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 (3)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高中数学 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

教材:苏教版《选修2-1》2.5(Page 51 —52)

江苏省泰州中学 宋健

一. 教材分析:

《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是选修2-1(苏教版)2.5节的内容。教材对本章总体设计思路是“总—分—总”,即先从整体上认识圆

锥曲线的概念,了解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的内在关系,再运用方程思想分别研究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的几何性质,进而通过统一定义从总体上进一步认识三种圆锥曲线的关系。最后在学生对直线、圆及圆锥曲线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建立曲线方程的概念,并用方程观点认识和研究曲线交点等问题。本节从抛物线的定义出发,创设问题情境,提出类比、猜想,得到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从更高的形式上揭示圆锥曲线之间内在的关系,使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的内在的、和谐的美,并且通过对研究过程的反思,培养欣赏美、发现美的能力和意识,提高数学审美意识。

二.目标分析:

鉴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如下几个方面为本课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通过本节的学习,了解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掌握根据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求准线方程的方法以及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的简单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连续变化的圆锥曲线,让学生观察、类比、归纳自主总结得出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并能初步运用; (三)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猜想、归纳、推理的能力,感受圆锥曲线的统一美。

三.教法分析:

教学重点:圆锥曲线统一定义的推导 教学难点:如何设出定直线方程(准线方程)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方法:设置适当情景,观察发现、探究合作、启发引导

四.过程实录:

温故而知新 师:我们知道,平面内到一个定点F的距离和到一条定直线l(F不在l上)的距离的比等于常数1的动点P的轨迹是抛物线. 边说边在黑板上画出定点和定直线(如图). P d PF 常数1

d F 根据此定义,适当改变条件,你能提出哪些有意义的问题? (等待1分钟)

设计意图:由一个简单问题引出话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逐步解决本节的学习障碍。 生: (多名同学合作)

’.

1. 若定点F在定直线l上,轨迹会是什么呢?

2. 平面内到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会是什么呢? 3. 平面内到两条定直线l1、l2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会是什么呢?

4. 平面内到一个定点F和一条定直线l的(F不在l上)距离不相等的点的轨迹会是什么呢?

师:这些问题都挺有研究价值. 我们还可以提出其他一些问题,比如,将条件中的“在平面内”去掉,点的轨迹会是什么呢?这些问题请同学们课后研究一下,并与你的同伴互相交流各自的探究结果.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当这个比值是一个不等于1的常数时,动点P的轨迹是什么曲线? 动手试一试 师:(打开几何画板)当常数不等于1时,我们来看看它们的图像.

抛物线PF = 6.57厘米 d = 6.57厘米改变常数的大小 PF = 1.00 dPd 常数 = 1.00l

F

常数

师生合作:学生说常数的数值,老师用几何画板画出对应的图像.

(学生有点想法了)

师:让常数自由变化,学生观察轨迹的变化(一分钟) (学生的想法越来越清晰) 抛物线改变常数的大小PF = 6.57厘米d = 3.47厘米PF = 1.90dPdlF常数 = 1.90常数 抛物线改变常数的大小PF = 6.57厘米d = 8.09厘米PF = 0.81dPdlF常数 = 0.81常数 设计意图:以抛物线的定义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设计了用电脑实验探索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观察,为猜想的形成提供足够的感性认识基础.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看出了些什么?常数与对应的图形有什么样的关联?

生:可以看到当这个常数在(0,1)之间时,轨迹像椭圆,当这个常数大于1时,轨迹像双曲线。 师:一边肯定学生的回答一边板书. 合作探究 师:那么,当这个常数在(0,1)之间时,轨迹是不是椭圆,当这个常数大于1时,轨迹是不是双曲线呢?我们先研究这个常数在(0,1)之间时的情况.

前面已经研究过椭圆,如果这个轨迹是椭圆的话,这个定点会是椭圆的什么,这个常数又是椭圆的什么量? 生:定点是椭圆的焦点,常数应该是椭圆的离心率.

’.

师:怎么说明轨迹是椭圆呢?

生:一是回到定义,也可以看看满足条件的动点P的轨迹方程,如果它是椭圆的标准方程,就可以证明猜想成立. 设计意图:一步步把学生思维从感性引向理性.

师:那么,怎样建系来研究P点的轨迹呢?

P d 生:以过点F且垂直于定直线的直线为x轴,取O点,使 点F的坐标为(c,0),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点P的坐标设 F c为(x,y),常数为(a?c?0). O a师:很好,定直线的方程应该是什么呢? (学生思考,并尝试计算)

a2生:P可以取特殊点(比如右顶点),可以求出定直线的方程为x?.

c

师:太棒了,有时研究特殊情形,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a2c问题就变为:已知平面内点P(x,y)到定点F(c,0)的距离与它到定直线l:x?的距离的比是常数(a?c?0),求点P的

ca轨迹.

(学生先在稿纸上尝试后回答,老师板书)

(x?c)2?y2cPF解:根据题意可得?? (*) 2ada|?x|c22222222化简得(a?c)x?ay?a(a?c)

x2y2令a?c?b,上式可化为2?2?1(a?b?0),这是椭圆的标准方程.

ab222设计意图:让学生尝试问题解决的快乐,增强自信心。

小有成绩 a2c结论1:当点P(x,y)到定点F(c,0)的距离与它到定直线l:x?的距离的比是常数时,点P的轨迹是以焦点为(?c,0),(c,0),

cax2y2222长轴、短轴分别为2a,2b的椭圆,方程为2?2?1(a?b?0),其中b?a?c。这个常数就是椭圆的离心率e.

ab师:我们来一起进一步认识一下(*)式: (1)将(*)式变形,PF?cPF说明,求椭圆上的点到焦点的距离,可以先转化为求此点到定直线l的距离;又由d?,?d?ed,

ae求椭圆上的点到定直线l的距离,可以转化为求此点到焦点的距离;

ca2进一步:(*)式可变形为:PF?(x?c)?y?(?x)?a?ex,从而,椭圆上的点到焦点的距离可由此点的横坐标求

ac22出;

(2)在推导椭圆的标准方程时,我们曾经得到这样一个式子:

a2cxa(xc)2y2,

(xc)2y2将其变形为a2xc涵在其中。 再进一步 c,原来,“到定点距离与到定直线距离之比为定值”早就蕴 a师:如果我们将条件(a>c>0)改为(c>a>0),点P的轨迹又发生如何变化呢? 学生思考,并很快类比得到

’.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 (3)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教材:苏教版《选修2-1》2.5(Page51—52)江苏省泰州中学宋健一.教材分析:《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是选修2-1(苏教版)2.5节的内容。教材对本章总体设计思路是“总—分—总”,即先从整体上认识圆锥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bwew4frh1797950lpza3sk4u09qm100fh6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