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气候预测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气候系统及其预测的基本概念(第1章);分析:第一章(孙)主要是名词解释和简答(简答为主)。
短期气候变化及其预测基础理论(第2—5章);分析:重点考察部分,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题均会涉及,着重掌握论述题。第二章(孙)(大气环流)是论述题考查的重点;第三章(李)重点考察名词解释;第四章(李)考察重点在ENSO等相关内容;第五章(邓)名词解释或简答,无论述题。
短期气候预测的基本方法(第6—9章);第六章(邓)考察可能性不大,名词解释或简答,无论述题;第七章只考察名词解释和简答,分值不多;第八章重在论述,掌握影响夏季降水的因子(东西南北中);第九章实在不知道该怎么考,那就认为不考吧,考到认栽。 短期气候变化的年代际背景(第10章)。第十章没东西可考。 本课程的目标:掌握短期气候变化及其预测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预测的基本方法,具有制作业务短期气候预测和进行研究工作的能力。 一、名词解释
1.现代气候:指气候系统在较长时间内的平均状态及其变化和变率,一般可用气候系统的平均值和高阶矩统计量(例如:方差,协方差等)来表示。
2.短期气候预测:目前,我国和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把月、季和年
的气候变化和预测称为短期气候变化和预测。
3.大气环流:指大范围(水平尺度几千公里以上)长时间(几天以上)的大气运动的基本状况。(考察可能性较小)
4.平流层爆发性增温:大约每隔1年,北半球平流层具有西风的极地冷涡出现中断,仅仅几天时间,冷涡就出现变形而崩溃,与此同时,极地平流层大尺度增暖很快地使得经向温度梯度转换成相反方向,并建立一支绕极的东风急流。在500hPa上有时候几天之内增温能达到40k。这种现象就称为平流层爆发性增温。
5.南亚高压:中心位置冬季位于我国南海上空,夏季北移至青藏高原及伊朗高原上空,并发展成为一个西起大西洋,横跨亚非大陆,东至太平洋的巨大高压系统。
6.大气低频变化:大气中10天以上时间尺度的变化称为大气低频变化。
7.SIO(MJO):MJO是热带ISO(大气中的季节内振荡):是指大气中时间尺度为30-60天的准周期变化,因此也称为大气中的30~60天振荡;MJO:热带大气中的季节内振荡,指热带大气中时间尺度为30-60天的准周期变化,也称大气中的30~60天振荡。
8.QBO(TBO):对流层中大气环流及地面气象要素的变化中几乎普遍存在着准两年振荡(QBO)现象。人们通常把季风环流、降水和海温等具有2~3年周期的年际变化称之为对流层准两年振荡(TBO)。 9.大气遥相关:指相隔一定时间和空间的气象变量或天气气候过程之间稳定相关的地理分布型。
10.厄尔尼诺(拉尼娜):赤道中东太平洋每隔几年(3-7年)发生一次、持续时间长达半年以上的大范围的海表温度异常增暖(变冷)现象。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其实是自然界中同一物理现象在两个方面的表现,体现在海洋中即为厄尔尼诺现象,反映在大气中即为南方涛动现象。ENSO是二者(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的综合。
11.南方涛动指数(SOI):塔希提与达尔文港标准海平面气压差。当南方涛动指数为正时,东太平洋气压高于印度洋气压;当南方涛动指数为负时,东太平洋气压低于印度洋气压。
12.陆面过程:陆面过程(也称陆-气相互作用)是指发生在陆地表面的热力、动力、水文以及生物物理、生物化学等一系列复杂过程,以及这些过程与大气的相互作用。
13.气候数值模式:气候数值模式就是通过数值计算的方法对支配大气、海洋等不同气候系统分量或整个气候系统的基本方程组进行求解。再现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气候状态及其各种变化特征,从而揭示气候的形成与变化规律,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气候变化做出估计。 14.气候敏感性试验:利用气候数值模式,通过设计不同的数值模拟或数值试验,来研究各种物理因子的异常变化影响气候形成和演变的物理过程和物理机制,通常被称为气候的敏感性试验。
15.预测时效:指发布预测(预报)结果与预测(预报)起报点之间的时间间隔。
16.气候漂移:由于模式误差的存在,模式长期积分会趋向于模式内在的统计平衡状态(即模式气候),这种与实际气候的偏差被称为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