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管理学原理(周三多第五版)全笔记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1:对等的知识联网 2:集成的过程 3:对话式工作 4:人类的时间与计时 5:建立虚拟企业与动态团队 (三)经营目标创新 1:以可持续发展代替利润最大化 2:以公司市场价值代替市场份额 (四)经营战略创新 传统的竞争战略:“零和博弈” 信息时代: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双赢原则” (五)生产系统创新

1990年代后由MPR和MPR2发展出EPR(企业资源计划)

EPR的核心思想: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体现对整个供应链资源进行管理的思想 2:体现精益生产,同步工程和敏捷制造的思想。 3:体现事先计划和事中控制的思想 (六)企业组织创新

1: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由极端化向扁平化方向发展 2:建立学习型组织

3:规模经济的传统正在改变 4:虚拟公司正在代替传统的实体型企业 第四节 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一:中国现代管理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一) 中国官僚资本企业和民族资本企业的管理(二) 我国革命根据地公营企业的管理 (三) 全面学习西方的管理模式(四) 探索中国现在管理模式 二: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改革

(一) 由国内管理向国际化管理转化(二) 由科学管理向信息化管理转化 (三) 由首长管理向人性化管理转化(四) 由政府管理向民营化管理转化 (五) 由封闭式实体管理向开放式虚拟管理转化

第三章 管理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 管理原理的特征

一: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 1:客观性 2:概括性 3:稳定性 4:系统性

二:研究管理原理的意义1:有助于提高管理工作的科学制,避免盲目 2:有助于掌握管理的基本规律

3:有助于迅速找到解决管理问题的途经

第二节 系统原理

一:系统的概念 是指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在一定环境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二:系统的特征

1:集合性。这是系统最基本的特征。一个系统至少由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系统构成。

2:层次性。系统的结构是有层次的,构成一个系统的子系统和子子系统分别处于不同的地位 3:相关性。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就是系统的相关性 三:系统原理要点

1:整体性原理——系统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要素与系统之间的关系以整体为主进行协调,局部服 从整体,使整体效果为最佳

2:动态性原理——系统作为一个运动着的有机体,其稳定状态是相对的,运动状态则是绝对的。 3:开放性原理——明智的管理者都应当从开放性原理出发,充分估计外部与本系统的联系,努力扩大本系统从外界吸入的物质,能量和信息

4:环境适应性原理——系统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外界不断发生联系的

5:综合性原理——把系统的各部分各方面和各种因素联系起来,考察其中的共同性和规律性 2个含义 a:系统目标的多样性和综合性 b:组织的产品是综合而制造的 第三节 人本原理

——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20世纪末管理理论发展的主要特点 主要观点:

一:职工是企业的主体

6

(一) 要素发展阶段——泰罗“科学管理”阶段

早期的管理理论基本上限于把劳动者视为生产过程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泰罗之后的几十年中所有对劳动和劳动力的研究大多都未摆脱把人视为机器附属物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二) 行为研究阶段——马斯洛、赫茨伯格等

二战后,一部分管理学家和心理学家开始意识到劳动者的行为决定了企业的生产效率、质量和成本。劳动者的需要是多方面的,经济需要只是其中的一种。 (三) 主体研究阶段

70年代以后企业界逐渐意识到职工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重要性,逐渐形成了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 二:有效管理的关键是职工参与 两种不同的途经

1:高度集权,从严治厂,依靠严格的管理使得企业目标统一,行动一致,从而实现高的工作效率。 2:适度分权,民主治厂,依靠科学管理和职工参与使个人利益和企业利益联系在一起,使职工为了共同的目标而自觉努力的奋斗,从而实现高的工作效率。

两种途经的根本不同之处:a:前者职工处于被动地位,职工是管理的客体 b:后者职工处于主动地位,职工是管理的主体 三: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 四:管理是为人服务的

1:企业要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研究市场需求的特点及发展趋势,据此确定企业的经营和产品发展的方向。 2:企业要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提高设备和材料的使用效率,降低成本 3:企业要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研究企业的消费者

总结: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为了人是人本原理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第四节 责任原理 一:明确每个人的职责

挖掘人的潜能的最好的办法是明确每个人的职责

1:职责的界限要清楚 2:职责中要包括横向联系的内容 3:职责要落实到人 二:职位设计和权限委任要合理

一个人对工作是否能做到完全负责取决于三个因素

1:权限 :实行任何管理都要借助于一定的权力,没有一定的权力任何人都不可能对工作实行真正的管理。 2:利益:完全负责意味着要承担风险,任何的管理者在承担风险的同时都要对收益进行权衡。这种利益不仅仅是物质利益,还包括精神利益。

3:能力:能力是完全负责的关键因素。 职责和权限、利益、能力之间的关系遵守等边三角形 三:奖惩要分明,公正而及时 第五节 效益原理

效益——管理的永恒主题。任何组织的管理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效益,其高低直接影响着组织的生存和发展 一:效益的概念

效益、效率、效果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

效果:由投入经过转换而产出的成果,其中有的是效益的,有的是无效益的

效率:单位时间内所取得的效果的数量,反映了劳动时间的利用状况,与效益有一定的联系

效益:有效产出与投入之间的一种比例管理,可从社会和经济两个不同角度去考察,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比社会效益直接、明显,可有效度量;社会效益则难以计量,只能借助于其他形式间接考察 二:效益的评价

不同的主体可从不同的角度去评价,所以效益的评价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不同的评价和标准得出的结论也不同,不同的评价都有它的长处和不足,应配合运用,以求获得客观公正的评价结果。 三:效益的追求

7

1:管理效益的直接形态是通过经济效益而得到表现的。2:影响管理效益的因素很多,其中主题管理思想正确与否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3:追求局部效益必须同追求全局效益协调一致。 4:管理应追求长期稳定的高效益。5:建立管理活动的效益观。 第四章 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 第一节 企业为什么需要伦理道德

企业管理之所以需要伦理道德,不只是因为现代业的经济运行面临诸多伦理困境与道德风险,更不是因为伦理道德作为有效的文化工具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达到经济目的,最根本的是,伦理道德是现代企业的核心价值构件,具有特殊的管理意义和文明意义。 一.伦理道德的文化意义及其管理学诠释

1. 企业不仅是一个经济实体,而且首先并且更重要的是一个伦理实体 2. 在企业管理中,伦理的要义就是个人作为“组织人”或作为企业的成员而行动 3. 伦理的真谛是个人的单一性与共同体的普遍性的统一 二.伦理道德与经济运行

20世纪西方学术界对伦理经济、管理意义的几种解释:

(一)理想类型论(马克斯·韦伯):现代资本主义成功的最大秘密在于其独特的伦理——新教伦理 (二)文化矛盾论(贝尔):文化矛盾的核心是经济冲动力与宗教冲动力或道德冲动力的分离与背离 (三)最强动力、最好动力论(科斯洛夫斯基)最强的动力:谋利或经济活动;最好的动力:道德行为 (四)竞争力论(查尔斯·汉普登特纳等):国家竞争力:创造财富的价值体系

无论企业伦理还是管理道德,都不是企业经济运行和企业家管理活动中的“价值附加”,而是企业品质与管理素质的内在构成, 具有十分重要的管理学意义。 (147) 三.伦理道德的管理学意义

在经营活动中,企业伦理与管理道德的管理学意义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 经济与经营活动的意义,尤其是对终极意义的追求 (二) 企业及其产品的价值观 (三) 企业组织

(四) 人文力与企业精神 第二节 几种相关的道德观 一. 功利主义道德观

(一) 观点:能给行为影响所及的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的行为才是善的.. 功利主义道德观有其合理的一面 存在两个问题:1. 取得最大利益的手段;2. 利益的分配 (二)“功利主义”价值观移植到企业管理中的两个要义:

1. 所谓“最大利益”是“最大福利” 2. 功利主义的核心是“有用性” 二. 权利至上道德观

(一) 观点:能尊重和保护个人基本权利的行为才是善的 (二) 理解权利至上的道德观就注意的两个问题: 1. 对“权利”(right)概念的理解; 2. 权利是相互的 三. 公平公正道德观

(一) 观点:管理者不能因种族、性别、个性、个人爱好、国籍、户籍等因素对部分员工歧视,而那些按照同工同酬的原则和公平公正的标准向员工支付薪酬的行为是善的

(二) 对“公平公正”的认识:主要指支付薪酬的依据应当只是员工的技能、经验、绩效或职责等因素,而不是其他各种似是而非的因素 四. 社会契约道德观 (一)观点:

1. 只要按照企业所在地区政府和员工都能接受的社会契约所进行的管理行为就是善的

8

2. 契约论的道德观有其深刻的局限性

(1)契约具有很强的情境特征,在很多场合是利益博弈的结果,与合理性无关 (2)契约的对象必须严格限制,如价格、道德、婚姻等是不可以契约的 (3)契约主义泛滥会导致严重的经济与社会后果 五.推己及人道德观

它是中国儒家道德观的高度概括

其核心观点:“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恭、宽、信、敏、惠、仁、义、礼、智、信 第三节 道德管理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一. 合乎道德的管理的七个特征:

1. 不仅把遵守道德规范视作组织获取利益的一种手段,而且更把其视作组织的一项责任 2. 不仅从组织自身角度更应从社会整体角度看问题

3. 尊重所有者以外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善于处理组织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也善于处理管理者与一般员工及一般员工内部的关系

4. 不仅把人看作手段,更把人看作目的成就 5. 超越了法律的要求,能让组织取得卓越的 6. 具有自律的特征

7. 以组织的价值观为行为导向 二.影响道德管理的因素 1、道德发展阶段

(1)前惯例;(2)惯例;(3)原则 有关道德发展阶段的研究表明: (1)人们依次通过六个阶段,而不能跨越

(2)道德发展可能中断,可能停留在任何一个发展水平上 (3)多数成年人的道德发展处在4阶段以上 2、个人特性:

(1)管理者的个人特性对组织的管理道德有着直接的影响 (2)这里所讲的个人特性主要内容:

管理者的个人价值观(包括道德观);自信心;自控力 3、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对管理道德的影响方式:

(1)有无必要的权力制衡、监察、检查、审计机制,有无外部群众和舆论监督 (2)组织内部有无明确的规章制度 (3)上级管理行为的示范作用

(4)绩效评估考核体系会起到指挥棒的作用 4、组织文化

有无诚信、包容的组织文化 5、问题强度

指该问题如果采取不道德的处理行为可能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 第四节 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 1. 挑选高道德素质的员工 2. 建立道德守则和决策规则 3. 在道德方面领导员工 4. .设定工作目标 5. 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

9

6. 对绩效进行全面评价 7. 进行独立的社会审计 8. 提供正式的保护机制 第五节 企业的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是企业追求有利于社会长远目标的一种义务,超越法律与经济的要求,是企业资源的行为。 一. 企业与现代社会 (一)企业是现代社会的产物 (二)两种关于社会责任的观点:

1. 传统经济学观点:为股东实现组织利益的最大化是企业的天职,否则就不成其为企业,幸和保护社会福利是政府和非赢得组织的责任

2. 社会经济学观点:企业不只是对股东负责的独立实体,它们还要对社会负责,因此企业不只是创

造利润,还应包括保护和增进社会福利

二.企业的价值观

(一)含义:价值观是关于价值的一定的信念倾向、主张和态度的系统观点。是评价人或组织行为善恶的标准和原则。 (二)四个发展阶段

1.工业化初期(股东利益最大);2. 工业化中期(企业利润最大化,兼顾员工利益);3. 工业化后期(追求企业相关利益者价值最大化);4. 后工业化时期(追求相关利益者利益最大化,同时保护增进社会利益) 三.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

1.办好企业;2.经营管理行为符合道德规范;3.社会福利投资;4.社会慈善事业;5,自觉保护环境

第五章 管理的基本方法 第一节 管理的方法论

一:管理方法的重要性——是在管理活动中为实现管理目标、保证管理活动顺利进行所采取的工作方式 二:管理哲学——是关于管理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管理主客体矛盾运动规律的科学

管理哲学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1:管理的辨证法 2:管理的方法论3:管哩文化 4:管理的科学价值观 三:管理方法的分类

管理方法一般分为:管理的法律方法、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教育方法、技术方法。 第二节 管理的法律方法 一:法律方法的内容与实质

内容:通过各种法律、法令、条例和司法仲裁工作,调整社会经济的总体活动和各企业单位在微观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关系,以保证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管理方法

实质:体现全体人们的意志,并维护他们的根本利益,代表他们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实行强制性的统一的管理

二:法律的特点与作用:严肃性、规范性、强制性 三:法律方法的正确运用 第三节 管理的行政方法 一:行政方法的内容和实质

内容: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威,运用命令、规定、指示、条例等行政手段按照行政系统和层次,以权威和服从为前提,直接指挥下属工作的管理方法

实质:通过行政组织的职务和职位来进行管理 特别强调职责、职权、职位而并非个人的能力或特权 二:行政方法的特点和作用

1:权威性——行政方法所依托的基础是管理机关和管理者的权威。2:强制性——行政权力机构和管理者所发出的命令、指示等对管理对象具有程度不同的强制性,行政方法就是通过这种强制性来达到指挥与控

10

管理学原理(周三多第五版)全笔记

1:对等的知识联网2:集成的过程3:对话式工作4:人类的时间与计时5:建立虚拟企业与动态团队(三)经营目标创新1:以可持续发展代替利润最大化2:以公司市场价值代替市场份额(四)经营战略创新传统的竞争战略:“零和博弈”信息时代: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双赢原则”(五)生产系统创新1990年代后由MPR和MPR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cb1k47pjw6cyp27mpdk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