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农-药-基-本-知-识-培-训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农 药 基 本 知 识 培 训

农药 :

农药主要是指用于防治为害农、林、牧、渔业生产的有害生物(虫、螨、线虫、病菌、杂草及鼠害等)和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药品及生物药品。

农药的含义和范围,古代和近代有所不同。古代主要是指天然的植物性、动物性、矿物性物质;近代主要是指人工合成的化工产品和生物制品。

不同国家亦有所差异

美国将农药与化学肥料一起合称为“农业化学品”。 德国称为“植物保护剂”。 法国称为“植物消毒剂”。

日本称为“农乐”,其范围包括天敌生物。 中国所用“农药”一词也源于日本。

农药用于农业病、虫、草等有害生物的防除称为化学保护或化学防治,用于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称为化学控制。

世界农药发展史(一)

公元前9世纪的古希腊诗人Honer曾提到燃烧的硫磺可作为熏蒸剂。古罗马学者Pliny长老曾提倡用砷作为杀虫剂,并言及用苏打和橄榄油处理豆科植物的种子。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爆发,Pliny死于带有燃烧硫磺气味的火山烟雾,体验了硫磺烟雾的非选择性毒杀。

16世纪,我国开始使用砷化物作为杀虫剂。此后从烟叶中提取的烟碱(尼古丁)也成功地用于象鼻虫的防治。

19世纪,除虫菊和肥皂用于防治害虫。烟草、硫磺和石灰混合液用于病虫的防治。 世界农药发展史(二)

19世纪中叶作物化学保护方面第一次系统科学地研究。1867年巴黎应用一种不纯的亚砷酸铜。美国,亚砷酸铜用于控制私罗拉多甲虫的蔓延,并在1900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立法的农药。

波尔多液(硫酸铜与石灰的混合液)于1885年开始用于防治葡萄藤的茸毛霉菌。 二十世纪初,石灰与硫磺混合物(石硫合剂)已开始在欧洲和美国用来作为杀菌剂防治果树的病害。

世界农药发展史(三)

1896年,法国葡萄种植主将波尔多液用于葡萄藤时,黄色野芥的叶子变黑了。(化除)

不久硫酸铁用于谷类作物防治双子叶杂草,结果草死了作物却没有受到危害。 一战前1913年在德国首次应用有机汞化合物作为种子处理剂。(治疗梅毒)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化学药剂迅速增长。例如,焦油用于防治休眠树木上的蚜虫卵:二硝基邻甲酚于1932年在法国获得专利,用于谷类作物的杂草防除; 1934年第一个二硫代氨基甲酸酯杀菌剂——福美双于在美获得专利。

中国农药发展史(一)

中国是使用农药最早的国家之一,有着悠久历史。

公元前3~5世纪即用牡鞠、芥草、蜃炭灰灭杀害虫,用含砷矿物杀鼠。 公元前32年用附子、干艾等植物防虫和储存种子。

公元25—200年,东汉用炼丹术制造白砒治虫,并记载用硫磺杀虫、治疥。 唐代用砷化物防治庭院虫害的记载。

明代的《本草纲目》中介绍了不少杀虫物质、砒石、雄黄、百部等。 中国农药发展史(二)

1930年,浙江省植物病虫防治所建立了药剂研究室,这是中国最早的农药研究机

构。

1935年开始使用农药防治棉花、蔬菜蚜虫和红蜘蛛。

1943年在四川省重庆市江北建立了首家农药厂,所生产的均为一些含砷无机化合物及植物性农药。

1946年开始小规模生产DDT。

1950年开始生产六六六,并于1951年中国首次使用飞机喷洒DDT、六六六灭蚊治蝗。

中国农药发展史(三):

1957年建成了第一家生产有机磷杀虫剂的农药厂——天津农药厂,开始了有机磷农药1605、1059、3911、敌百虫等品种的生产。

在60年代和70年代,它是我国生产有机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等杀虫剂品种的主要基地。

70年代杀菌剂和除草剂也得到了相应发展,生产了几十个品种;杀鼠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也有所发展。

1973年,中国停止使用汞制剂,并开发了稻瘟净、多菌灵等杀菌剂以替代汞制剂。 中国农药发展史(四)

1983年,中国停止了高残留有机氯杀虫剂六六六、DDT的生产,取而代之的是扩大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的产量,并开发了拟除虫菊酯类及其它杀虫剂。

同时,甲霜灵、三唑酮、三环唑、代森锰锌、百菌清等高效杀菌剂也相继投产,有效的控制了水稻、小麦、棉花、蔬菜、果树等各种作物的病虫害。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用量亦迅速增加,丁草胺、灭草丹、绿麦隆、草甘磷、灭草松、磺酰脲类除草剂及矮壮素、乙烯利也投入了市场。

2005年全面禁止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使用。

农药基本知识:

用途:用于防治危害农作物及其产品的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及用于调控作物生长、提高产量和质量的物质。

优点:防效好、 效率高、增产增收效益好! 农药分类:

按成分来源分为无机、有机和生物;

按防治对象分为杀虫剂、杀螨剂、杀线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杀鼠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杀软体动物剂。

杀虫剂按作用方式分为:触杀、胃毒、内吸、杀卵、熏蒸以及特异性杀虫剂,包括调节昆虫生长、引诱、拒食、驱避和不育等。

杀菌剂作用机理包括保护作用、内吸作用和免疫作用。保护作用主要是杀死植物体表和体外的病原菌,阻止孢子萌发。内吸作用是可杀死植物组织内的病原菌,具有治疗效果。免疫作用是药剂本身对病菌没有活性,必须被植物吸收后改变植物体内代谢产物,从而获得对病菌的杀灭效果。

除草剂按作用性质可分为选择性和灭生性;按作用方式分为内吸型和触杀型;按使用方法分为土壤处理和茎叶处理剂。

杀鼠剂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一次取食即可致死,慢性则需要多次取食才可致死。 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生长、疏花疏果、保花保果、促进花芽分化、抑制烟草腋芽、矮化植株、育种杀雄、防止倒伏增加产量、抑制马铃薯块茎芽、抑制生长以及催熟增糖、防腐保鲜等。

植物病害按其病原的性质可分为生理病害和侵染性病害两大类。生理病害是由不良自然环境条件引起。由于它不是寄生物侵染的结果,所以又称为非侵染性病害,其发病原因主要是:温度、湿度不适、营养不良、有毒物质的污染、肥害及药害等因素

引起的,常见的生理病害有水稻赤枯病、黄瓜沤根病、番茄脐腐病、大白菜干烧心等。诊断生理病害一般可以根据发病情况与环境条件的关系进行分析。

植物侵染性病害是指由寄生物引起的一类病害,由于寄生物可以繁殖,因此病害不断积累与蔓延,其危害性比生理性病害更大。

植物侵染性病害分为八大类:寄生性种子植物、真菌、放线菌、细菌、病毒、类病毒、类菌原体和线虫。以上八类侵染性病害中占比例最大的是真菌,约占植物病害的80%以上。细菌引起的病害常见的有腐烂、萎蔫及畸形。病毒引起的病害只能见到症状,比如皱缩、明脉、花叶、黄化和矮缩。 植物病害常见的症状:

1、变色,即植物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的颜色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可以是叶绿体被抑制、破坏;花青素的积累或黑色素的堆积等原因造成的,其中最常见的是花叶、黄化、红斑、白化、明脉、紫脉等。

2、畸形,是由于植物的细胞或组织生长受到抑制或过度生长导致发育比例反常,常见全株性畸形有矮化、丛簇和丛生等,局部则的有丛枝、巨芽、巨花、卷叶、皱缩、蕨叶、癌肿等。

3、腐烂,即植物体部分或全部组织和器官被破坏所致,一般可分为湿腐和干腐两类。湿腐多发生在幼嫩或多汁的组织上,发生时往往有水分流出,失水后变形,如软腐、白腐、褐腐均属此类。干腐有人也称坏死,即组织、细胞或器官被破坏后死亡,病部干燥轮廓清晰,仅颜色、形状有变化,这类病状发生在局部的有:叶斑、叶枯、枯斑、角斑、穿孔、枝枯、疮痂、粉痂、溃疡、白穗等,发生在整株的有立枯、猝倒、死苗等。

4、萎蔫,是植物的维管束组织受到破坏输导作用受阻,使寄主植物局部或全部由于失水丧失膨胀压,以致枝叶萎蔫下垂,主要表现为青枯、枯萎、黄萎等。

8bya85ivb95nd0e7n2yj9vfqx3d4pq015zd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