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鱼介绍及图片
概述:娃娃鱼,因其叫声似婴儿的哭声而得名。学名大鲵,属两栖纲有尾目大鲵科动物,我国特产,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广东、湖北、湖南等省。因其数量日趋减少,现在已被国家列为二类保护动物。因其种苗较易采集,适应能力强,因此便于饲养。 一、外貌特征
娃娃鱼体大扁乎,**的个体,全长可长到2米左右,一般在50厘米左右。躯干粗壮。头部宽阔扁平,吻端圆。鼻孔很小,在吻端接近唇的地方。眼非常小,在头的背方,没有眼睑。口很大,口内有齿,齿细小尖利。四肢和指、趾都很短,前肢四指,后肢五趾。指、趾末端钝圆,无爪。尾短,约等于全体的1/3,尾的后端很侧扁,有鳍状物。皮肤较光滑,头部的背腹面有疣粒。白颈侧到体侧有显著的皮肤褶。生活时体为棕褐色,背面有深色大黑斑,腹面色较浅,指、趾端棕黄色。
二、生活习性
娃娃鱼一般生活在潮湿阴暗的河边石洞及冷水性小溪沟中,以冒水泉洞中**多。喜栖息于有洄流水的洞穴中。洞口稍比躯体大一点,洞内
较平坦或有细沙。娃娃鱼一般头向洞外,等待食物和防御敌害,故有“娃娃鱼喜食自来食”之说。
娃娃鱼怕光,白天行动呆滞,夜间非常活跃,往往爬出洞外寻找食物。冬天不完全“冬眠”。只是深居洞穴和深水中,较少活动。一般4月份开始外出觅食,以傍晚出来较多;在异常炎热的气温下,白天也偶尔出洞活动。
娃娃鱼生命力强,耐饥饿,几个月不喂食也不致饿死。被捕捉后,如管理不善,往往不吃东西,甚至反吐,但如环境适宜,身体没有受伤,静养几天后,即可恢复采食。
三、娃娃鱼的食性
娃娃鱼属肉食性动物,常见的天然食物有螃蟹、鱼类、蛙类、蛇类、小甲鱼、水鸟、水生昆虫等。在饥饿时,也会残食体小的同类。人工养殖时,可以鸡肠、羊肠、肉、蚯蚓、鸡蛋等为主食。
四、饲养管理要点
投喂饲料,以天然饵料为好,主要有浮游生物类、虫类、肉类及鱼类、贝类等。每天早晚各投饵一次,时间为早晨7:30前及晚上10:30前为好。在投饵料时应先清理掉上次的残饵。投喂量为体重的5-10%。当水温在16-23℃时应加大投饵量,次数及时间可保持不变。
投饵时保持三定:定时、定点、定量。了解大鲵的生态习性很重要,大鲵喜静怕吵,喜清水怕浑水,喜阴暗怕强光,养殖中要尽量照顾它的这些习性。另外,定时对鲵体及养殖池消毒防病,注意水温变化,夏季控制水温不超过26℃,以防“夏眠”,冬季防止水温低于结冰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