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2
重庆市綦江区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项目
申 请·评 审 书
项目名称: 川剧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研究 指南题号: A.一,(十二)1 项目负责人: 韩洪卫 承担单位: 綦江区永乐小学 (签章) 填表日期: 2015年1月4日
重庆市綦江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制
2015年1月
填 表 说 明
一、请根据《綦江区教育科研课题管理规程》、《綦江
区教育教学科研课题立项申报办法》及申报通知有关规定,准确如实填写各项内容。
二、本表用A4纸打印,于左侧装订成册,报送一式5份。 三、课题名称表述要求研究范围、对象、内容等明确,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四、填写“指南题号”,即项目指南中的选题编号。
项目有指南的用A.表示,参照下列格式填写: 指南题号:A.二,㈡,5 项目无指南的用B.表示。参照下列格式填写: 指南题号:B.自选项目
五、主要参加者必须真正参加本课题研究工作,不含
课题负责人,按序限填主研人员6人,参研人员6人。
六、预期最终成果形式,系指预期取得的最终研究成
果形式。最多选报3项,其中必须包含研究报告和公开发表的研究论文。
七、课题申报材料须先经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领导审
核,签署明确意见,承担信誉保证并加盖公章后报出。
八、表格填写不明问题,请向教科所科研部咨询。綦
江区科研部联系电话:858817670、85881676。
一、数据表 项 姓 名 韩洪卫 校长 本科 性别 男 民族 汉 出生年月 研究专长 1973.11 教育教学 目 行政职务 负 最后学历 责 工作单位 人 姓 名 赵明斌 陈琼 主 毛朝健 要 杨巧 参 龙元河 加 周礼军 者 专业职务 最后学位 小学高级 电话 023-48752196 綦江区永乐小学 E-mail hhw-498335062@163.com 出生年月 1974.05 1979.09 1967.09 1982.03 1970.03. 1984.02 专业职务 小数高级 小语一级 小语高级 小学一级 小数高级 小音一级 研究专长 教育教学 教育教学 教育教学 小学语文 教育教学 教育教学 学历 学位 工作单位 綦江区永乐小学 綦江区永乐小学 綦江区永乐小学 大专 大专 大专 大专 大专 大专 永乐小学 綦江区永乐小学 綦江区永乐小学 预期最终成果 研究报告、研究论文、学生专题演出成果集等 预计完成时间 2017年 5月31日 二、项目设计论证
㈠项目研究缘由 1、开展课题研究是主动适应国家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习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 2004年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指出“抓好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开发和建设体现特色的艺术类课程,拓宽学校艺术教育途径,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抓好课程改革,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坚持能力为重。深化课程改革,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实施地方课程,开发特色校本课程。”《国家中小学艺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艺术课程重视学生在艺术学习中创造美和鉴赏美的实践,通过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等艺术学科的综合和联系,使学生的艺术经验不断得到丰富与升华,获得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2、开展课题研究是解决学校校本艺术课程实施的需要 川剧——中国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我校位于千年古镇东溪,为了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民族凝聚力,引导少年儿童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推动川剧事业传播与发展,更好地传承川剧这一文化遗产,我校以重庆市非遗传承培训学校为平台,结合校本课程特点、学生特长进行资源开发,以期让学生个性需求得到满足,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 基于以上的认识与思考,结合我校实际,提出了“川剧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研究”课题。 ㈡项目研究意义及价值 ㈠研究意义 1.有利于学校落实新课程计划,开展具体校本课程行动;有利于学校立足民间文化、地方特色,挖掘川剧的教育价值,让川剧走进课堂与校园,传播、弘扬、继承和发展非遗文化;有利于激发学校教师的课程主体意识,因地制宜地开发构建课程内容,利用课程资源有效实施川剧校本课程,提高教学效益、提升教育品味,让课程更具特色,促进学校走出一条有特色的自身的发展之路。 2.有利于教师真正树立“基于资源的教和学”的新的学习理念和教学理念,扩展学生“学”和教师“教”的视野,转变学与教的方式;有利于激发教师们的课程主体意识,提升课程开发、运用与管理的能力,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丰富专业知识,提升专业化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国、爱民族、爱非遗文化的思想感情,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康的人格;有利于让学生了解川剧文化,激发学习兴趣和潜能,促成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初步优化发展,丰富精神世界,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艺术素养。 ㈡研究价值 1.利于满足学生对学习内容、渴望多样学习方式及个性发展的需求;师生发挥主体作用的需求;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学校实际可操作、形成和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需求。 2.利于将校本课程开发扩展到课程资源的视野上,走出开发校本课程视为编写教材的误区,为校本课程开辟新的课程资源。引导教师和学生真正从基于教科书的教与学走向基于资源的教与学。 3.可持续发展地开发和利用川剧课程资源的经验和操作样式,为区域性推进非遗文化资源特色化开发和利用的道路提供可资借鉴的范例。 4.利于对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原则、途径、策略及可持续发展规律等方面作出有益的理性总结,为课程资源建设理论提供新的创新性因子和完善性要素。 ㈢研究目标、研究内容 ㈠研究目标 ⒈总体目标 通过川剧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让师生在学习中了解非遗传统文化川剧艺术,自觉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过程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川剧文化宣传教育活动,挖掘传统文化传统非遗文化川剧的内涵,营造浓郁的非遗文化传承氛围,进一步提升校园文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凸显学校的特色教育,提升学校形象。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探索构建一套有效、可行、适宜于农村小学校本艺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策略及和操作样式,有效组织实施农村小学校本艺术课程,以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育品味,让课程更具特色,促进学校走出一条有特色的自身发展之路,为区域性推进农村小学资源特色化开发和利用的道路提供可借鉴的范例;促进教师真正树立“基于资源的教和学”的新的学习和教学理念,转变教的方式,提升课程开发、运用与管理的能力,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专业化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改善学生学的方式,激发学习兴趣和潜能,促成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初步优化发展,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康的人格。 ⒉具体目标 ⑴通过研究,了解非遗文化川剧艺术的由来与渊源、特点、文化价值;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深入了解非遗文化川剧艺术的内涵;引导学生主动收集资料,激发学生的民主自豪感。 ⑵通过研究,形成一套有效的农村小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基本策略及操作样式,提升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构建校本课程特色资源包,为课程实施建立支持系统。 ⑶通过研究,有效组织实施川剧校本课程,以提高教学效益、提升教育品味,让课程更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