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招 聘 和 人 员 配 置 制 度
第一部分 招聘的需求分析
一 .招聘目标与前提 (一)招聘目标。
人员招聘的目标是为了即使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弥补岗位的空缺。最直接的目的是获得企业所需要的人,并降低招聘成本,规范招聘行为,确保人员质量等。 (二)招聘前提。
1. 人力资源规划:主要是进行人员需求分析与预测,决定预计招聘的职位与部门数量、时限、类型等因素。
2. 工作描述与工作说明书:为录用提供了主要参考依据。
二.招聘原则的确定
·效率优先原则 ·双向选择原则 ·公平公正原则 ·确保质量原则
三.人员配置的基本原理
要素有用原理 任何要素(人员)都是有用的,没有无用之人,只有没用好之人。
>实际应用:发觉人员可用之处,为人员可用创造条件。 能位对应原理 人与人之间不仅存在能力特点的不同,而且在能力水平上也不同。具有不同能力特点和水平的人,应安排在相应岗位上。 互补增值原理 通过个体之间取长补短而形成整体优势,实现组织目标最优化的目标,使组织人力资源增值 动态适应原理 人与事的不适应是绝对的,适应是相对的,从不适应到适应是动态的。 弹性冗余原理 在人与事的配置过程中,既要达到工作的满负荷,又要符合人力资源的身心要求,对人对事的安排要留有余地。
四.招聘需求分析
(一)招聘需求产生的可能情
况。
? 组织人力资源自然裁员。
即因员工的调动,离职,退休,休假等产生的岗位空缺。 ? 组织业务量变化。
因组织成长发展导致的岗位空缺。 ? 现有的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
即人与岗位的不匹配导致的岗位空缺。
(二)招聘需求分析维度。 1.招聘环境分析。 ? 外部环境。 (1)经济条件。
市场环境变化导致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变化,从而导致对相应人员需求的变化。 (2)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数量和素质构成,影响到组织能否招聘到适合的人员。 (3)法律法规。
组织招聘应遵循我国《劳动法》有关规定及相关法律,法规,条例,避免产生法律纠纷,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 内部环境。 (1)战略规划。
发展创新时期/稳健成长平台期招聘策略不同,不同职位人员的招聘策略也不同。 (2)组织生命周期。
? 扩张期:着重于人力资源招募。 ? 平台期:着重于人力资源局部调整。
? 衰退期:着重于人力资源的精简及人员结构调整。 (3)财务预算。
财务影响到工资总量及不同职位职种员工的工资水平,从而影响到计划招聘的人员数量及可支付的工资水平。 (4)组织文化及管理风格。
组织的价值观,管理风格要求员工的认可及价值观的趋同,影响着组织计划招聘
的员工应具备哪些性格特征。 2.组织人力资源配置状况分析。
? 含义:组织人力资源配置,是指人与事的配置关系,通过人的能力与事的匹配,人与人的协调合作,充分开发利用员工,使组织目标得以实现。它是判断组织人力资源状况是否良好的标志之一,也是招聘工作的核心。 ? 分析维度:五个维度。 (1)人与事总量配置分析。
? 它是指人与事的数量关系是否匹配。即多少事要多少人去做。这种数量关系不是绝对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组织中的任务处于变化中,人的能力处于变化中,因此,这种数量匹配是动态的。 ? 实际中三种情况:
·人力资源过剩—利用多种渠道妥善安置。转业训练,缩短工作时间,遣散临时用工,外包劳务,提前退休,下岗,辞退,不再须签合同等。
·人力资源不足—单位内部调剂,外部补充。培训,借调,招聘,任务外包等。 ·人力资源过剩与不足并存—调整现有人力资源结构。
(2)人与事结构配置分析.
? 它是指不同性质特点的事应由具有相应专长的人去完成,把各类人员分配在最能发挥专长的岗位上,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 工具:单位岗位与人员配置表 使用类别 资源人数 类别 W1 50 50 5 — — W1 78 W2 582 M 35 待分配 5 W2 M 600 35 28 — 572 — — 35 5 — 注:W1-熟练工 W2-技工 M-管理者
(3)人与事质量配置分析。
? 它是指人与事之间的质量关系,即事的难易程度与人的能力水平的关系。 实际中的两种情况:
·人员素质低于岗位要求—职业培训,降职。 ·人员素质高于岗位要求—晋升到更高的岗位。 ? 怎样看待人才高消费?
负面效应:
1/高才低用的浪费 2/高成本
(4)人与工作负荷是否合理状况分析。
体现在事的数量是否与人的承受能力相适应,是人力资源能够保持身心健康。使工作量既成为一种压力,又成为一种动力。
(5)人员使用效果分析。
? 它是指管理者将人员的绩效好坏与自身能力的强弱做比较,分析问题,提高员工的能力,并与员工共同制定改进绩效的措施。 ? 工具:人员使用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