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禾》,,平等互动,转变学习方式
《锄禾》--平等互动,转变学习方式
《锄禾》是北师大版第一册第十五单元的课文,它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感叹诗。这首诗写出了烈日下农民辛苦劳作的情景,从而使学生体会劳动的辛苦,认识到应珍惜劳动成果。 设计理念:
设计本课教学时,我以识字、写字和朗读为重点,通过师生平等互动,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主要指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在自己的朗读实践中读懂课文,培养语感,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知道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设计思路:
一、对话互动,披情入文
学习本课前,发挥学校地处农村的优势,布置学生留心自己的爸爸、妈妈或邻居的劳作情景,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体验到劳动的辛苦。导入
新课前,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让学生的心弦对话交流中被拨起。教师趁机引导:小朋友们,劳动是一件辛苦而又多么有意义的事啊。唐代诗人李绅就写了一首关于劳动的诗。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这么一来,整堂课就在师生、生生对话中铺开,达到以情入文的效果。 ?二、以读引路,整体感知
1、生自主选择方法读古诗。可自己拼读;可同桌互读;也可小组合作读。 ?2、指导学生读准古诗。为了避免朗读时的枯燥无味,我采用了老师参与读、抽查学生或小组、接受老师挑战等多种朗读形式,使学生在一种融洽充满竞争的氛围中读书,无形中也培养了学生合作竞争意识。 三、合作参与,多样识字 ??1、培养语感,听读识字
??充分利用小学生听力强的心理特点,采用听读识字的方法。即教师边朗读古诗,边分别在诗中相应位置贴上10个需要认读的字,以此引起学生注意生字。而后让学生在课文中画出每个生字,然后教师再范读。经过反复听读,学生已对
1 / 3
字的认识有了印象,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读文中识字,识字后又读文。这样后又读文。这样,学生学起来就轻松多了。 ??2、拓展思维,想中识字
??即引导学生读准字音后,仔细观察每个字,想想用什么办法可以记住这些字,而后在小组里商量讨论。如编顺口溜:孙悟空按住牛魔王的头(午);利用偏旁记:汗、滴;用组词的方法记:盘、辛、苦;用联想识记法:天气真好,小字弟弟高兴地上山腰练倒立(当)。 ??3、自主参与,游戏识字
??把游戏引入识字教学中,学生不仅感到有趣,而且印象特别深刻。因此,识字中我让学生做游戏我当小老师。即让学生按照老师平时的教学方法教生字,其中渗透组词的训练。如:请大家跟我读 午 , 中午 的 午 。用这种方法识记字形,趣味性和培养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兼而有之,很有吸引力。 ??四、品读感悟,自主学文 ??1、看一看,蕴情入诗
??学生观看课件画面,教师描述:中午,火红火红的太阳公公坐在家门口高兴地欣赏着天下美景,可风伯伯受不了了,浑身发热,赶紧躲起来。此时,一位老爷爷正在密密的庄稼地里一下一下地锄着草,满头的汗水像下雨似的从他脸上滴下来。小朋友们,看到老爷爷这么辛苦,你们想说什么、做什么呢? 待学生畅所欲言后,让他们带着对老爷爷的感情,把全诗朗读给旁边的小朋友听。
??2、读一读,体会诗意
??在学生还沉浸在对老爷爷产生的不同情感中时,鼓励学生自己推荐自己上台朗读,让其他学生当小评委,评选出小诗人,教师适时给予奖励。 ??3、演一演,感悟诗境
??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做出相应的动作或表情。如:锄禾可作劳作状;汗滴可引申为擦汗状,表示流了很多汗等。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悟出诗中的意境。 ??4、背一背,内化诗情
??播放轻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背诵古诗,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五、指导书写,展示自我
2 / 3
??在学生读准字音,记住字形后,转入书写个别生字的教学。教学中,教师对难记的字进行范写,学生发现字的笔顺,而较容易的字则放手由学生独立完成。 ??练写后,又引导学生在别人的本子上各写一个字,相互比一比,看谁写得漂亮,评选出小小书法家上台书写,而后让全班学生美美地读读小小书法家写的漂亮字。这样,既避免了写字的单调乏味,又有效地提高写字质量。 ??课后,可布置学生把《锄禾》背诵给家人听,并学做一个爱劳动的孩子,延伸课文。 点评:
??本课设计的最大特点在于师生对话互动,力图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课堂,即师生交往,共同发展,展开各自的生命活力。其表征是互动,交应是互惠。在互动中,师生双方重建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转变学生方式;在互惠中,师生双方实现了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的交流与收获,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上课伊始,教师以对话形式拨动学生的心弦,在读文、识字、书写中激发学生合作参与的热情,保持积极的情绪体验,这将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同时体现了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与幼儿园的衔接。在师生对话互动中,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充实、有滋有味。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