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单元测试: 单元测试十三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时间:40分钟 分值:9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9·吉林实验中学月考)“地坑院”是古代人们的一种穴居建筑,至今仍有留存。在我国的关中平原,人们在平地上挖出一个方形的深坑,然后在深坑的四壁开凿洞穴用来居住,在“地坑院”的正中央栽种一颗高大的树,树冠冒出地面。读关中平原“地坑院”景观图,完成下面两题。
1.人们在“地坑院”的正中央栽种一棵大树,其主要作用是( C ) A.遮挡风沙 C.防外人跌入
B.遮阳挡雨 D.美化建筑
解析:人们在“地坑院”的正中央栽种一棵大树,树冠冒出地面,可防外人跌入,C项正确;地坑是人们在平地上挖出的深坑,在“地坑院”中种树并不能遮阳挡雨、遮挡风沙,A、B两项错误;大树是种在地坑中的,对美化建筑作用不大,D项错误。
2.建造“地坑院”民居的自然条件是( B ) A.土质黏重,不易挖掘 B.土壤直立性好,不易坍塌 C.地下水浅,易挖出水 D.夏季降水多,地坑易蓄水
解析:“地坑院”是古代人们的一种穴居建筑,人们在深坑的四壁开凿洞穴用来居住,故“地坑院”应建在土层深厚,土壤直立性好、不易坍塌,地下水深、不易出水,降水较少的地区,故B项正确。
(2019·扬州质检)景观作为一个整体代表了地球表面的一部分,是在自然和人类的相互影响下逐步地改变、影响或适应特定的生态因子后形成的。下图为我国和西欧两处典型传统村庄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3.造成两幅景观图差异的直接原因是( D ) A.地形差异 C.交通运输方式不同
B.气候差异 D.农业生产方式不同
解析:图a为一个紧凑的村庄平面,只有很窄的街巷,这是因为这里没有大型动物和动物拉的车。由于很少有谷仓或马厩,造就了一种大体上统一的村庄外观,主要包括农舍,为我国的村落,该地以种植业为主;而图b展示的是稀疏的房屋,为西欧的村落,与该地畜牧业(乳畜业)的发展有关。所以造成两幅景观图差异的直接原因是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故选D。
4.20世纪中期,图a地区农业单位面积产量明显增加,主要得益于( C ) A.规模扩大 C.增加劳动力
B.机械化 D.资金投入
解析:20世纪中期,新中国成立,国家稳定,大量劳动力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加强了农业生产的经营管理,提高了单产;规模扩大与增加单产无关;机械化只是提高了生产效率,不会增加单产;当时经济较为落后,资金不足,投入资金少。故选C。
5.图b中大面积的植被最有可能是( C ) A.小麦 C.牧草
B.水稻 D.落叶阔叶林
解析:图b位于西欧,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全年温和湿润,不适合发展种植业,但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畜牧业发达,因此图b中大面积的植被最有可能是牧草。故选C。
(2019·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联考)读2013年我国三个临近省级行政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统计表。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 A.①区处于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B.②区产业结构最优
C.①区内部的集聚作用大为增强 D.③区处于低水平平衡
解析:根据表格信息,①区产业结构最优、交通便利,应处于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③区处于加速发展的不平衡阶段,故选A。
7.未来三区将会呈现一体化发展趋势,则( C ) A.②区因交通时间距离最短产业优先转移到①省区 B.③区因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只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入 C.三区未来工业化、城市化水平差距越来越小 D.因交通拥堵,三区之间的交通时间距离将不断变大
解析:根据表格信息,②区交通时间距离并不是最短;③区人口密度小,劳动力并不丰富;伴随着三地经济一体化发展,三区未来工业化、城市化水平差距越来越小;随经济发展,三区之间的交通时间距离将不断变小,故选C。
(2019·湖北八市联考)微信人口热力图是根据手机用户的位置信息统计分析得到的人口密度分布图。据此,回答下题。
8.人口密度分布图的取得,主要借助的技术是( C ) A.RS与GIS C.GPS与GIS 析、处理,则C正确。
(2019·湖北省襄阳五中模拟)边坡绿化客土法是将草种、肥料、保水剂、土壤、有机物、稳定剂等物质充分混合后,通过喷射机按设计厚度均匀喷到需防护的工程坡面上,以达到景观近似于自然绿化目的。下图为进行了绿化的边坡。据此回答下面三题。
B.RS与GPS D.数字地球
解析:利用GPS技术可以对手机用户进行定位,利用GIS技术可以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
9.与传统混凝土工程护坡法相比较,边坡绿化客土法最显著的优势是( B ) A.防治滑坡 C.美化环境
B.恢复植被 D.成本低廉
解析:与传统混凝土工程护坡法相比较,边坡绿化客土法最显著的优势是恢复植被,B正确。防治滑坡的功能都有,不是优势,A错误。美化环境不是主要目的,C错误。成本高,D错误。
10.适合边坡绿化客土法的植物特征有(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