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赏析课后感悟
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XXXXXXX XXXXXXXXX XXXXXXXXX XXXXXXXXX XXXXXXXXXX
在高中时就了解到中国的英文单词和陶艺是同一个,刚开始很好奇经过查询后大概的知道了其中的缘由:china一词是随着中国瓷器在英国及欧洲大陆的广泛传播转而成为中国的代名词。陶瓷作为中华名族的象征之一,中国古代瓷器闻名遐迩无与伦比而在世界上被当做中国的代名词,从此便对陶艺有了一种特殊的情感在里面,很想近距离的见识一下曾今乃至现在都作为中国代名词的中国陶瓷,我内心充满了崇敬和向往。盼望有一天自己也能够亲身实践,看看我这个玩泥巴长大的孩子对于泥的驾驭能力究竟如何。当得知在大学我们学校开设了这门课程之后我变的欣喜若狂。在这两个星期的陶艺课程学习中,这门课让我从对陶艺从一无所知到对它有了一定了解。
在陶艺课程中,一方面被课堂上老师讲解的中国陶瓷艺术发展历史的生动以及老师幽默风趣的语言至今仍旧有深刻印象。另一方面,也不禁又被中国古代的陶瓷艺人超越现代人的卓越智慧儿由衷感叹!然而现在能坚持这样传统文化的人少之又少,这种传统文化现在似乎只能够在专题纪录片里面看别人在制作和分享陶艺的乐趣。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两个人就是李见深和任星航。
李见深是景德镇陶瓷学院科班出身得过硕士学位的,但在上世纪80年代受“85新潮”的影响,一度醉心于当代艺术。他90年代赴美求学,在纽约阿尔弗雷德大学的州立陶瓷学院获获陶艺硕士学位。这样学贯中西的教育,使他成为陶艺界的国际人士。但是他却没有留在更繁华的地方继续自己的事业,反而毅然决然、不怕艰苦的建立三宝国际陶艺村。江西景德镇城东南10余里有一片老式农宅和陶瓷作坊,
这就是三宝国际陶艺村。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并由国外留学归来的李见深是陶艺村的创建者。从2000年三宝国际陶艺村正式对外开放以来,已有近千名外国陶艺家来这里创作、交流、访问,长住的有近500余人。美国康奈尔大学美术史学者潘安仪,对他的“新官窑”给予高度评价,他认为李见深在这组作品中,不仅增加了陶瓷制品的绘画性与官窑的精湛、准确的纯粹度,而且发现了官窑的当代性,采用诸如挪用、重叠与重组的方法,压缩了中国文化的时间感与空间性。启示我们传统与当代其实是可以互补的,可以借此提升文化的层次与主体性。全球化时代的陶艺界的新方向,应该是强调本土价值的升华,成为独具特色的新艺术与文化。 “新民窑”体现陶瓷文化本质 不过,以我的观察,“新民窑”所体现的民窑文化,是李见深的最爱。从他的录像,到三宝陶艺村,再到他的未曾谋面的雕塑作品(只看到一些照片),都能看到他身上那种强烈的民窑精神。正如他所说的,历史上所谓的官窑,都是从民窑来的。官窑虽然尊贵典雅,但却失去了民窑的生命与活力。 说到那些“新民窑”的作品,他强调可能是出自天性,对器具一直在关注,那些线条说了这么多东西,有着无穷的魅力,一个茶碗能把那种器质、那种颤动做得淋漓尽致。他还表示,他个人更关注陶艺作品的艺术品质,而不会关注现在值多少钱,将来值多少钱。关注作品的唯一性,关注其是否可以传承。
如果李见深是因为“85新潮”的影响而喜爱陶艺,那么任星航就是处在陶艺世家潜移默化的而受影响。任星航出身钧瓷世家,为任氏钧瓷第七代传人,幼年即跟从祖父任书田、父亲任坚学习钧瓷烧制,
系统地继承了任氏家传制钧绝技,完整地掌握了窑炉建造、釉料配制、造型、烧成等一系列钧瓷烧制工艺,且在窑炉设计及烧成工艺上有着极深的造诣。任星航不仅复原了宋代双火膛结构钧瓷窑炉,而且恢复了钧瓷柴烧这一久已失传的传统技艺。任星航创作的钧瓷作品,被公认为最接近宋代钧瓷的审美标准,从而成为当代钧瓷艺术的代表人物。在钧瓷的创作上,任星航有着深厚的造型基础,坚持手拉坯这一传统工艺,作品造型规整,质朴自然、雄浑端庄。任星航在祖传钧釉的基础上,研制了十余种新的钧瓷釉料组方,丰富了钧瓷窑变釉色。他的钧瓷作品釉色乳光玉润、五彩交融,开片精巧别致,窑变景观神奇绝妙,把钧瓷自然窑变艺术演绎的淋漓尽致。其仿宋钧作品,以手拉坯制作,柴窑烧制,呈现出媲美宋钧的当代钧瓷最高艺术水准。
在课堂中令我敬仰的不仅是任星航和李见深这两位伟人,他们都为我国陶瓷事业做出了伟大的贡献,继承和发扬了我国文明历史发展中的瑰宝,是我们的榜样。但在课堂中吸引我的更是那陶瓷本身的魅力。
陶瓷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文化载体,具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特征。传统陶瓷有其独特的整体风貌和每个历史时期及各个区域的风格特点,并且都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和特定的艺术内涵。如果说,我们对传统陶瓷所具有的功能主要是实用、之后便在实用的同时注重审美功能存在的话,那么现代陶艺则是以审美功能为第一位,是为了给人们欣赏和美化环境所创造的。当然也不排斥有一部分也具备实用价值。现代陶艺既然成为现代陶瓷造型艺术的一个新的门类,并且越来越广
泛地引人瞩目,必然有着鲜明的个性、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手法。从样式上看,现代陶艺禀承了传统陶艺的基本材质和形式,其作品既可以是具象的,也可以是抽象的,既可以是立体的,也可以是平面的,既可以是雕塑的,也可以是绘画的,既可以展示高超的工艺技巧,也可以展示窑火的神奇魅力??总之,表现的领域十分宽阔。而绘画在其表现形式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但陶瓷绘画一直未在理论上得到足够的总结和升华,而且陶瓷绘画和纯粹意义上的绘画(如中国画、油画)在概念上常常容易被混淆,因而有必要对“纯绘画”的概念和陶瓷绘画的概念进行一番梳理。同时,对现代陶艺和传统陶艺的绘画形式特征进行一番比较。这种比较对当下的陶艺创作活动,特别是陶瓷绘画创作活动应该具有积极的意义。从美术史的角度看,纯粹的绘画和陶瓷绘画有着深刻的渊源关系。绘画出现的形式最早是以绘画和雕刻相结合的石器工具、石器工艺品的样式出现的。从新石器时期的彩陶纹样来看,如果没有毛笔,是不可能画出那些匀称的线条和优美图案的。 中国现代陶艺意识的独立和陶艺语言的形成。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探索、变化和发展过程。从表现形式上看,中国现代陶艺是在本世纪60年代末,从传统陶艺中脱胎而来,基本上是在保持传统纯度基础上的发展探索,其\独立性\只能是相对于历史性的功能和属附状态而言。由于艺术家长期受已形成和专注实用价值的经验模式和日趋狭窄的认识视野的影响,在很大范围内限制了人们的思维和想象力。以致艺术家的创造性努力没能获得广泛的响应。陶艺囿于实用领域而不能得到实质性起步。在随后的十几年间,陶艺在形态样式上的装饰性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