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①在朝廷做官就担忧他的百姓,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担心他的国君。②向着南面朝拜太后,不可被后世效法。
(4)内涵:心胸豁达,忧国忧民,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忧其君”原因是天子不顾礼法,率领百官为太后祝寿,不能开创这个先例;“忧其民”的原因是朝廷大兴土木,劳民伤财。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尝”“微”“寻”是古今异义词,“市”属于词类活用。
(2)这句话的大意是:现在不宜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应该顺应天意。据此可知这句话正确的断句方法是:今又侈土木/破民产/非所以顺人心合天意也。
(3) 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庙堂:指朝廷;处江湖之远:处在偏远的江湖间,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之:定语后置的标志。②南面: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南面;朝:朝拜;法:效法。故这两句可以翻译为:①在朝廷做官就担忧他的百姓,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担心他的国君。②向着南面朝拜太后,不可被后世效法。
(4)【甲】结合语境分析,“古仁人”和迁客骚人不一样,迁客骚人 他们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产生或喜或悲的感情,而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他们 心胸豁达,忧国忧民,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乙】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寿。范仲淹对此非常忧愁,因为天子这样做是不合礼法的。这是“忧其君”的原因。当时正好朝廷兴建太一宫和洪福院,官方买办陕西的木材,范仲淹认为这样做是劳民伤财,应该停止。这是“忧其民”的原因。
故答案为:⑴曾经;如果没有;不久;购买 ⑵ C
⑶ ①在朝廷做官就担忧他的百姓,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担心他的国君。②向着南面朝拜太后,不可被后世效法。
⑷ 内涵:心胸豁达,忧国忧民,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忧其君”原因是天子不顾礼法,率领百官为太后祝寿,不能开创这个先例;“忧其民”的原因是朝廷大兴土木,劳民伤财。 【点评】⑴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⑵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诵读语句,通过诵读,力求对语句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⑶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时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⑷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关键语句含义的能力以及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文章的重要语句包括: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等。这类题目,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细细品味语句所表达的观点态度。概括文章内容要点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
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天圣七年(1029),章献太后将在冬至日接受朝拜,仁宗皇帝也准备率领文武百官为太后祝寿。范仲淹上疏详细地论述了这件事,并且说:“在内宫事奉亲长,自当有家人礼仪,只是在朝堂上皇帝与百官站在一起,(太后)面朝南接受(皇帝和百官)的朝拜,不能够成为后世的规范。”而且上疏请求章献太后将朝政大权交还仁宗,但没有得到任何答复。不久做河中府通判,贬谪到陈州。当时正好朝廷兴建太一宫和洪福院,官方买办陕西的木材。范仲淹又上书:“昭应、寿宁年间的事情历历在目,前事不远后事之戒。现在不宜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应该顺应天意,让人民休息。目前应当停止修建寺庙景观,较少木材购买量,以解决财政赤字。”又上书:“现在降除官员多取决于太后的亲近与否,这样的行政不是太平盛世的方法”。虽然朝廷没能听从范仲淹的意见,但是宋仁宗深切以为范仲淹是忠臣。
10.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合江亭记 吕大防
沱江自岷而别 , 张若、李冰之守蜀,始作堋以揵①水,而阔沟以导之,大溉蜀郡、广汉之田,而蜀已富饶。今成都二水,皆江沱支流,来自西北而汇于府之东南,乃所谓二江双流者也。沱旧循南隍,与江并流以东。
唐人高骈始凿新渠,缭出府城之北,然犹合于旧渚。渚者,合江故亭。唐人宴饯之地,名士题诗往往在焉。久茀不治,余始命葺之,以为船官治事之所。俯而观水,沧波修阔,渺然数里之远,东山翠麓,与烟林篁竹列峙于其前。鸣濑抑扬,鸥鸟上下。商舟渔艇,错落游衍。春朝秋夕置酒其上,亦一府之佳观也。
既而主吏请记其事,余以为蜀田仰成官渎② , 不为塘埭③以居水,故陂湖潢④漾之胜比他方为少。倘能悉知储水之利,则蒲鱼菱芡之饶,固不减于蹲鸱⑤之助。古之人多因事以为饰,俾其得地之利,又从而有观游之乐,岂不美哉?兹或可书以视后,盖因合江而发之。
【注】①揵:遏制、堵塞。②渎:沟渠。③埭:堵水的土堤。④陂、潢:积水的池塘。⑤蹲鸱:植物名,俗称芋头。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沱江自岷而别(离开) B. 而阔沟以导之(使……宽阔) C. 与烟林篁竹列峙于其前(耸立) D. 故陂湖潢漾之胜比他方为少(美景)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春朝秋夕置酒其上,亦一府之佳观也。 ②兹或可书以视后,盖因合江而发之。 (3)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答案】 (1)A
(2)①春秋两季的清晨与傍晚,在合江亭上摆设酒宴,也是成都府的一道美景啊。②这
或许可以写下来给后人看,(这都是)因为(修葺)合江亭而引发的思考。
(3)作者叙述整治合江亭之事,并通过对合江亭美景的描写,表现整治成效,进而提出重视储水的观点。
【解析】【分析】(1)A项,沱江自岷而别:长江、沱江从岷江处分开。别:分开。故选A。
(2)①佳:好。观:景象、景观。②兹:这。或:或许。盖:大概。
(3)本文主要是写合江亭水利之便带给蜀地的“美丽风光”“游览之乐”和“物产丰饶”,以及由此引发的感慨,表现美景游览之趣。 故答案为:⑴ A;
⑵①春秋两季的清晨与傍晚,在合江亭上摆设酒宴,也是成都府的一道美景啊。②这或许可以写下来给后人看,(这都是)因为(修葺)合江亭而引发的思考;
⑶作者叙述整治合江亭之事,并通过对合江亭美景的描写,表现整治成效,进而提出重视储水的观点。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⑵文言文翻译首先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⑶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 【附参考译文】
长江、沱江从岷江处分开,张若、李冰镇守蜀州,开始筑起土墙来遏制、堵塞大水,后来挖宽沟渠把水导出来,灌溉蜀郡、广州之土地,而蜀郡已富饶。现在成都二水,皆长江、沱江的支流,来自西北而汇于四川的东南,就是所说的二江双流。沱旧循南隍,与长江并流向东。
唐人髙骈刚开始开凿新渠,缭出府城的北,然而仍然在旧沟渠汇合。渚是合江旧亭,是唐人宴饯的地方,名士往往在这题诗。从前没有治理,我开始命令修葺它。我以为船官治事的场所。俯视看水,沧波宽阔,浩渺数里,东山青翠的山麓,与翠竹并立在它的前面,鸣叫婉转,鸥鸟上下齐飞。商舟渔船,错落穿行。春天的早晨或秋天的傍晚,在(合江亭上)放一壶酒,(边饮边赏),也是一城的美好景观啊。
不久,长官请求记下这件事,我认为蜀郡的土地已经成了官渠,不做塘埭来存水,所以陂湖水波荡漾的景观,比其他地方少。假如能够熟悉水利储水,那么蒲鱼菱芡的丰饶,本来不减于芋头的助力。古人大多用所做之事作为装饰,既得益于土地便利,又有观赏乐趣,难道不快乐吗?这(个想法)或许可以书写下来给后人观看,大概因为是两江汇合而有所感慨吧。
1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得之心而寓之酒也________ ②射者中,弈者胜________ ③佳木秀而繁阴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②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一句,既交代了“醉翁”之号的来历,又与下文“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相呼应。
B. 第一段交代了醉翁亭的自然环境与命名由来,描写亭周边的环境按照由远到近、由大到小的顺序。
C. 第三段描述太守与滁人、众宾游山同乐的情景和乐趣,以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为顺序来安排材料,其中“太守醉”是核心。
D. 同是描写山水游记、借景抒情之作,《醉翁亭记》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而《岳阳楼记》则流露出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 【答案】 (1)寄托;投壶;茂盛
(2)①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②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来记述这事的人。 (3)D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主要“射”这里是“投壶”游戏;“秀”这里指茂盛的意思。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
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 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然:......的样子。临:居高面下,由上看下。这是一个判断句,翻译时应注意句式。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② 述以文:以文述,用文章来记述的意思。故此句可以翻译为: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来记述这事的人。
(3)ABC分析正确。D《醉翁亭记》 是借山水之乐来排谴谪居生活的苦闷。 故答案为:⑴寄托;投壶;茂盛
⑵ ①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②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来记述这事的人。 ⑶D
【点评】⑴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⑵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还要注意分析和扣准得分点,即重要的实词、虚词和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⑶此题考查对课文语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首先理解语句本身的意思及写法特点,其次还要从全篇着眼,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理解全篇的主旨感情,再判断语句的意思及写法即可。
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① , 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
② , 厚相结纳。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③ , 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④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造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 然亮才,于治戎⑤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⑥ , 攻守异体⑦ , 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昔萧何荐韩信管仲举王子城父皆忖己之长未能兼有故也。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⑧ , 大义不及邪?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