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高三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高三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一、基本情况

本次考试由外区教研室命题。试卷总分150分,由选择题、简释题、问答题、小论文四部分组成,题型与高考完全相同。

试卷在命题上能体现二期课改和高考的方向,具体体现在:

一、在题目的呈现方式上,重视历史情境的创设,文字情境有新闻资料、诗歌、历史评述、历史活动记录等;图片有示意图、实物图片、地图等。

二、内容的选取上,重视文明史的内容和社会热点。如问答题34题就兼顾了文明史内容和社会热点,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三、在考查目的上,重视基础知识和能力的有机结合,重视对历史科知识的宏观把握。如28、34、35、36题都体现了这一点。

试卷的总体难度与高考基本相当,但对于第一轮复习尚未完全结束的考生来讲是有一定难度的。考试结果显示,全区平均分85.4,最高分121,最低分46,平均及格率41.4%,情况不容乐观。

具体各大题得分率情况如下:

学校 选择 28题 29题 30题 31题 32题 33题 34题 35题 小论文 较好学校 一般学校 较差学校(1) 较差学校(2) 较差学校(3) 平均得分率 59% 56% 77% 50% 64% 48% 53%% 49% 23% 69% 57% 54% 46% 73% 33% 48% 32% 42% 30% 14% 70% 50% 57% 63% 63% 31% 59% 49% 36% 49% 14% 66% 53% 62% 58% 63% 75% 55% 39% 86% 92% 68% 80% 58% 49% 81% 74% 58% 67% 49% 44% 77% 59% 47% 59% 62% 44% 37% 26% 22% 76% 73% 60% 总分 66% 60% 54% 总体来看,仅29题得分率相对较好,其余大题得分率都较低。 二、具体分析

1、40道选择题中,得分情况较好的是2、5、7、8、9、12、14、15、18、21,较差的是1、4、10、16、19、22、23、25、26、27,选择题主要考查的是识记鉴别能力,但从结果看,学生对简单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把握较好,对于纯粹的方法题和需要分析、概括、归纳和宏观把握的能力题则答得很不理想。第2题通过文字对历史人物的典型特征的描述来选择人物姓名,第7题通过诗歌来选择反映的生产方式,都只需要学生对该史实有一定的记忆能力就可完成,第1题得分率极低,这是一道方法题,不需要教材内容作支撑,而是直接通过对材料的理解来得出结论,类似的单纯考查方法的题目在高考中比例正在逐年提高,该题的结果已显示出教师在教学中有盲区,需要加强对方法的指导和调练,23题同样如此。第4题考查的是教材内容的延伸知识,“秦兵马俑”教材只总体评价了其艺术价值,但题目考查的是其历史价值,如果教师未在教学中补充相关知识,学生在答题时必然会遇到困难,建议教师对老教材未展开的、但在人类文明史中占重要地位、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作适当拓展。16题考查的是两个历史现象出现的共同原因,这一结论建立在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上,具有一定难度,得分率很低;22、27题考查的是宏观线索,规律性的知识,显然学生把握不够;19题需要学生在理解试题提供的材料基础上联系教材内容作答,显现出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较差;26题双语题,该题错误率高说明部分高三学生的英语水平也并不乐观,因为材料所涉及的单词并不复杂。总体来看,三分题得分率低,(22——27)6道题中仅24题尚好,说明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停留在表层,分析、理解、运用能力有待提高。

2、简释题主要考查的是领会诠释能力,6道简释题中仅29题得分率尚可,其余都不理想。但仔细分析,29题考查的知识比较简单,而且在平时的复习资料中是常见的,遗憾的是,本题还有同学不得分。28、30、32题考查的是通过图、表提取信息,解释原因,大多学生只能答出表面信息,但对于深层信息和信息呈现变化的原因无法作出解释或解释不全面,31题需要学生对材料提出的三种观点作出合理的解释,但大多数同学只是对自己选择的观点作了解释,对另外两种观点则无法给出合理的史实支撑,因而失分。33题所考查的知识点也是很简单的,但得分也不理想,有不少同学概念混淆,张冠李戴,出现了一错皆错的现象,不少同学写了很多却不在得分点上,也有不少同学干脆空白,每一题都有不得分的现象,可见如何根据题

目要求作答也是很重要的。总体看来,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表层化、凌乱化;学生分析理解运用能力的不足;学生对题型的生疏和缺乏答题技巧是简释题得分不高的主要制约因素。

3、问答题主要考查的分析综合能力,34题主要考查汉唐时期的相关历史史实,试题提供观点,要求学生按要求补充史实,应该说本题难度不高,涉及朝代仅汉唐两个时期,跨度也不大,学生只要将这些史实按要求完整列举出来即可得分,考查的是识记和归纳能力,但得分率不高,主要失误体现在:

审题不清——试卷已用黑体字强调两个小问的不同历史时期和问答方面,但很多学生未予重视;

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很多史实出现了张冠李戴的现象,如将鉴真和玄奘混淆等;

答题不完整——第二问要求回答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的内容,不少同学只简单列举了几个史实。35题考查的是对世界近代史知识的宏观把握,本题是所有试题中得分率最低的,综合起来看,主要原因有:看不懂题目,无从下手——不少同学不理解何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这一概念在教材上没有明确的表述,但又是世界史学习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靠学生自己理解是有很大难度的,需要教师在世界史教学中帮助学生整理线索,树立宏观概念;审题不仔细,未对关键信息引起重视——对题目材料提供的时间、地理范围视而不见,有些同学从新航路的开辟一直写到二战,有的同学列举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史,均不在得分点上;缺乏对所学知识的线索化、结构化、系统化——大多数同学对本题的回答都是凌乱的。不完整的,说明知识点在他们脑中尚未结构化,而对历史知识的宏观把握在当前形势下又是十分重要的,甚至还有同学史实的先后都没搞清,体现出基础知识的不扎实和宏观概念的缺失双重不足。

4、小论文主要考查学生的评价论证能力。本题的平均得分率为69%,最高分29分最低分0分(估计是来不及做题),一般得分在20分左右。

主要错误体现在:

没有标题——这样的同学不在少数,可见是平时缺乏训练;

不理解材料,主题出错——不能理解试题材料的意思,文章主题与材料不符,不少同学将日本侵华与中国抗击作为主线,却不理解材料所表达的意思是“在历史转折关头中日不同的抉择决定了两国的未来”;

审题不清,未按要求作答——题目要求理解材料,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去写,

但不少同学没有提及历史背景,也没有结合所给材料,就事论事;

基础知识不扎实,史实出错——有的同学把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混为一谈,有些同学将中日甲午战争写成中法战争等。可见对于如何写好小论文,教师要从分析材料、确立主题、拟订结构、组织材料等方面加以指导,要注意史论结合,史实正确,避免空话、套话。

三、教学建议

1、优化教学内容:从近年来历史高考的情况反映出,死记硬背书本知识已不能取得高分,老教材以政治史为主线索,其中的不少观点在当前形势下体现出过“左”的倾向,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如对中国农民战争、地主阶级改革、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改革及对历史人物的评价等),高考对于类似内容的考查主要通过提供材料,由学生用文明史的观点来进行理解和解释,因此,教师必须首先更新知识储备,根据课改方向和高考导向,优化教学内容;

明确教学内容的重点——新旧教材的结合点(人类文明史的的内容,如经济、思想、文化政治制度等)、教材目录、各章导言和大事年表涉及的内容,对于这些重点内容必须要求学生牢固掌握;用文明史的观点全面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人类文明史以人类求生存、求发展为主线,由文明的纵向传承和横向交融两条主线构成,教师必须将这个观点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使学生学会自觉利用文明史的观点看待历史问题;

重视教学内容的线索化结构化——本次考试反映出学生对所学内容缺乏宏观把握,知识占散乱、无序,建议在教学中强化教材主线,章节主线和专题,帮助学生将知识点组织成一张知识网;

教给学生基本的学史方法——如何鉴别材料的真实性,如何从材料中提取表层信息和深层信息,如何根据从材料提取的有效信息解决新的问题等等。

2、改善教学方法:本次考试反映出,含有一定思维量的题目得分率明显偏低,说明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中缺乏思维训练,习惯于接受性学习,前阶段的高三课堂教学调研也显示,教师讲述法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学生在课堂上缺乏高质量的思维活动,学习兴趣不足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建议在课堂教学中将近年来的高考题,从资料上精选来的题目和自己设计的题目分章节穿插在相关知识点的教学中,既启发思维,有利于知识的内化,又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在出题方式上一定要提供材料情境,培养学生“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史学意识。

3、关注社会热点:上海历史高考的一大特点是不避热点,利用热点,目的在

于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用历史的眼光看待现实,将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务实作风,本卷的问答题34题就是利用了上海近期的“周秦汉唐文明大展”这个热门事件作为切入口。建议平时注意热点新闻的收集和整理,结合教学内容,选取有利用价值的热点作为出题情境并设计题目。

4、加强解题技巧的指导:本次考试反映出,缺乏解题技巧是一个制约成绩提高的瓶颈,简释题和选择题尤其如此。建议加强解题指导,审题要仔细、题目提示信息和要求看清、答题要先理清思路再落笔、答题要完整,简释题和小论文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加强训练,以便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和有针对性的加以指导。另外,如何把握好答题时间、对于难题如何处理等也需要加以指导的,有些同学将大量时间花费在前面的难题上面放弃了小论文是很不明智的做法。

5、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复习计划:本次考试结果显示,校际之间差别悬殊,仅2所学校平均分达及格线,其余8所学校及格率均低于30%,现状堪忧。其中三所学校的艺体类学生占了大多数,这些学生本学期的主要精力放在绘画上,历史考试成绩不理想。在接下来的有限时间里,如何帮助这些学生提高成绩成了当务之急,建议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根据其起点的不同,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和复习计划。

8czz175246667gj1yjqg01k8300x4z01cn8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