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柱凝胶法、凝聚胺法和盐水法在交叉配血中的应用
周红波
【期刊名称】实验与检验医学 【年(卷),期】2014(000)001 【总页数】2
【关键词】交叉配血;微柱凝胶法;凝聚胺法;盐水法
输血是临床上治疗抢救病人的主要方法之一,为了避免输注后出现输血反应,主要是溶血性输血反应,输血前交叉配血已是常规检查项目。本院输血科自2008年应用微柱凝胶交叉配血卡取代凝聚胺和盐水进行临床配血。现对43例使用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出现不同程度凝集的标本再与凝聚胺法和盐水法配血进行对比,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本 为上饶市中心血站提供的无偿献血红悬或全血,受血者为本院住院需补充红细胞的患者,共计43例。
1.2 试剂与仪器 微柱凝胶配血卡试剂、孵育箱(型号HW37)、医学检验多功能离心机 (型号TD-2Y)均由广东中山市生科试剂有限公司提供。凝聚胺试剂由珠海贝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生理盐水为本科室自行配制,试剂均在有效期内使用。
1.3 方法 3种方法均需配备1%的红细胞(RBC)悬液(用10μl抗凝血加入 1ml生理盐水中),主管加入供血者血浆和患者RBC悬液,次管加入患者血浆和供血者RBC悬液,按输血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微柱凝胶配血卡出现1+判断为阳性,不可输注。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43例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阳性的标本凝聚胺法和盐水配血结果,见表1。
3 讨论
微柱凝胶交叉配血卡是集凝胶颗粒过滤、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抗人球蛋白不完全抗体检测和离心技术四重作用的配血方法,此方法方便、快捷,灵敏度高,过滤介质为颗粒直径26~103nm葡聚糖100凝胶,凝胶间缝隙只允许游离RBC通过,凝集的RBC不能通过。微柱凝胶交叉配血卡利用凝胶颗粒的过筛作用及抗人球蛋白试验原理,RBC血型抗原与抗体产生的免疫凝集复合物被排阻在具有三维空间网状结构的凝胶表层或凝胶颗粒间隙之中,判定交叉配血为阳性,供者血液不能输注;RBC全部沉积于凝胶孔腔底部,判定交叉配血为阴性,供者血液可以输注[1-3]。
本实验中微柱凝胶法5例主侧不合,主要是患者血清中的弱A弱B抗体,部分患者血清中含有不完全抗体IgG(如抗E抗D)。在有多次妊娠史、母子血型不合的患者存在免疫性抗体 (主要见于A、B、O血型的母亲)和有炎症感染史及反复多次输血所产生免疫性抗体(完全抗体IgM)。对于主侧不合的同型输注患者建议暂时不输血或采用相对应抗体阴性的血液输注,以减少溶血性输血反应。统计发现,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次侧不合多见,38例次侧不合,主要原因是患者RBC被自身抗体致敏,对于这类输血患者宜采用洗涤RBC输注。微柱凝胶中加入抗人球蛋白抗体可以发现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不完全或完全抗体,使患者避免溶血反应的发生[4]。凝聚胺法检出主侧4例,次侧28例,盐水法检出主
侧1例,次侧25例。微柱凝胶法与凝聚胺法和盐水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报道相一致[5]。因此,微柱凝胶颗粒交叉配血法简便、快速、特异灵敏,结果准确且易判断(无需显微镜下观察),是临床交叉配血的推荐方法,极大保证了临床输血安全。 参考文献
[1]张桔红,洪镇佳.凝聚胺法与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的敏感性分析及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34):8377-8378.
[2]于海忠.微柱凝胶法在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中的应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6):453-454.
[3]夏禾爱,郝建峰.微柱凝胶卡氏交叉配血的临床应用与结果分析[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8,15(24):3236-3237.
[4]王玉闽,朱开平.凝聚胺加微柱凝胶卡氏法应用于交叉配血及R h血型鉴定[J].中国输血杂志,2006,19(1):38-40.
[5]刘艺军.三种交叉配血法的应用比较[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20):1583-1584.
DOI:10.3969/j.issn.1674-1129.2014.01.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