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子女“自主”选择人生,对于父母是无情,给予最厚孝道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子女“自主”选择人生,对于父母是无情,

给予最厚孝道

“百善孝为先”这句古话,在中国传承了上千年。无论是儒家文化,还是道家文化,“孝”成了中国人最有良知的行为。

《孝经》指出,孝的初义,大概就是“善事父母”,后来发展到包含文明礼貌、尊敬父母、友爱兄弟、家庭和睦、尊师敬贤、尊长爱幼、扶危济困、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等美德范畴。

“孝为德之本”,就是把孝视为一切道德规范的根本基础和发展前提,认为孝是美德之首、立身之本、 齐家之宝,更是治国之道。

01

《孝经》圣训,大都出于儒家思想,修远在《道德经》里领悟老子思想,“立命之根”为天下至孝。“天下”即国之天下,天下之国的不同含义。国之天下,是一个国家的天下;天下之国,是天下有许多国家。

这话放在2500年前,对我们中国人来说,中国就是天下。放在当下,天下包含了中国。同样,“圣人”思想根源不同,对时代发展有不同的影响与作用。 我们用儒家思想领悟,尊敬父母,友爱兄弟、家庭和睦、尊师敬贤、尊长爱幼、扶危济困、忠于祖国,热爱人民。慢慢发现,“个体”有被迫的心性,活着有点苦,对于奉献牺牲并非是人人愿意,能做的事。

我们用道家思想领悟,尊敬父母,友爱兄弟、家庭和睦、尊师敬贤、尊长爱幼、扶危济困、忠于祖国,热爱人民。慢慢发现,“个体”是自愿的心性,虽然有点苦,所有奉献牺牲都是为了成就更好的自己。

前者,有点不甘心的思想;后者,是心甘情愿的思想(自然而然)。

为何会这样?本质,根源不同。儒家思想是“天人合一”的天道,道家思想是“得道”。一字之差,认知不同,思想相差甚远,生命活出的境界也不同。

02

修远,用两句话,对儒家与道家思想认知的领悟,儒家是孝心行为,道家是孝神行为。“心”有七十二变,总找不到自己,“神”只有一变,时时归位,如如不动的本源。

“心”的七十二变,有时做不了主,随着他人的思想,就会去做别人。 “神”的一变,自己做主,用独立思想与人格,创造未来的人生。

“神”是什么?是按照自然规律做事的人,只做自己,做不了别人。神就是未知的自己,潜意识里的自己,用心创造出来的自己。

21世纪的人文思想认知,已经超出传统人文思维界限。如果,我们不能用前人思想的基础创造未来文明,那么“文化”对人类没有任何意义。 “前人思想”是祖先、父母的人文思想。 “未来文明”是子女、后代的人文思想创造。

作为“父母”或者“长辈”的思想固守在传统的思维圈内,用教条式的思想传承复制给下一代,那么“未来文明”是止于当下的。

我们用传统“道德”思想,“孝”要听从父母长辈的话,无论他们的思想与价值观,是否符合当下人的思想意识与环境,这种“孝”是愚孝。

我们忠于传统道德思想,是人伦定制下的思想,与自然规律性没有多大关系,不符合自然规律性的转变,就代表着离道失德。如下:

老子《道德经》第一章说明,“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03

修远,把人定为自然产物,是“道”在时间孕化的过程中,把人类创造出来的。我们的身体来自父母与祖先,可我们的“灵魂”来自哪里?要说人没有灵魂,那不可能有思想,有文化。

“大脑”是个器官体,它没有创造能力。我们人类能活在当下世界,完全靠灵魂创造而来。

“思想”是独立性的产物,它不是我们人类眼睛看得到,双手摸得着,双耳听得见,完全来自人类意识感知,它是“虚化”物的存在。

人与人的思想要是相同,世间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是是非非。因为不同,所以这个世界是多元化的,人类活着才有意思。

五个手指长短不同,每个手指的花纹也不同,何况是思想?造物主创造人类各个器官体,为了让人类看起来美观,用起来方便,高于其它万物体,这是上天的恩宠。

远古人类,“敬天爱地”的思想意识,来自上天赋予了人类“神圣”的生命体。这是“道”的孕化,天地养育之恩得来的生命形象。

我们不先“自爱”自己的生命体,也就代表着不爱天地道,不爱祖先、不爱父母。如此不爱下,再谈其它爱之,是“无”与“知”的自残。

04

子女做个“有情”人,行小孝;做个“无情”人,行大孝。本质,“有情”来自天道思维,活在六道轮回苦难中,“无情”来自道思维,跳出三界,不在五行之中,断轮回之苦。

中国有句古话,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里“得道”是老子思想,跳出做人轮回之苦,行天下至孝,哪怕家里养的鸡狗都能受到天道恩惠,回归天体成神。自然父母、长辈也会受到天道恩惠,这就是“无情”行大孝。

生命最高贵的价值,让后人永远记住,如耶稣、老子、孔子、释迦摩尼。 生活中,有多少父母说着,我爱“孩子”,有多少子女说着,我孝“父母”。如果,人的思维认知不提升,所谓的“爱与孝”是小善大恶。

恶人只需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而善人需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才能成佛。我们自认为的“善人”是行驶着小善大恶轮回之苦的事。

释迦摩尼在出家之时,他的父王极力劝阻,让他接受王位,带着释迦国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可是“悉达多”问道,父王你真爱我吗?父王答道,当然真爱,我把王位与整个释迦国都交给你,还不爱吗?悉达多说,父王你爱我,能否让我不老不死?

“不老不死”在人类认知里,肉身生命永远做不到。而悉达多说的是灵魂生命的事,所以,他的父王再爱他,哪怕把自己的命给他,也无法让他不老不死,只有他自己可以做到,那就是悟道成佛。

05

修远,通过体悟老子思想,中国至孝是《道德经》思想,一个“孝”字,已经说明大半含义,上面一个“老”,下面一个“子”。

父母真爱孩子,就要让孩子自主选择人生,拥有独立思想与人格,创造自己的未来。子女真孝父母,就要自主选择人生,拥有独立思想与人格,回报生养之恩。

老子,老子,老就是子的未来,子就是老的重生,老给子爱,子给老孝,种善因得善果,免受轮回之苦。

没有一颗“真心”天地感应不到,自己悟不到。

天有性,地有心,水有源,树有根,人有命,物有运。人就是个小宇宙,有天性,有真心,有根源,有命运。把自己从内往外四分五裂,与天地万物分化而生,就代表着脱离生存根本。

21世纪新人类思考着,我是谁,从哪来,回哪去?高级物种生命的进化。 父母对子女没有“真爱”,让子女拿什么尽孝?我生养你,就是为了让你给我养老送终,如果没有“因缘”关系的存在,谁都不愿意做这样的子女。

“小孝”道义是人伦规则道德思想,血缘关系的传递,没有血缘关系,人与人之间关系是价值交换。

“大孝”道义是自然规律道德思想,因果关系的传递,没有血缘关系,人与人之间关系是自然交互。

不同思想造就不同思维格局。所谓生存,生活,生命,人生成就都在高价值的思维认知里。

在“物化”的21世纪,不要说少不孝老,也要问问自己,是否真爱少?因果不虚,没有真心付出的爱,如何得真孝?同样,不要说老不爱少,也要问问自己,是否真孝老?因果不虚,没有真心付出的孝,如何得真爱?

“爱”与“孝”没有那么复杂,大道至简,心到即可。我们总会认为外在“金钱”物质行为代表着爱与孝,这只是浅薄的思维认知。

老不同,子不同,命中福报不同。用心做到自己能做的爱与孝就可以了。至于,老不知足,子不感恩,那是各自私心杂念导致的结果,无需为此多生烦恼。 “道”生天地万物,只有自然规律性,因果关系。任何人违背自己意愿的事,都不合道,不合道无德。如果,我们强迫自己的意愿,做出不合道的事,必然心有怨恨,有怨恨就会结下轮回之苦。

生活中,用心观察人与人之间的生命景象,回到自身了解自己。人与人生来命的不等,运的不同,90%的原因在自身,10%的原因在外物环境。

当我们不了解自己,无法认知深层次的自己时,生命中发生的事,都成了阻挡成就未来自己的借口。

生与死是一个轮回,老与子是一个轮回,爱与孝是一个轮回,皆在因果之间。

子女“自主”选择人生,对于父母是无情,给予最厚孝道

子女“自主”选择人生,对于父母是无情,给予最厚孝道“百善孝为先”这句古话,在中国传承了上千年。无论是儒家文化,还是道家文化,“孝”成了中国人最有良知的行为。《孝经》指出,孝的初义,大概就是“善事父母”,后来发展到包含文明礼貌、尊敬父母、友爱兄弟、家庭和睦、尊师敬贤、尊长爱幼、扶危济困、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等美德范畴。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bzle585kd1od1e2lms547le14lopx00wiz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