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先锋”观后感范文1600字稿
1月5日下午,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共青团上海市委共同主办的“改革先锋进校园”主题宣讲活动在复旦大学逸夫科技楼报告厅举行。我在家里同步收看宣讲活动的视频直播。
宣讲活动上,改革先锋、基础教育改革的优秀教师代表于漪首先发言。接近90岁高龄的于漪在演讲中动情地表示,自己个人的力量是微薄的,但是把自己的生命和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幸福联系在一起,就会永远有力量,“永远是年轻的”。于漪表示,能够参加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这份荣誉不仅是个人的,更是党和国家对1700万教育工作者的肯定和赞扬。
我深深震撼于她几十年如一日的“不忘初心,砥砺奋进”,而对于奋战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而言,于漪老师的演讲无疑是最打动我心,令我最有思考和感触的,而且,我竟然惊喜地发现我们上海的诸多高考语文作文题犹如“微光”那般,得到召唤,重新闪现。
今年的上海春考语文作文题已新鲜出炉:在阳光里生
活,需要有步入阳光的能力。我想倘若将这句话用在我对于今天这场宣讲活动的体会,应该也是可以的。改革开放对于我们来说,宛若一束阳光,温暖人心,照亮前路,让各项事业在阳光的普照下蓬勃地发展,而我们中国教育不就是要培养莘莘学子步入阳光的能力吗!心若向阳,无谓悲伤,心若向阳,便有力量。那我们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步入阳光”呢?
于漪老师强调:生命是有灯火的,这个灯火就是理想,就是信念,老师应该帮助孩子点亮心中的一盏灯,而这盏灯就是跟我们祖国,跟我们全国人民是糅合在一起的。一盏灯的作用可能微乎其微,但是,当千千万万的灯汇聚在一起的时候,就能点亮我们的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总还有更重要的事。“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高远之志需要用责任基础下的力量与智慧来实现。已至耄耋之年的于漪老师精神矍铄,在整个演讲过程中不带片纸,却依然河奔海聚、汪洋恣肆,以其特有的人格魅力感染着每一个人。她感叹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征途上,每个人的身后都是波澜壮阔,她以原义乌县委书记的“鸡毛换糖”告诉我们什么是积累坚持,她以陈景润的“六平米锅炉”告诉我们什么是献身科学,她以自己的“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立民族精神之根,树爱国主义之魂”告
诉我们什么是教育坚守。“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每天都是新的一天,时间使我们丰厚。
经历了改革开放四十年光辉历程的于漪老师感慨道:这四十年来,尽管教育当中遭受这样那样的误解、这样那样的批评、这样那样的指责,但是这个四十年我们仍然是波澜壮阔,创造了人间奇迹啊。记得2017年的上海春考作文题是这样的:有人说,我走过许多地方,有寒冷的,有温暖的,有崎岖的,有平坦的……但没有哪一片土地不值得我关注。确实,每一片土地都留下了我们前行的脚印,每一段经历都带给我们独特的收获。“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改革开放四十年,回首来路再出发,坚如磐石砥砺行,不忘初心谋复兴。改革开放的前四十年已经过去,但在此过程中留下的痕迹不会过去,“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强大力量更不会过去。
教育是民族的、国家的事业,因此,中国的教育必须办成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事业。正如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俗称“板桥体”,不可无一,不可有二。同时,教育既要有超前意识,又要接受其滞后效果。正如丹麦人钓鱼,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要以长远的眼光、平和的心境站在三尺讲台上,心系学生,情满杏坛,立德树人,成就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