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正确处理人与环境的关系
摘要:面对我国目前人口、资源与环境的新特点,针对人与自然如何协调发展的关系,结合自然辩证法,在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础上重新审视和完善可持续发展理论,并积极运用到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中去,以协调人与自然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和谐统一以及自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环境 可持续发展 资源 人口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古老的哲学问题。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就是说,人类应该怎样与周围的自然界共处,人类自进入文明时代起就一直在探寻着思索着。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我们都知道,人口问题在中国由来已久,人口基数大、增长迅速,成为目前中国发展的沉重包袱。虽然计划生育体制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中国人口的高速增长,但我们看到人口问题在短时间内是难于解决的。资源有限、人口众多、人口整体素质不高,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瓶颈。
与所有的工业化国家一样,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是与工业化相伴而生的。五十年代前,我国的工业化刚刚起步,工业基础薄弱.环境污染问题尚不突出,但生态恶化问题经历了数千年的累积,已经积重难返。五十年代后,随着工业化的大规模展开,重工业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初见端倪。但这时候污染范围仍局限于城市地区,污染的危害程度也较为有限。到了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环境污染渐呈加剧之势,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使环境污染向农村急剧蔓延,同时,生态破坏的范围也在扩大。时至今日,环境问题与人口问题一样,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两大难题。
面对全球性的资源危机,我国的能源状况尤为严峻。虽然我国国土辽阔、矿产丰富,但由于近些年来人们资源意识淡薄、片面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而忽略了对矿产的保护与高效率利用,政府措施不得力等诸多因素,我国的资源状况不容乐观,多种矿产开采殆尽、利用率偏低,能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可以说,中国经济的发展在很大一部分程度上是以牺牲资源与环境为代价的,缺乏可持续性。
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对中国社会的一切思考和决策都不得不以全球性的人口困境、生态困境和资源困境为背景,不得不考虑人口、生态、资源困境对社会发展的强制约束。人口、资源、环境相关联的人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代中国正面临着一个比较尴尬的问题:世界十大环境问题,中国所起的反面作用是那么令人瞩目。全世界三大酸雨区,其中之一就在我国的长江以南地区,而全国酸雨面积占国土资源的30%;温室效应的主要祸首二氧化碳,我国就是世
--
--
界第二大排放国,而目前二氧花硫的排放已是世界第一;土地沙漠化,世界上沙漠正已每年600万公顷的速度侵蚀土地,而我国每天都有500公顷的土地被沙漠吞食;森林面积减少,全世界每年有1200万公顷的森林消失,而我国年均消失天然林40万公顷,且按近十年的平均采伐和毁坏森林的速度,到5055年将失去全部森林;水资源危机,作为世界21个贫水国之一的中国,全国600多座城市中,缺水的就有300多座;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67万平方公里,每年至少有50亿吨沃土付之东流;与日俱增的工业垃圾、生活垃圾已包围了我国三分之二的城市;大气污染已使我国600多座城市的大气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的不到1%。
虽然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但是,环境形势仍然相当严峻。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只有日本和美国的1/12~1/10,但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却远远超过这两个国家。关于环境问题,1979年在高度经济增长开始之际,政府同时制定了环境保护法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遗憾的是环境一味恶化,根本看不到整体上有所改善。可以说中国的环境污染已经陷入危机状态。其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 生态恶化的趋势仍在加重
1) 森林、草原的生态功能急剧衰退,土地退化日益突出。 2) 水体生态平衡严重失调,自然灾害日趋频繁。 3) 生物多样性锐减。
2. 能源结构性污染突出,工业污染排放量仍高 3. 城市污染依然严重 4. 农村环境问题日趋突出
环境问题与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密切相关,因而环境问题具有重要的社会特征。当代中国环境问题的八大社会特征为:
1. 随着社会转型的加速进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将在相
当长约一段时间里继续恶化;
2. 环境问题不仅表现为人(社会)与自然的矛盾,而且越来越表现为人与人之间
的矛盾;
3.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污染在环境问题中的分量加重。生活污水、
生活垃圾问题成为我国环境问题的重要内容,普通居民对环境问题也负有越来越大的责任;
4. 城市环境问题受到高度重视,并在局部有所缓解。进入90年代之后,随着
各项政策措施力度的加强,我国城市环境的一些污染指标上升幅度变小,一些指标(尤其是大城市的一些指标)已开始下降;
5. 农村环境问题失控,呈日益蔓延和加重的趋势,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发展
--
--
所造成的环境问题,乡镇企业发展所造成的环境问题,城市污染向农村扩散、转移所造成的环境问题;
6. 环境问题与贫困问题有形成恶性循环的趋势;
7. 多数人对于环境问颐的客观状况缺乏清醒的认识,公共环境意识水平低下,
缺乏参与环境保护的自觉性;
8. 环境问题与其他社会问题交叉、重叠,解决的难度日益加大,经济发展问题、
贫困问题、社会风气问题、社会失范问题,尤其是中国的人口问题,都加剧了解决环境问题的难度。这些特征的存在与当代中国社会特定的转型过程密切相关。
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不止于此,而以上所提到的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如何防治这些生态环境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转变经济增长模式,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
实践证明,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长久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推进粗放型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此外,市场经济具有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的缺点,因此,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以弥补市场经济的不足。我们还要积极主动的学习科学发展观,明确其基本内涵,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重在贯彻与落实,我们要在其指导下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真正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整体效益的有机统一。
2. 坚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不断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我们要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指导下,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此外,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还有利于我们防污治污能力的提高,我们可以把科技成果运用到生态环境保护上来,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3. 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国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我国国民环保意识薄弱是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我们应当在这一方面多做工作,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以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目的。增强国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政府可以通过大众传媒等渠道,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还可以通过完善法制、加强监管等方式来督促人们的行为。个人则需要将思想意识落实到行为活动,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用水,节约用电,保护环境,爱护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