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的表格分别是某兴趣小组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步骤和探究某种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值的实验结果。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实验一) 分组 ①淀粉酶溶液 ②可溶性淀粉溶液 ③控制温度 实验步骤 ④将新鲜淀粉酶溶液与可溶性淀粉溶液混合后分别恒温 ⑤测定单位时间内淀粉的______ 探究某种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值的实验(实验二) 组别 A组 pH值 5 H2O2溶液完全分解所需时间(秒) 300 (1)在实验一中,pH值属于______变量。
(2)实验一的①②③步骤为错误操作,正确的操作应该是______. (3)实验一的第⑤步最好选用______(试剂)测定单位时间内淀粉的______. (4)如将实验一的新鲜淀粉酶溶液和可溶性淀粉溶液换为新鲜肝脏研磨液和H2O2溶液,你认为是否科学?______,为什么?______. (5)分析实验二的结果,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在该预实验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探究该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值,可在pH为______之间设置梯度进行研究。
甲组 1mL 5mL 0℃ 乙组 1mL 5mL 60℃ B组 6 180 C组 7 90 D组 8 192 【考点】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解析】分析表格:实验一探究的是温度对酶活性影响,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是酶活性(淀粉的剩余量).实验二探究的是某种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值,因此自变量是pH,因变量是过氧化氢酶的活性(H2O2溶液完全分解所需时间),且在pH5~7的范围内随pH的升高该过氧化氢酶活性升高,在pH7~9的范围内随pH的升高该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 【解答】(1)实验一探究的是温度对酶活性影响,因此变量是温度,因变量是酶活性,pH值属于无关变量.
(2)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实验中,应该先设置好酶和淀粉的温度,然
后再将相应温度的淀粉和酶混合进行反应,否则不会看出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因此,实验一的①②③步骤为错误操作,正确的操作应该是将新鲜淀粉酶溶液和可溶性淀粉溶液分别恒温后再混合.
(3)淀粉与碘液变蓝,因此实验一的第⑤步最好选用碘液测定单位时间内淀粉的剩余量,淀粉的剩余量越多,说明酶活性越低.
(4)温度会直接影响H2O2溶液的分解,因此实验一的新鲜淀粉酶溶液和可溶性淀粉溶液不能换为新鲜肝脏研磨液和H2O2溶液.
(5)由实验二的结果可知:在pH5~7的范围内随pH的升高该过氧化氢酶活性升高,在pH7~9的范围内随pH的升高该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在该预实验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探究该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值,可在pH为6~8之间设置梯度进行研究. 故答案为:(1)无关
(2)将新鲜淀粉酶溶液和可溶性淀粉溶液分别恒温后再混合 (3)碘液 剩余量
(4)不科学 因为温度会直接影响H2O2溶液的分解
(5)该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值约为7,pH降低或升高酶活性均降低(或在pH5~7的范围内随pH的升高该过氧化氢酶活性升高,在pH7~9的范围内随pH的升高该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 6~8
2.将完全相同的两个植物细胞分别放置在A、B溶液中,对细胞失水量进行统计后绘制出如下曲线.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选取植物根尖分生区的细胞作为实验材料较为适宜
B. 若B溶液的浓度稍增大,则曲线的变化可能为a点上升,b点左移 C. 图中放入A、B溶液的细胞质壁分离后放入清水中有可能都复原 D. 在0~4 min内,两条曲线的差异不可能是细胞内外物质浓度差导致的
【考点】
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
【解析】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要选择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即含有大液泡的植物细胞;若外界溶液的浓度增大,导致浓度差变大,所以单位时间内,失水程度大,复原所需要的时间相对较长.分析题图可知,植物细胞放在A溶液中,植物细胞的失水量逐渐增加,当达到一定的时间后,失水速率减慢,A溶液是高渗溶液;放在B溶液中,植物细胞失水量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达到一定时间后,细胞的失水量逐渐减少,超过b点细胞失水量为负值,即细胞吸水,逐渐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因此B溶液是细胞可以通过吸收溶质的溶液,如硝酸钾溶液等.
【解答】A、根尖分生区细胞中无大液泡,不能用来作用观察质壁分离的实验材料,A错误;
B、若B溶液的浓度增大,则浓度差增大,相同时间内失水的程度变大,复原时所需要的时间变长,即a点上移,b点右移,B错误;
C、若处于A、B溶液发生质壁分离后的细胞是活细胞,则放到清水后,有可能复原,C正确;
D、在0~4min内,两种曲线的失水程度不同,有可能是由于浓度差不同引起,D错误.
3.下列有关生物体内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不同氨基酸之间的差异是由DNA决定的 B.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可按不同的方式脱水缩合 C. 在m个氨基酸参与合成的n条肽链中,至少含有m+n个氧原子 D. 氨基酸之间的脱水缩合作用发生在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细胞器中
【考点】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
【解析】1、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约有20种,其结构特点: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他们都连结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2、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
3、脱水缩合过程中的相关计算:
(1)脱去的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个数=氨基酸个数-肽链条数; (2)蛋白质分子量=氨基酸分子量×氨基酸个数-水的个数×18. 【解答】A、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这20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R基不同,不是由DNA造成的,A错误;
B、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按相同的方式脱水缩合,B错误; C、在m个氨基酸参与合成的n条肽链中,至少含有氧原子数=肽键数+2肽链数=(m-n)+2n=m+n个,C正确;
D、氨基酸之间的脱水缩合作用发生在核糖体中,D错误. 故选:C.
4.如图甲表示某生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模式图,图乙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图丙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的关系,据图回答:
(1)图甲中有___对同源染色体,___个染色体组,所处时期位于图乙的___段中,图中m所在位置哪种细胞器较多?___.
(2)细胞分裂过程中需要利用大量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来完成___,此时细胞处于图乙中___段,若用秋水仙素作用于图乙中___段的某一时期,可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3)图丙对应图乙中___段的某一时期,处于此分裂时期动植物细胞的区别主要是___形成的方式不同。
(4)若图甲中移向细胞一极的染色体上分别有A. B. a和b四个基因,则图甲细胞的基因型可表为___,分裂后子细胞基因型为AaBb的概率为___(不考虑基因突变).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 【解析】分析甲图:乙图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分析乙图:BC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复制;CD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EF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 分析丙图:丙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
【解答】
(1)图甲细胞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4个染色体组;图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对应于图乙的EF段;m所在的位置细胞正在分裂,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此处线粒体较多。
(2)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是合成DNA的原料,因此细胞分裂过程中需要利用大量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来完成DNA的复制;DNA的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对应于图乙的BC段;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而纺锤体形成于有丝分裂前期,因此秋水仙素作用于有丝分裂前期,对应于图乙中的CD段。
(3)丙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对应于图乙的CD段。动物和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CD段)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动物细胞是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的,而植物细胞是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的。
(4)若图乙中移向细胞一极的染色体上分别有A. B. a和b四个基因,则另一极的染色体上也有A. B. a和b四个基因,即图乙细胞的基因型可表示为AAaaBBbb;图乙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其分裂形成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与亲代细胞的基因型相同,均为AaBb. 故答案为:
(1)4 4 EF 线粒体 (2)DNA复制 BC CD (3)CD CD 纺锤体 (4)AAaaBBbb100%
【题目】图1、图2分别表示某种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模式图,图3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的变化,图4表示有丝分裂中不同时期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关系.请据图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