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专家学者畅谈新课改(之一)谈体育课程改革的初衷和目标(上)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专家\\学者畅谈新课改(之一):谈体育课程改革的初衷和目标(上)

作者:《体育教学》编辑部 来源:《体育教学》2012年第01期

[编者按]:从2001年至今,体育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10年,其间体育课程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和进步,但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10年之后,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即将颁布,新一阶段的体育课程改革又要出发,在此体育课改的重要节点,《体育教学》杂志社邀请诸多知名专家学者进行座谈,畅谈今后的体育课程改革问题。本刊邀请到中国教育学会体育卫生分会理事长、原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宋尽贤、北京体育大学教授赖天德、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毛振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卫艺中心主任昊键、首都体育学院教授王皋华、中国教育报记者李小伟、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卫艺中心于素梅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杜晓红以及其他专家进行讨论。本期的主题是:体育课程改革的初衷和目标是什么? 宋尽贤(中国教育学会体育卫生分会理事长,原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

体育课改的目标必须与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整体要求相联系,有两点应该强调。 一是,必须明确体育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健康素质,主要是身体健康素质。 198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宪法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教育是培养人的,尤其是义务教育,是公民素质的奠基工程。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是“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明确提出了健康素质。

体育课的设置,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体育课和学校的体育活动,必须定位在为公民健康素质打好基础。小学、初中学生的基本健康素质是哪些?什么是主要的?三维健康观,指的是人的一生,对成年人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但对于少年儿童,身体健康是重点,这是人的生长发育规律所决定的,不因社会制度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而转移,也是任何一次体育课程改革必须遵守的客观规律。生理学认为,婴幼儿、儿童、少年乃至青年时期,是为人一生的发展打基础的关键阶段。应当十分明确,这个基础主要是指身体健康,是为人终生的身体、心理、社会适应打基础。过去几年,在课程标准试验阶段,出现了过分强调三维健康观,忽略儿童,青少年身体处于快速生长发育阶段这个特点,丢掉了重点。

二是,体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必须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关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适应。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了今后十年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要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能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实现上述两个转变的关键。 《纲要》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并对“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作了精辟、全面的解释,要求把“三个坚持”贯穿于培养学生的全过程,并对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各个方面作了具体规定。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也在逐步深化。《纲要》系统、科学地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实施素质教育的经验,完整,准确地概括了素质教育的内涵。学校教育各个方面的改革,包括学校体育工作,都必须自觉地适应这种发展变化。必须指出,体育课程标准的起草和修订毕竟都是在《纲要》颁布之前,是否有、有哪些与《纲要》关于素质教育的精神脱节之处,应该认真研究。

例如,《纲要》要求“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我理解“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至少应该是包括义务教育阶段的全体学生。现在的课程标准规定了水平1至水平4,我觉得不够,应该对小学和初中两个学段在每个学段结束时有一个总体要求。我在沈阳一所小学看到二、三个年级的学生集中在一起做最基本的体操展示,前滚翻、前滚翻跪跳起、后滚翻、肩肘倒立等。做得好的学生叫作一梯队,做得不好的学生是二梯队。校长介绍说,如果做不好体操,还有跳绳、长跑,或其它的项目。学生在六年级毕业时至少在体育的某一个项目上能够进入一梯队,每个学生都以一个健康、快乐、自信的阳光少年的心态进入下一个学段。小学教育要为后面的教育打下基础,各科教学都应该考虑这个问题。小学的体育课绝对不能教成让孩子升到初中可以做更复杂的动作时,反而对体育课产生害怕的心理。

人民教育出版社体育与艺术分社胡滨编辑写了一篇关于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程“规定性”的文章(题目为《结合三级课程管理,处理好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材内容的规定性、选择性和弹性》),谈到义务教育阶段的规定性体现了国家意志,体现了现阶段我国教育、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水平,也体现了地区的气候条件,要确定一些规定性项目,要求多数学生达到。我赞成他的意见。规定性项目不一定是每个学生都要十全十美地做到,但必须有,过去几年的问题就在于过分强调了自由、自选。规定和自选是相互依存的对立统一,充分的自由发展,必然以中小学阶段规定性为基础,严谨、科学的规定性,必须考虑不同个体的差异,否则规定性也无从实现。教学评价,不同学段重点有所不同,在小学和义务教育阶段,更多的不应着重在人文社会等方面,主要是学会怎么跑,怎么翻跟头。小学一、二年级应该把公民健康素质与义务教育阶段孩子应打好什么样的身体基础联系起来。确定什么样的体质基础对社会、对人的一生,或者说对下一个学段的体育课教学会起什么样的促进作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

教育的发展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要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就必须进行改革。要把我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建设成人力资源强国,就必须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培养时代发展所需要的创新性人才。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2001年启动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就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提出来的。体育课程是贯穿基础教育全过程的一门国家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也要进行改革,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

体育课程改革就是要改掉那些落后于时代发展的东西,但课程改革并非是要“推倒重来…另起炉灶”,它应当是在继承中发展,在改革中前进。正如《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前言中说的那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体育课程已经经历了七次改革,每一次体育课程改革都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为当前的体育课程改革积累了经验,打下了基础。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现行体育课程中的一些问题也日益明显地凸现出来…一因此,体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但由于我们对我国体育课程发展的沿革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到底有哪些历史经验值得继承与发扬,有哪些落后的东西必须摒弃,存在哪些不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问题必须改革,总结与宣传不够,致使一些人对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缺乏深刻的认识,甚至产生某种误解。

我对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谈几点个人粗浅的认识:

一是,有些教育观念比较陈旧落后。如“师道尊严”的问题。在课程教学中,一切都是教师说了算。教师控制一切、指挥一切,没有确立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的学习心理与个体差异缺乏关注,以教材为中心,以进度为中心,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为此,必须更新观念,调整好师生关系和教与学的关系。

二是,课程内容过多,规定较死。基础教育的课程内容必须具有规定性,以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过去的体育课程,在处理规定性与灵活性的关系上,虽然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依然存在内容过多,规定较死的问题。体育课程内容的规定性有其自身的特点,由于体育教材具有多功能性,因此在所规定必修的同类教材中仍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但过去的体育教学大纲只作出了“规定教材”与“自选教材”的区分,对“规定教材”未能根据不同的情况,允许各地各校作进一步的选择。而且内容也相对过多,又未对重点教材、一般教材与介绍性教材加以区分,致使对某些必须熟练掌握的技能,掌握得并不扎实,未能真正达到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的目的。 三是,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在过去的课程教学中,我们对体育知识技能的教学比较重视,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有所忽视。对培养学生体育能力的问题,虽然在课程目标上也有一定的反应,但缺乏内容、方法与评价的支撑。诚然,体育知识技能是体育能力的基

专家学者畅谈新课改(之一)谈体育课程改革的初衷和目标(上)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专家\\学者畅谈新课改(之一):谈体育课程改革的初衷和目标(上)作者:《体育教学》编辑部来源:《体育教学》2012年第01期[编者按]:从2001年至今,体育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10年,其间体育课程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和进步,但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10年之后,新的《体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cy2i16l0n62h6002tw881m9s40mcz00juo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