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达四肢。皮疹分布以躯干为多,面部及四肢较少,呈向心 性分布。开始为粉红色帽针头大的斑疹,数 h内变为丘疹, 再经数h变为水泡,从斑疹一丘疹一水泡一开始结痂,短者 仅6?8h,皮疹发展快是本病特征之一。水疱稍呈椭圆形,2? 5mm大小,水泡基部有一圈红晕,当水疱开始干时红晕亦消 退,皮疹往往很痒。水痘初呈清澈水珠状,以后稍混浊,疱 疹壁较溥易破。水痘皮损表浅,按之无坚实感,数 d后从水 疱中心开始干结,最后成痂,经 1?2周脱落。无继发感染 者痂脱后不留疤痕,痂才脱落时留有浅粉色凹陷,而后成为 白色。 皮疹分批出现,故在病程中可见各期皮疹同时存在。水 痘为自限性疾病,一般10d左右自愈。 2 ?并发症主要为原发性水痘肺炎、脑炎和继发细菌感 染。 六、 辅助检查 1 ?血象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高,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2?疱疹刮片检查刮取新形成疱疹的基底组织碎片涂片, 染色后镜检。 3 ?免疫学检查去双份血清作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等检测抗体,第2份血清效价增高4倍或 以上有诊断价值。 4 ?病毒分离取发病3d内病人的疱疹液作组织培养,分 离病毒。 七、 治疗要点 1?一般治疗 (1) 隔离与休息:按呼吸道传染病进行隔离,加强护理, 注意手、皮肤及口腔清洁,简短指甲,防止抓破疱疹而继发 感染。内衣要宽松柔软。 (2) 护理与饮食:观察病情,给予易消化、少纤维的营 养饮食。 (3)对症处理:皮疹已破溃可涂以龙胆紫或新霉素软膏。 继发感染者应及早选用敏感的抗生素。瘙痒者可给予炉甘石 洗剂及抗组织胺药物。并发肺炎、脑炎按肺炎和脑炎治疗。 激素一般禁用,当合并有严重并发症时,在应用有效抗生素 的前提下,酌情使用。病前已用激素者应用尽快减量或停用。 2 ?抗病毒治疗对严重病例或免疫缺陷、免疫抑制的病 人,及早使用抗病毒药物,可减轻病情,减少并发症。 八、 预防 1 ?控制传染源隔离病人至皮疹全部结痂或不少于发病 后2周。 2 ?切断传播途径病室通风,用紫外线消毒。 3 ?提咼人群免疫力易感儿接种水痘解毒活疫苗可取到 较好的预防效果。免疫低下易感儿,可在接触后尽早肌注水 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2?5ml,可降低发病率与减轻病情。 九、 护理评估 1 ?询问健康史有无与水痘患者或带状疱疹患者接触史, 是否接种过水痘疫苗;发热出现的时间,皮疹出现的时间、 皮疹的形态、分布、颜色,是有有瘙痒等。 2 ?护理体检测量体温,观察皮疹的形态、分布,是否 继发感染。 3 ?查阅辅助检查了解血象、免疫学检查、病原学检查、 4?心理-社会状况评估家属及病人对水痘的了解程度, 心理状况。 十、护理问题 1.体温过咼与水痘合并细菌感染有关。 2 ?皮肤完整性受损:皮疹与水痘病毒对皮肤损害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与皮肤损害有关。 十一、护理目标 病人体温逐渐正常;皮肤保持完整;不发生继发感染。 十二、护理措施 1 ?生活护理 (1) 隔离:米取呼吸道隔离及接触隔离,做好病室空气 消毒。 (2) 休息:症状明显或有并发症者应卧床休息。 (3) 饮食:给予咼糖、咼维生素、咼蛋白易消化饮食。 2. 对症护理 (1) 皮疹护理:加强皮肤清洁护理,每日清洁消毒皮肤 2次,如有皮肤继发感染需增加清洁次数,衣服经高压灭菌 后使用,以防皮疹破溃感染。 (2) 口腔护理: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口腔清洁,有口 腔炎者做好口腔护理。 (3) 发热护理:可采用物理降温,禁用酒精擦浴,以避 免对皮肤刺激。 3. 用药护理及时、正确的用药;观察药物的疗效和毒 副作用。避免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包括激素类软膏)因 可使病毒在体内增殖和扩散,使病情恶化。 4. 病情观察与并发症监测观察皮疹发展情况和有无继 发细菌感染。 5. 心理护理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 使其熟悉水痘的基本知识,理解病程中皮肤护理、消毒隔离 的意义。做好解释和安慰工作,减轻心理压力。关心体贴患 者,鼓励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和护理。 十二、健康教育 1.预防宣教进行预防教育,采用水痘减毒活疫苗注射预防 水痘;在流行季节,水痘易感儿不应去公共场所等。 2.康复指导讲述水痘的发病过程,指导家长做好皮肤 护理 预防感染,并说明本病无特效治疗,护理得当预后较好。 第六节流行性腮腺炎 一、定义 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表现 为腮腺的非化脓性炎症性肿胀、疼痛、发热,可累及其他腺 体组织或脏器或神经系统,引起脑膜炎、睾丸炎、卵巢炎、 胰腺炎等。本病为自限性疾病,大多预后良好。 二、 病原学 腮腺炎病毒属副黏液病毒,为单股 RNA病毒,呈球形。此 病毒含有V抗原和S抗原,感染后可出现相应的抗体。 V抗 原有保护作用, 般在感染后2~3周出现。S抗体无保护性, 但出现较早,可用于诊断。 腮腺炎病毒抵抗力弱,不耐热,对乙醚、氯仿、甲醛和 紫外线均敏感。一般室温下2~3d其传染性即可消失。 三、 发病机制及病理 腮腺炎病毒通过飞沫侵入上呼吸道后,在局部黏膜上皮 细胞中大量繁殖,然后进入血液循环,形成第一次病毒血症。 病毒经血流侵入腮腺等腺体和中枢神经系统, 引起腮腺炎和 脑膜炎。病毒在受累部位进一步繁殖,并再次进入血流,形 成第二次病毒血症,可侵犯第一次病毒血症未受累腺体和器 官,因此临床上出现不通器官相继发生病变。 流行性腮腺炎的病理特征是受累组织的非化脓性炎症。 四、 流行病学 1 ?传染源早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腮腺肿大前 7d至肿 大后9d,可从唾液中分离出病毒。无腮腺炎,仅有其他器官 受累者,亦可从唾液和尿液中排出病毒。 2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3 ?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病后一般可获得持久免 疫力,再次发病少见。病人主要为儿童,无免疫力的成人亦 可发 病。 4 ?流行特征本病为世界性疾病,全年均可发病,以冬、 春季为咼峰。呈散发或流仃性,在集体儿童机构、学校可形 成暴发流行。 五、临床表现 发病前2?3周有流行性腮腺炎接触史。 1.典型病例 初期可有发热、乏力、肌肉痰痛、食欲不振、头痛、呕 吐、咽痛等症状,但多数患儿症状不重或不明显。起病 1? 2d腮腺肿胀,一般先见于一侧,1?2d后对侧肿胀。腮腺肿 胀以耳垂为中心,向周围蔓延,边缘不清楚,局部皮肤不红, 表面灼热,有弹性感及触痛。腮腺管口可见红肿。患儿感到 局部疼痛和感觉过敏,张口、咀嚼时更明显。部分患儿有颌 下腺、舌下腺肿胀。同时伴中等度发热,少数高热。腮腺肿 胀大多于1?3d到达高峰,持续4?5d逐渐消退而回复正常, 整个病程约10?14d。 2 ?不典型病例 可无腮腺肿胀而以单纯睾丸炎或脑膜脑炎的症状出现, 也有仅见颌下腺或舌下腺肿胀者。 3 ?并发症 (1) 睾丸炎:常见于腮肿后一周左右,突发高热、寒战、 睾丸肿痛、伴剧烈触痛,重者阴囊皮肤显着水肿,鞘膜腔内 有黄色积液,病变大多侵犯一侧,急性症状约 3?5d,全程 10d左右。由于病变常为单侧,即使双侧也仅部分曲精管受 累。故很少导致不育症。 (2) 卵巢炎:主要表现为骤起畏寒、发热,下腹部或腰 骶部疼痛,月经周期失调,严重者可触及肿大的卵巢,伴有 压痛。不影响生育力。 (3) 胰腺炎:多发生于腮腺肿大后数日,表现为体温再 次 上升,并出现恶心、呕吐、上中腹疼痛和压痛。多在一周
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