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新人教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教材分析
一、 教材编写思路
在以往的 “教学大纲”中与自然灾害及防治有关的内容多是分散在各章中间断出现的,此次地理《课程标准》将“自然灾害与防治”作为一个比较独立、完整的模块出现在高中地理选修的七个模块之中,成为高中地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必修教材中相关内容的拓展与延伸。这可以说是高中地理教材中的一个新亮点。 1、依据“课程标准”设置教材章节内容
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全面贯彻教育部2003年制订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试验)的精神,教材内容体系结构完全依照“课标”的内容要求设置。如下表 章 课标内容 第一章 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与分布 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第二章 中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 自然灾害与环境 第四章 防灾与减灾 防灾与减灾 第一章各节名小标题 课程标准内容 称 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 列举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 自然灾害的主自然灾害的特点 结合实例,简述自然灾害要类型及特点 的主要特点 第二节 人为原因引发的自然灾运用资料,说明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对自害 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然灾害的影响 人类对自然灾害的防治 第三节 世界地震带的分布 运用地图,说明世界主要世界主要自然世界干旱地区的分布 自然灾害带的分布 灾害带 世界热带气旋灾害区的分布 第二章节小标题 课程标准内容 名 第一节中地震灾害的发生与简述地震、泥石流、国主要的分布 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地质灾害 泥石流的发生与分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布 滑坡的发生与分布 第二节中台风的发生与分布 分析台风、寒潮、干国主要的寒潮的发生与分布 旱、洪涝等气象灾害气象和洪干旱的发生与分布 的形成原因 涝灾害 洪涝的发生与分布 第三节中虫灾的发生与分布 列举虫灾、鼠灾等生国主要的生物灾害 第四节中国自然灾害的分区 鼠害的发生与分布 华北、东北灾害区 东南灾害区 西北灾害区 西南、青藏灾害区 物灾害带来的主要危害 运用地图,指出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
第三章各节名称 小标题 课程标准内容
第一节自然灾害中国自然灾害危比较同一自然灾
的地域差异 害的地域差异 害造成危害程度
洪涝灾害危害损的地域差异
失的地域差异
第二节中国自然中国自然灾害多结合实例,说明我
灾害多发区与环发区 国自然灾害多发
境特点 中国自然灾害的区的自然环境特
空间分布与环境点
特点 第四章各节名称 小标题 课程标准内容 第一节中国防灾中国防灾减灾的举例说出中国防减灾的主要成就 主要成就 灾、减灾的主要成中国防灾减灾的就。 前景与对策 第二节地震和台地震灾害的防避以一两种自然灾风灾害的防避与与救治 害为例,列举适当救治 台风灾害的防避的应对方法或应急措施。 与救治 第三节地理信息运用地理信息技举例说明地理信系统在防灾减灾术预测、监测和评息技术在自然灾中的作用 估自然灾害 害预测、灾情监测和评估中的作用。 运用高科技防灾展望人类利用高减灾 科技趋利避害的远景。 2、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也始终贯穿新课标的理念 (1)学习有用的地理:
?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与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 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除基础知识外,还有情感、态度、价值观,如:人口
观、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等。
(2)力求培养学生具备现代公民的地理素质
使学生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培养和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地理探究能力、合作交往能力和创新能力;教育学生逐步树立环境意识、全球意
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正确认识和评价自然灾害与人类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并形成健康情感、积极态度正确行为方式和地理价值观念 二、 教材整体框架
“自然灾害与防治”的依据《课程标准》分为四章,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较为系统
地里了解自然灾害方面的知识,每章都有相对独立的内容,但它们之间又有密切联系。其中“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与分布”是学习一些有关自然灾害的基础知识,为后面章节的学习奠定基础;“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列举了众多对人类影响较大的灾害实例;“自然灾害与环境”侧重对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与分布进行理性分析;“防灾与减灾”是学习本模块的最终目的。
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与分布 (基础知识)
中国主要的自然灾害自 然 灾 (众多实例) 害 与 防 治 自然灾害与环境 (理性分析)
防灾与减灾 (最终目的)
三、教材分章介绍
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 中国主要的地质灾害 中国主要的气象和洪涝灾害 中国主要的生物灾害 中国自然灾害的分区 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 中国自然灾害多发区与环境特点 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地震和台风灾害的防避与救治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第一章 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与分布
1、本章在全书中的地位
自然灾害是伴随着地球演化过程的一种自然变异过程和现象,自然灾害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人员、财产损失。防灾减灾是人类持之以恒的重要任务。要担此重任,就必须首先了解自然灾害的一些基础知识,既然地理《课程标准》将“自然灾害与防治”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完整的模块出现,那么,学习相关的基础知识就显得十分重要,因此,教材把“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与分布”作为第一章,最先学习,就是想让学生了解有关自然灾害的概念、分类、特点、成因、世界分布规律等方面的知识,初步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是学生学习后面三章内容的必要的知识基础。 2、本章内容的体系和结构
本章主要由三个相互联系的部分组成:首先在第一节着重介绍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和特 点。自然灾害是自然环境演变过程中正常发生的自然现象,当它给人类活动带来损失和危害后,才成为灾害,可见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因此,教材的第二节内容着重探讨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而人类若想处理好其地理环境的关系、减轻自然灾害对人类造成的危害。除了要掌握自然灾害的特点之外,还要了解其分布规律,因此,教材的第三节设计的是“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 ,选取了学生较熟悉的地震、台风、干旱灾害的分布地区作为讲述的重点。
3、本章重点和难点
(1)本章的重点: ①列举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
②结合实例,简述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③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④了解世界地震带、干旱地区、热带气旋灾害区的主要分布地区; ⑤运用地图,说明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
(2)本章的难点:对自然灾害连锁发生性的理解,如灾害链的形成。
第二章 中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1、本章在全书中的地位
本章应该说是全书的重点,在第一章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了解了世界主要灾害的类
型、特点、发生和分布规律等基础知识,中国幅员辽阔,环境条件复杂,因此,致灾因素和灾害种类就比较多,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而且人口和经济密度区在地理分布上又很不平衡,使中国成为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而中国又是发展中国家,对灾害的防御能力和承受能力均较低,灾后重建恢复速度也较慢。为了增强全民防灾减灾的意识,改变我国防灾减灾的落后局面,我们首先就要了解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情况,这样不仅承上启下为学习后续章节做好知识准备,同时也使学生学到联系实际的、有用的地理。
2、本章内容的体系和结构
本章教材主要由四部分内容组成。由于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类型多,而教材篇幅有
限,因此,教材在前三节,依据《课程标准》选取了对人类影响较大的几种灾害类型加以介绍,如地质地貌灾害中的地震、泥石流、滑坡;气象灾害中的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生物灾害中的虫灾、鼠灾等。此外,教材依据《课程标准》对每一种自然灾害的认识也有不同侧重:地震、泥石流、滑坡等主要简述其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重在分析其形成原因;虫灾、鼠灾等则列举其主要危害。
第四节“中国自然灾害的分区” 内容可以说是对前三节内容的概括总结和综合应
用,同时在了解四大自然灾害综合区的蕴灾环境、灾害类型时,没有仅局限于地质、气象、洪涝和生物这四类灾害,而是对中国的自然灾害分布作了一个详尽的总结。其中蕴灾环境的分析也为后续章节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
3、本章的重难点
①简述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②分析我国几种主要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
③了解中国主要生物灾害的类型、危害及在中国的主要分布地区。 ④运用地图,了解中国四大自然灾害综合区及各区的主要自然灾害。
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
1、本章在全书中的地位
自然灾害总是发生在一定地理区域内,与该区域的自然要素、人类活动有着密切联系,共同组成区域性环境特点。因此自然灾害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区域性是地理学的一个基本特点。区域性特点的形成是因为在地理区域之间存在着差异性。因此,在了解自然灾害的类型、特点、分布、成因、发生过程及其危害后,认识自然灾害的区域差异就成为一个重要的学习目标。
“自然灾害多发区”是某一主要自然灾害频频出现的地区,或是多种主要自然灾害比较集中的、交替频发或叠加频发的地区。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指自然灾害多发区内,各种地理要素的综合效应,包括自然灾害多发区内人类与各环境要素的关系,因此,本章内容突出了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 2、本章内容体系结构
由于不同地域内的自然要素、人类活动有差异,同一自然灾害在不同地域会产生多方面差异。教材篇幅和课时的限制都不可能让学生全面认识所有差异。教材在第一节“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中,选择比较了同一自然灾害在不同地域内所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及各种关联性灾害损失程度的差异。
影响我国的每一种自然灾害都有它特有的多发地区。教材第二节“中国自然灾害多发区与环境特点”中,选择了那些人口密集,经济活动频繁,工农业产值大,但却多灾的地区作为“实例”,来认识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突出自然灾害多发区中与灾害关联密切的主要环境要素所形成的环境特点。
3、本章的重点难点
(1)本章重点内容:①运用图像、数据等资料比较某种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②结合实例说明中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2)本章难点内容:比较中国自然灾害多发区和中国自然灾害带的差异
第四章 防灾与减灾
1、本章在全书中的地位
在本模块前三章的学习中,学生了解了自然灾害的发生原因、发展与分布规律等知识,而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想方设法地保护环境,尽量避免自然灾害的产生,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及损害程度,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本章教材是本模块学习的最终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认识到,防灾减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既需要政府的领导,也需要广大社会公众的参与;既需要深入开展灾害科学研究,也需要普及科学知识,掌握一些应急避灾救助常识。本章的教学内容,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生活与生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