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金版学案+地理·选修6(人教版)练习:第四章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防治
途径+Word版含解析
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五节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
径
(一)教材第71页思考
1.生态环境脆弱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发生的自然背景见下表。
自然背景 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区 A 大兴安岭西侧,B 西北干旱、半干旱荒漠绿洲区 C 暖湿带半湿润黄淮海平原区 D 南方亚热带丘陵区 E 南方亚热带丘陵区 云贵高原西部亚热带F 西南横断山区、- 1 - / 10
2019秋+金版学案+地理·选修6(人教版)练习:第四章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防治
途径+Word版含解析
丘陵山区 G 青藏高原高寒地区 2.生态环境问题之间的关联性:生态环境中的森林破坏,土壤侵蚀和草地退化会导致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二)教材第72页思考
不同的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类型不同,该题应抓住某一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采取相应防治措施。例如:黄土高原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壤侵蚀,应采取的措施有退耕还林、改坡为梯、小流域综合治理等。
学业达标
1.下列地区与其发生的生态破坏搭配正确的是( ) A.黄土高原——盐碱化 B.华北平原——土壤盐碱化 C.内蒙古草原——水土流失 D.长江三角洲——水源枯竭
- 2 - / 10
2019秋+金版学案+地理·选修6(人教版)练习:第四章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防治
途径+Word版含解析
解析:黄土高原主要是水土流失,内蒙古草原主要是草地退化,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入海口,水资源丰富。
答案:B
下图为我国西部地区主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2~3题。
2.图中①~⑤分别是( )
A.草原荒漠化防治区、水土保持区、江河水源涵养区、石漠化防治区、森林生态功能区
B.水土保持区、草原荒漠化防治区、江河水源涵养区、森林生态功能区、石漠化防治区
C.江河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区、草原荒漠化防治区、森林生态功能区、石漠化防治区
D.石漠化防治区、水土保持区、草原荒漠化防治区、江河水源涵养区、森林生态功能区
3.有关图中④功能保护区内生态问题的自然原因,错误的是( ) A.碳酸盐岩易淋溶、成土缓慢 B.山高坡陡,地表崎岖
- 3 - / 10
2019秋+金版学案+地理·选修6(人教版)练习:第四章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防治
途径+Word版含解析
C.年降水量丰富,暴雨频繁 D.多冻雨灾害天气,侵蚀地表
解析:第2题,根据图中信息,可判断①为我国的主要天然草原地区;②为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③为“三江源”地区;④为云贵高原,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石漠化问题严重;⑤是东北、西北、西南林区,是我国重要的天然林区。第3题,④为云贵高原,这里广泛分布着可溶性的石灰岩,在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降水丰富,植物茂盛,水中的有机酸含量高,对岩石的溶蚀作用强。本地区地貌形成与冻雨灾害天气无关。
答案: 2.A 3.D
读我国西部各省区土地及草地退化状况比较图,完成4~5题。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甘肃省沙漠化占土地总面积比例最大 B.内蒙古水土流失的面积与宁夏一样多 C.西北各省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主要是干旱
D.云南、贵州两省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主要是过度放牧 5.保护和恢复西北的生态环境,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把生态建设放在首位 ②提高沿途城镇的天然气使用率,减少对林草的开发 ③生态重点地区实行严格的退耕还林还草 ④从根本
- 4 - / 10
2019秋+金版学案+地理·选修6(人教版)练习:第四章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防治
途径+Word版含解析
上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以保护生态环境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第4题,由图可以看出新疆沙漠化占土地总面积比例最大;内蒙古水土流失的面积比宁夏少点;云南、贵州两省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主要是破坏植被;西北地区地处内陆,降水少,气候干旱,这是造成其沙漠化的主要自然原因。第5题,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破坏了不易恢复,因此在开发建设中要把生态建设放在首位,减少对林草的开发,还可实行生态退耕,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多,不可能减少对资源的开发。
答案:4.C 5.A
6.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十三五”规划要求我国森林覆盖率从现在的21.63%提高到23.04%。下列措施中,能快速有效地提高森林覆盖率的是( )
①继续营造防护林体系 ②实施退耕还林工程 ③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 ④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森林覆盖率提高的措施,是对分析辨别能力的考查。题目中给出的四个措施都是可行的。这就要求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快速、有效”。③④两个措施都是对森林的保护,可以减少对森林的砍伐和破坏,但不能快速提高森林的覆盖率。
- 5 -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