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第三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综合测试
一、单选题(共20题;共60分)
1.古生物学上关于各个地质年代马的化石的研究证实( )。
A.始祖马是一种中间过渡类型的动物化石 B.生物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顺序 C.哺乳类由鸟类进化而来 D.物种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 2..生物化学分析得知,人体体液中的钠离子、钾离子、钙离子、镁离子、氯离子等无机盐离子的比例跟海水中相应无机盐离子的比例接近。这个事实证明 ( ) A.人类也适应海洋生活 B.人类起源于海洋 C.原始人类靠饮海水生活 D.原始海洋是生命起源的场所 3.关于生命的起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的物质 ②生命起源于陆地③原始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水蒸气.氨气.沼气等 ④现在地球上不可能再形成原始生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1969年,人们发现坠落在澳大利亚启逊镇的陨石中含有并非来自地球的氨基酸(构成生物体所需的有机物之一),由此可推测( )
A.陨石坠落时形成有机物 B.陨石中可诞生生命 C.陨石中可储藏有机物 D.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能从地球以外形成 5.1953年,美国青年学者米勒利用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实验,此实验为以下哪一项推测提供了证据?
A.原始地球条件下可以产生氨基酸 B.氨基酸是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C.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
D.甲烷、氨、硫化氢、水蒸气、氢气、二氧化碳等是构成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
6.达尔文发现在大风经常袭击的可格伦岛上,昆虫的翅要么根强大,要么退化,没有中等大小翅的种类。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是否经常使用翅膀的结果 B.食物获得多少的结果 C.定向变异的结果 D.大风作用下,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7.原始生命起源于( )
A.原始大气 B.有机小分子物质 C.有机大分子物质 D.非生命物质
8.最早的鸡每年产的卵只有8~12个,而现在的许多种产卵鸡每年可产卵二三百个,进化的原因是( )
A.食物不同的结果 B.自然选择的结果 C.人工选择的结果 D.生存环境的结果 9.原始生命诞生于( )
A.原始陆地 B.原始大气 C.原始火山 D.原始海洋
10.原鸡是家鸡的祖先,家鸡和原鸡有很多相似的特征,但家鸡的产蛋量高。人们能把原鸡驯化成产蛋量高的家鸡,是因为生物有( )
A.生殖和发育的特征 B.生长的特征 C.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D.新陈代谢的特征 11.家禽、家畜新品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选择的结果 B.上帝创造的结果 C.人工选择的结果 D.生存竞争的结果 12.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环境改变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 ②能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③变异是不定向的 ④变异是定向的
⑤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以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
A.②④⑤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①③⑤ 13.我国科学家在云南境内发现了什么,被国际上称为“20世纪最惊人的科学发现之一” ( )
A.澄江动物群 B.兽齿类化石 C.翼龙化石 D.恐龙蛋化石 14.诗云:“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来说,这个现象属于( )
A.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B.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C.过度繁殖 D.长期的生存斗争 15.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
B.在较浅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一定比在较深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髙等 C.同源器官是生物进化在解剖学上的重要证据 D.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16.化石记录显示,在越晚近的地层里形成化石的生物( )
A.越简单、低等.水生的越多 B.越复杂、高等,水生的越多
C.越复杂、高等,陆生的越多 D.越简单、低等,陆生的越多 17.在原始地球上,原始生命产生于 ( )
A.原始大气中 B.原始海洋中 C.冷却降雨过程中 D.上帝的恩赐 18.中生代陆地上繁盛的动植物分别是( )
A.两栖类、蕨类 B.鱼类、藻类 C.哺乳类、被子植物 D.爬行类、裸子植物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留下来的变异永远都是有利于生物生存的
B.某种蛾类的幼虫体表具有鲜艳的色彩和斑纹,容易被发现而不利于生存 C.生物一经形成了保护色,就会保持终生不变 D.长颈鹿的长颈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0.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是从_______进化来的。( )。
A.原始藻类 B.古代蕨类植物 C.古代苔藓植物 D.原始生命 二、填空题(共4题;共30分)
1.有人做了如下实验:将深色桦尺蠖和浅色桦尺蠖分别进行标记,然后放养于工业污染区。经过一段时间后,将所释放的尺蠖尽量回收,统计其数目,结果如下表。(共10分)
浅色桦尺蠖 深色桦尺蠖 地区 释放 回收 释放 回收 工业污染区 64 16 154 82 没有污染的 393 154 406 19 非工业区 (1)桦尺蠖的体色在遗传学上叫做________ ,浅色桦尺蠖和深色桦尺蠖是一对________ 工业污染之后,桦尺蠖体色变深色对其本身来说是一种________ ,体现出生物与环境的________ 关系;按照达尔文的观点解释,这种体色的形成是________ 的结果。
。(2)桦尺蠖的个体发育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我们把这种发育过程称为________ 发育。
(3)桦尺蠖的幼虫对桦树的危害很大,针对桦尺蠖的生活史,消灭桦尺蠖的最佳时机是在________ 时期。目前对它的防治主要是以喷洒药剂毒杀为主。这种方法虽然有效,但往往会伤及其他昆虫和它们的天敌。这不利于保护生物的________ 。如果能利用鸟类和细菌等天敌来消灭桦尺蠖,就能够很好的保护环境,这种方法属于________ 法。
(4)要防止类似悲剧的发生,应尽量减少________等燃料燃烧的污染物的排放,并做好防治和处理这些污染物的工作。
2.分析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共5分)
材料一:青霉素的发明与使用揭开了人类与病菌抗争的新篇章.当今,抗生素被许多人当成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由于抗生素的滥用,无意中培养出了许多“超级耐药菌”. 材料二:乙肝是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简称,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癌.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这一渠道传播,在日常生活中共用剃须刀、牙刷,就医检查治疗过程因使用未经严格消毒而又反复使用被乙肝病毒污染的医疗器械都会引起感染.世界卫生组织的官网上对于乙肝传播有着非常明确的说法﹣﹣乙肝病毒并不通过以下渠道传播:共用餐具,母乳喂养,拥抱,礼仪性接吻,握手,咳嗽,同一教室上课,或在公共游泳池玩耍或类似行为.
材料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庭喜欢养狗,这为狂犬病传播带来隐患,全国狂犬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毒所致的人畜急性传染病,狂犬病一旦出现症状,死亡率几乎达到100%.
(1)细菌耐药的变异,对个体生存有利,并容易遗传给下一代.因此,“超级耐药菌”的出现,可以用达尔文的________ 学说解释.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 第三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综合测试(Word版包含答案)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