融入职业资格标准和技术标准,贯彻“职业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培养、人文素质教育”三线贯穿的培养要求,遵循人才培养循序渐进的内在规律,构建“两个平台+两个模块”的课程体系,暨“公共基础平台、专业大类平台+专业核心模块、个性化培养模块”的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