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期第一阶段语文检测试题
一、基础积累与运用(20分)
1、 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长吁短叹(Xū) 匿名(nì) 畸形(qí) 解剖(pōu) ....
B. 广袤无垠(màо) 胆怯(què) 姮娥(héng) 虐待(nüè) ....C. 颔首低眉(hàn) 酷肖(xiào) 黝黑(yǒu) 潜行(qián) ....D. 杳无消息(yǎo) 锃亮(zèng) 文绉绉(zōu)) 滞留(zhì) ....2.选出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托辞(借口) 不辍(不停) 兼以(加以) 眷念(想念)
B.岻(水中高地) 客死(死在他乡异国) 瞩目(注目) 适值(恰好遇到) C.模胡(马虎) 睥睨(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 瀚海(大海)匿名(隐匿真名) D.不逊(无礼)诘责(质问) 聊叙(随便谈谈) 凄然(形容悲伤难过)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鹤立鸡群 正襟威坐 粗制滥造 任劳任怨 B.千山万壑 众目睽睽 戒娇戒躁 油嘴滑舌 C.薄暮暝暝 沧海桑田 深恶痛疾 美味佳肴 D.慷慨大方 长吁短叹 随机应变 拖泥带水 4.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面对大城市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现状,有人提出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有人提出优先发展自行车交通,大家莫衷一是,政府部门一时也难以决策。 .... B.领导干部要对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负起责任,决不允许马虎从事,敷衍塞责,....玩忽职守。
C.小芙蓉鸟渐渐长大了,羽毛渐渐丰满了,一切都具体而微后,我越发喜欢它们了。 .... D.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地震已过去了,这场天灾人祸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灾难让我们全国人民更加团结。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临近期末考试,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都有所提高。
B.为了避免清明祭扫出现交通拥堵,政府号召市民错峰出行以缓解交通压力。 C.在本届世乒赛上,经过运动健儿们的奋力拼搏,再次赢得了男子团体冠军。 D.我冒着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左右,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6、下列各项中作家作品及相关信息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鲁迅————《藤野先生》————现代————《朝花夕拾》 B.巴金————《日?月》————现代————《龙?虎?狗》 C.柳宗元————《小石潭记》————宋代————《柳河东集》 D.季羡林————《我的童年》————现当代————《季羡林自传》 7、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淡泊,是人生态度,表现了一种平和;淡泊,是人生境界,再现了一种超脱。 B.我国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海洋动力资源,如潮汐能、波能、温差能、密度差能等…… C.鉴赏印章,除了看材质,最重要的是了解它的几个组成部分:印面、印款、印饰。 D.网络改变了阅读方式,读者“百度”一下“电子书下载”,可以搜到三千多万个相关网页。
1
8.选出在下面横线上依次应填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我母亲待人最仁慈,最________,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但她有时候也很有
________,不受一点人格上的________。
A.温和 骨气 凌辱 C.温顺 骨气 侮辱
9.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牛汉在《我的第一本书》怀在沉重的心情回忆了他的第一本国语课本,那书蕴含着生活的艰辛,父子之情,以及和哑巴小,二黄毛的同学之谊,表现出作者对童年往事的复杂感情。 B..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作家,他出生于贵族家庭却同情农民厌恶农奴制度,他的代表作为巨著《战争与和平》以及《安娜卡列尼娜》《罪与罚》。
C.《我的母亲》是作者胡适人到中年时对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回顾。回忆了自己童年到青年时代,如何在母亲的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
D.《海燕》是一篇著名的散文诗。作品通过暴风雨即将来临前的几个场景,刻画了象征着大
B.温顺 刚气 凌辱 D.温和 刚气 侮辱
智大勇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海燕” 的形象。在写作技巧上,文章最突出的特色是象征手法的运用。如“大海” 象征革命高潮时人民群众排山倒海的力量,“乌云”、“ 狂风” 象征反革命势力和黑暗的社会环境等。
10.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饮 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A.《饮酒》(其五))主要表达了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这一内容。 B.“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句与杜甫(望岳)中“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都借归鸟来写诗人陶醉自然而不愿做官的感受。 C.“此中有真意”与《归园田居(其三)》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都表达了诗人返朴归真的人生理想。
D.陶渊明爱菊,菊花成了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象征;周敦颐说莲,莲花象征着君子美好的品德。他们都托物言志,寄托了一种高洁的情致。
二、课外现代文阅读
《离别的礼物》(10分)
一个初秋的晚上,清风徐徐吹来,夜色迷人。11岁的彼得和爷爷在院子里,却没心思欣赏这明净的秋夜景色,一个劲儿地直想着屋里那床毛毯。他没想到爸爸真的会把爷爷送走。现在,事情已经明摆着了,爸爸给爷爷买了离别的礼物——一床大毛毯。
今晚,是他和爷爷相处的最后一夜了。爷爷看出他的心思,说:“我去把口琴拿来,吹一支古老的曲子给你听听!”
然而,爷爷从屋里拿出来的不是口琴,而是毛毯!
2
“啊,这毯子真好!”老人抚摩着毯子说,“你爸是个好人,这要花不少钱呢!寒冬到了,有了这床毛毯,在那地方就不愁冷了。那儿不会有这么漂亮的毛毯的!”爷爷总是把事情说得那么轻松。每当彼得提到离别,爷爷就说是他自己的主意。
可彼得想:“一个孤老头,离开自己的亲人,到政府盖的那幢楼房——孤老院里,和别的老头住在一起,能算是幸福吗!他真不相信爸爸会做出这种事来。彼得难过得真想哭,但他忍住了,他已经是大孩子了。他走进屋子拿来了爷爷的口琴。
爷爷吹起一支欢乐的曲子。彼得听不进去,他呆呆地凝望着远方,想到:“爸爸就要和那个女人结婚了。不错,那女人曾吻过我,并说过要当我的好妈妈。除此之外,再没别的事了……”
乐曲突然中断了。
爷爷好像知道他在想什么似的,对他说:“你爸爸要娶的是位好姑娘。同这么漂亮的姑娘在一起,他会变得年轻起来。我这老头子在这里只会 ,整天叫唤腰酸背痛的……”停了不多会儿,爷爷接着说:“再说不久就会有婴儿诞生,我可不愿意听婴儿的啼哭,还是走的好。来,再吹一段我们就去睡。明天我要带着新毯子上路了。你听听,这一段虽然有点悲伤,但今晚听起来还是蛮好听的。”
忽然传来两个人的脚步声,那是爸爸和那个脸蛋光得有点刺眼,活像个洋娃娃的女人回来了。口琴声 。
爸爸没有说一句话。那女人走过来娇声娇气地对爷爷说:“明天,我就不送您啦!我是来向您道别的。”
“您的心地太好啦!”爷爷说着,低下头,望着地面,望着他脚边的毛毯。然后,他弯下腰,拿起毯子说:“请你看看这个,我儿子送给我一条多好的毛毯做离别的礼物。”
“嗯,”姑娘摸了摸毛毯说:“这毛毯真不错。”她忽然转身向爸爸,冷冷地说:“肯定花了不少钱!”爸爸清了清喉咙, 地说道:“我,我想给爸爸买一床最好的……”姑娘好像被钉在那里,两眼没离开过那床毯子,半晌,终于开腔了:“哟,还是一床双层的啊!”
“是的,”爷爷说,“是双层的,一床漂亮的毯子,给我老头做纪念!”
爸爸默默地进屋去了,那女人马上跟进去, 地说那毯子太昂贵。爸爸像往常一样,逼得没法只好发火了。她一转身要走,正好遇到想进屋的彼得。她又转身嚷道;“不管怎么说,他无需一床双层毛毯!”爸爸望着彼得,眼里露出了尴尬的神情。
彼得忍不住了,对爸爸说道:“她是对的,爷爷不需要一床双层毛毯。来,把它剪开,成为两床。”爸爸和那个女人都愣住了。
“爸爸,听我说,剪成两半,一半给爷爷,另一半保存起来。” “这个主意不坏。”爷爷温和地说,“我不需要这么大的毯子。” “是的,”彼得又说,“一层毯子足够送走一个老头,省下一半,留着以后用得着的。” 大家都沉默了。
好半天,爸爸走到爷爷面前呆呆地,没有一句话。爷爷望着儿子喃喃地说:“没关系,孩子,我知道你不是这么想的……我知道……”
这时,彼得哭了,但没什么,因为爷爷、爸爸都哭了,哭成了一团…… 11、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碍手碍脚 销声匿迹 吞吞吐吐 喋喋不休 B.惹是生非 销声匿迹 喋喋不休 吞吞吐吐 C.惹是生非 戛然而止 喋喋不休 吞吞吐吐
3
D.碍手碍脚 戛然而止 吞吞吐吐 喋喋不休 12、对第一段画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 B .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C.衬托了人物的悲伤的心情。
D.“迷人的月色”与离别的沉郁气氛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渲染了故事的悲剧气氛。 13、对本文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彼得——懂事、聪明、节俭——当得知爸爸要把爷爷送走后,没心思欣赏迷人的月色,而是一个劲地想着那床毛毯,并执意要把它剪成两半,给家里留下一半。
B.女人——吝啬、刻薄——为爷爷送别的一床毛毯她都舍不得,当得知爸爸为爷爷买了一床最好的双层毛毯后,她表现出非常刻薄的一面。
C.爷爷——善良、宽厚、善解人意——面对儿子把自己送走的这样一个事实,他总是站在儿子的角度思考问题,表现出对儿子的理解。
D.爸爸——孝顺、软弱——当要送走爷爷这一事实无法改变时,他给爷爷买了一床最好的毛毯,当那个女人舍不得把一床双层毛毯送给爷爷时,他表现得很软弱。 14、离别前夜,爷爷为什么吹欢乐的曲子?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彼得爱听欢乐的曲子。
B.因为爷爷想用欢乐的曲子来唤醒爸爸,让他改变主意。 C.因为爷爷不想让彼得在自己离开时那么不开心。 D.因为爷爷想用欢乐的曲子祝福爸爸和那个女人。
15、对“爸爸,听我说,剪成两半,一半给爷爷,另一半保存起来”的言外之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另一半在你们结婚时可以用。 B.另一半在你们的婴儿出生时用。 C.另一半在我老了的时候可以用。 D.另一半在爸爸老了去孤老院时用。
三、课内现代文阅读
(一)(10分)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4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6.开首画横线句子所表现的作者思想感情是什么?(1分)
17.“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的原因是什么?(2分)
18.“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的“偏”,应当如何理解?(2分)
19.找出语段中的插叙部分(中间可用省略号代替)(1分)
20.“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这句话的具体内容又指什么?(4分) (1 )“那时那地”是指_______ _。(2)“却变化了”是指_______ _。
(3)“我的意见却变化了”的原因是
(二)(13分)
①但这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便是我的慈母。
②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便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有时候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跌股便是丢脸,出丑。)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到天大明时,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学堂门上的锁匙放在先生家里;我先到学堂门口一望,便跑到先生家里去敲门。先生家里有人把锁匙从门缝里递出来,我拿了跑回去,开了门,坐下念生书,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等到先生来了,我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
③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便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④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件小衫出来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这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的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