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
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近代地理学开山大师 亚历山大·冯·洪堡,以自然地理见长 卡尔·李特尔,以人文地理见长
地球表层:地球表层是地球的诸多圈层——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和智能圈 ——之间通过能量流和物质流及信息流而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所形成的、逐级划分成若 干地域的、以人类发展为中心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地球表层的基本特征 ①整体性 ②分异性 ③时间性 ④人地性 ⑤变动性
地球陆地表层空间系统 ∈ 地球陆地表层系统 ∈ 地球表层系统 ∈ 地球系统
学术领地的适度扩张 ① 向“地球陆地表层系统”的内涵扩张 ② 向“地球海洋表层系统”的深入扩张 ③ 向“地球表层系统”的整体扩张 ④ 向“地球系统” 的深入扩张 ⑤ 向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和伦理学等诸多学科的学科扩张
地理空间的基本类型: ①土地空间,自然的、生态的和资源的空间
②基地空间,作为地表物质存在基地而言的,城市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等物质存在的基础的空间 ③距离空间,区位论和中心地论等研究中普遍使用的位置的空间 ④形态空间,作为社会文化地理学关注的人类活动在地表上所留下的痕迹的空间 ⑤还包括感应空间或心理空间
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
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的空间结构:空间系统是指系统各要素在空间上排列组合形成的稳定结构。
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的要素结构:指其地理要素之间通过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复杂因果反馈关系的空间结构
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的要素结构①自然地理要素结构 ②人文地理要素结构 ③综合地理要素结构
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的时间结构:时间结构是指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及作为其一部分的 “区域”或“地域”按着时间的进程所呈现出来的有规律有秩序的流动性、变动性结构。
第二章 地理科学的研究核心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中的“地域系统” 1.要素关系角度的概念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中的“地域系统”:指在某一个地域内的各种地理要素(自然地理要素、经济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之间通过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等各种因果反馈关系而形
成和维持的系统。(目前绝大多数学者是这样理解“地域系统”的) 2.地域关系角度的概念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中的“地域系统”:指在某一个地域和与其有关的其他地域——它的背景地域、相关地域和次级地域——之间通过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等和各种因果反馈关系而形成与维持的系统。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含义与规定Ⅰ
①公理Ⅰ:任何人地关系都是地域系统的人地关系
②公理Ⅱ:任何人地关系都是人与地因果反馈的人地关系 ③公理Ⅲ:任何人地关系都是发展过程中的人地关系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含义与规定Ⅱ
①公理Ⅰ:任何地域都是人地关系的地域 ②公理Ⅱ:任何地域都是地域系统中的地域 ③公理Ⅲ:任何地域都是发展过程中的地域
优化开发区:指在国土开发密度已经较高、资源环境承载力开始减弱的区域,如京津冀北、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等。
调控目标 ①空间开发 ②产业发展 ③城市发展 ④对外开放 ⑤基础设施建设 ⑥自主创新 ⑦政策体系
禁止开发区:指依法设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等各种自然保护区域。禁止开发区域主要应包括五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
第三章 地理科学的学科体系
学科知识体系:演化型体系和公理型体系
演化型结构体系:认识演化型和自然型结构体系
公理型结构体系:实质性公理结构体系和形式化公理结构体系
地理科学学:地理科学学是地理学与科学学交叉而形成的具有软科学性质的新兴交叉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地理学本身。
元地理学:元地理学从元理论角度研究地理学,是关于地理学理论的理论。
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为地球表层空间系统的自然方面,即自然地理环境(或人类自然环境),包括未经人类作用的天然环境和经人类作用后发生了变化的环境。 自然地理学分为综合地理学、部门地理学和专门自然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又称人生地理学。主要研究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地域体系形成过程、结构、特点和发展规律。它以人地关系论为基础理论,与自然地理学关系密切,并列为地理学的两大支柱之一。
区域地理学:是研究各地理要素在区域内的组合及其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关系,综合揭示区域特征,阐明区域人地关系的地理学分支。
部门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各个要素的结构、分布和发展变化规律以及人类影响的地理学分支学科,是地理学基本层次一系列分支学科的统称。部门地理学中有自然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两大部门。
环境地理学:是研究人类和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是地理学研究人地关系的分支学科,主要涉及人地系统结构功能的变化和效应,即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结构功能的影响及其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反馈作用。
经济地理学:以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系统为中心内容,是人文地理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中心任务:协调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的关系。发展方向:数量化、经济化、生态化和社会化。特征:综合性、地域性、社会性。
第四章 地理科学的基本价值
地理科学的基本价值 ①哲学价值 ②科学价值 ③应用价值 1既有的应用价值 2潜在的应用价值 ④教育价值
地理科学的研究范式
地理科学研究开始于地理科学问题
地理科学问题的基本属性 ①地球陆地表层空间系统属性 ②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属性
地理科学问题的构成原则 ①地球陆地表层空间系统原则 ②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原则
地理研究维度的根据
①客观存在的发展历史 ②科学认识的发展历史 ③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
地理研究的基本维度
①科学研究维度:科学研究维度主要回答“是/否”问题,即主要回答所研究的地理事物或地理客体的真实情况方面的问题。
②价值研究维度:价值研究维度主要回答“有用/无用”和“益/害”问题,涉及主体和客体及构成的价值关系,即主要回答所研究的某地地理事物及其状态对某地区和某群体等的作用的好坏等方面的问题。
③伦理研究维度:伦理研究维度主要回答“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方面的问题。
地理研究三重维度的关系 科学—价值—伦理 三维最系统
空间秩序的层次 ①分布实况 ②分布格局 ③分布规律 空间秩序的语言 ①数学语言 ②地图语言 ③文学语言
空间秩序的形式的种类
空间秩序的路径: ①演绎的逻辑路径 (从“一般和规律”到“具体和特殊”的逻辑路径) ②归纳的逻辑路径 (从“具体和特殊”到“一般和规律”的逻辑路径) ③类比的逻辑路径
时间序列:指地理事物的大小数量、要素结构和地域结构变化的具体的过程和变化趋势。
时间序列的层次: ①历史时期和未来时期的具体过程的时间序列 ②历史时期和未来时期的变化趋势的时间序列 ③不同时期解析尺度的变化规律的时间序列
时间序列的路径: ①归纳的逻辑路径 ②演绎的逻辑路径 ③类比的逻辑路径
第六章 地理科学的基本原理
地理科学的基本原理 ㈠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研究内容及其自组织方法 ㈡地理环境人地性原理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基本状态
第七章 地理科学的基本方法
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原则
①一致性A——历史Ⅰ、历史Ⅱ与逻辑的统一。 ②一致性B——历史Ⅰ与逻辑的统一。 ③一致性C——历史Ⅱ与逻辑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 一致性A高于一致性B、高于一致性C
我们认为:在一些情况下 一致性A高于一致性C、高于一致性B
系统科学方法论的基本特征 ①综合性 ②整体性 ③解决多因素、动态、复杂系统的有效性 ④定量化 ⑤最优化 ⑥信息化 ⑦人—机系统处理方式 ⑧熵方程 ⑨“S”形曲线 ⑩整体、涨落、突变、协同、因果反馈
地理学研究的程序和模式Ⅰ——传统的经验归纳模式
①确定课题研究 ②积累知识与搜集资料 ③观察、实验 ④抽象、概括、判断、推理 ⑤提出假说理论
反馈:是指系统把输出返送到原输入断,并对其的再输出发生影响,引起控制的作用过程。
因果键:当两个系统变量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的因果作用时,我们就说它们之间形成了因果键。
因果网络:一系列因果键的连锁便构成因果网络
反馈环(反馈回路):一个封闭了的因果网络便构成反馈环
第八章 地理科学的现代发展
地理科学发展的动力 ①环境地理 ②区域地理 ③科学技术 ④哲学思想 ⑤科学共同体和杰出地理学家
现代地理科学的基本特征 ①信息社会的产物 ②强调地理学的统一性 ③理论化和数量化 ④行为化和生态化 ⑤科学方法论的综合化
地理科学学派的主要代表 ①区域地理 ②综合景观学派 ③环境学派 ④数量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