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弹力的概念是力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在初中学生对它已有初步认识,在高中要求学生进一步深化对它的理解。本节课将通过研究形变来探究弹力的产生及产生条件、作用点和方向以及大小 ,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知道常见的形变,了解物体的弹性,弄清弹力的发生、作用点和方向,还要让学生经历对问题的探究过程,领悟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归纳法。 二、学情分析
学生目前对形变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初中)但不深入。知道支持力、压力,但是不能够概括产生的原因,对弹簧形变和拉力的关系有感性认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知道常见的形变,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弹性。 (2)知道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3)知道压力、支持力和绳的拉力都是弹力,会分析弹力的方向,能正确画出弹力的示意图。
(4)通过实验探究弹力和弹簧形变量的关系,理解胡克定律。 2、过程与方法。
从生活中常的形变现象出发,在探究形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物体的弹性,弄清弹力的产生及条件、作用点及方向以及大小。培养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确定弹力方向的能力和自己动手进行设计实验和操作实验的能力,并尝试使用图像法处理数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入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世界观,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2)体验用生活中常见现象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把物理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实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生活的理念”。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方向的判断和探究弹簧伸长量与弹力关系是重点。 弹力方向的判断是难点。 五.教学方法
(实验-观察-分析-总结) 探究 讲授 讨论 练习相结合。 六、教学仪器
1、演示形变用的橡皮泥、棉线、橡皮条、弹簧、小车、砝码、小竹竿、输液瓶(红墨水)、细导管、钢锯条
2、演示胡克定律用的带长度刻度的直尺、弹簧、钩码等。 3、视频录像。 七、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每个同学用一个小弹簧轻轻的拉一拉、压一压,有什么感受? 有没有感觉到你的手受到一个力的作用?(有)
那么,这又是什么力呢?它是怎样产生的,它的大小方向又如何,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探究有关弹力的问题。
2、新课 (1)形变
教师演示几个小实验
用手捏橡皮泥 用力拉橡皮筋
用力将小竹竿、钢锯条弯曲。
学生:讨论观察到的各种实验现象中的共性与区别,发表看法(他们的形状
发生了变化,有的是体积发生了变化)
师生讨论、总结
形变: 在外力作用下,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板书)
师生讨论、实验总结
弹性形变――(弹性限度)
微小形变――(用带细导管输液瓶)
(看书本:桌面的微小形变课后自己做) (2)弹力
1.弹力产生的原因。 提出问题:
形变的原因是物体受到了外力,如果物体受力后发生的是弹性形变,那么发生弹
性形变后的物体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动手做实验讨论总结:用弹簧、小车组成实验工具如书本P图)
结论: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后要恢复原状,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 (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会产生一种 使物体恢复原状的力)
弹力概念: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后要恢复原状,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
这个力称为弹力。(板书)
2.弹力的特点: A:弹性形变 B:成对出现:形变物体对与它接触的物体的弹力和与它接触的物体对它的弹力(使
形变物体恢复原状的力)
C:弹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是相对而言的 常见的弹力:支持力、压力、拉力 弹力的方向如何?(分组讨论)
事例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本,分析书与桌面之间的弹力
形变物 施力物 受力物 俗称 方向 书形变产生弹力 木板形变产生弹力
事例2 分析挂在电线下面的电灯与电线之间的弹力
形变物 施力物 受力物 俗称 方向 电灯形变产生弹力 电线形变产生弹力
事例3 压缩、拉伸弹簧
形变物 施力物 受力物 方向 弹簧形变产生弹力 物体形变产生弹力
总结:弹力的方向总是跟施力物恢复原形状的方向一致或与受力物恢复原形状的方向相反
3.弹力的大小
先让学生动手拉弹簧,定性感受弹力的大小跟物体形变程度的关系。 再让学生做实验,定量地研究弹簧弹力的大小跟弹簧形变量大小的关系。
方案1、学生自行探索:在一个后面附有长度刻度的弹簧上面挂钩码,当钩码数量
增加时,弹簧中的弹力增大,伸长量增大,把读数记录在表中
分析实验数据,得结论:
板书:胡克定律:在弹簧弹性限度内,弹性体弹力的大小跟弹性体伸长(或缩短)
的长度成正比
公式:f=Kx 理解:
1.X――伸长(或压缩)的长度,区别与弹性体本身长度关系。
2.K-劲度系数,跟弹性体的粗细、材料长度等有关,反映了弹性体本身的特性,
与f和x无关。 3.小结
4.作业 5.反思
<<弹性形变与弹力>>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特点分析
形变与弹力的知识跟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因此学习它有广泛的现实意义。本节的特点之一是: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直接使学生参与到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体验学物理的乐趣。特点之二是:先研究比较常见的各种形变,后研究与形变有关的弹力,符合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特点之三是:基础概念多,演示实验多,再加上学生的探究实验,故容量较大,需仔细安排,做到时间分配合理,条理清晰。 (二)教学目标
按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新课程理念,我设计如下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形变、弹性形变的概念,理解弹性限度。 ⑵知道什么是弹力,掌握弹力产生的条件。
⑶知道压力、支持力、绳子的拉力都是弹力,会确定它们的方向。 ⑷知道形变与弹力的关系,掌握胡克定律。 2.过程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