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首次环球航行的航海家——葡萄牙人麦哲伦,向西依次经过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3、地球表面积5.1 亿平方千米, 赤道周长约四万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4、地球的模型 ——地球仪 地轴——地球的自转轴, 5、纬线——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赤道的纬度为00,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为北纬,用字母N示;赤道以南是南半球,为南纬,用S表示 低纬度0~300,中纬度30~600 ,高纬度60~ 900 纬线的特点:
①纬线有无数条 ②长度不相等 ③指示东西方向 ④除两极点外,都是圆 ⑤纬线互相平行 纬度判断方法:度数向北变大的是北纬N,向南变大的是南纬S。 6、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以穿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为0度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向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向西为西经字母W表示
经线的特点:①经线有无数条 ②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 ③指示南北方向 ④都是半圆 经度判断方法:度数向东变大的是东经E,向西变大的是西经W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西经20度,东经160度组成的经线圈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形式 定义 自转 地球绕着地轴不停旋转 公转 自转的同时,绕太阳不停的旋转 夏至日:6月22日 前 后,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北半球获得 热量最多,白昼最长,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 现象,南极圈以南出 现极夜现象。 秋分日:9月23日前后, 太阳直射在赤道,全球昼夜平分,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 太阳直射在赤道,全球昼夜平分,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北半球获得热量最少,白昼最短,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出现极昼现象。 绕转轴 地轴 太阳 方向 周期 意义 自西向东 24小时 ①昼夜更替②地方时(时差) 自西向东 一年 ①四季变化②五带划分。 \\\\ 五带 热带 温 带 寒 带
北温带 南温带 北寒带 南寒带 范围 南北回归线之间 北回归线到北极圈 南回归线到南极圈 北极圈以北 南极圈以南 现象 阳光直射 无直射 无极昼极夜 有极昼极夜现象 获热多少 最多 比热带少比寒带多 最少 气候特点 终年高温 四季分明 终年严寒 太阳直射点的最北界限:北纬23.5°(北回归线)上只有一次太阳直射 太阳直射点的最南界限:南纬23.5°(南回归线)上只有一次太阳直射 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机会:0°—23.5°
第三节 地图
1、 地图的语言: 比例尺、方向、图例
2、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公式=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表示方法,①线段式 ②文字式,③数字式
大小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内容越简略;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内容越详细。 3、方向,①经纬网定向法,同一经线正南正北,同一条纬线正东正西。
②指向标定向法,根据指向标的箭头定向,箭头一般指向北方 ③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1、去公园,选择导游图 2、外出旅行,选择交通图
3、了解国际时事找国家,参考世界政治地图 4、到野外活动,选择地形图 5、去小范围的地区,选择大比例尺地图,去大范围的地区,选择小比例尺地图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断
1、 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3、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同一等高线上,海拔高度相同 4、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1、山顶——等高线
2、山脊——等高线弯曲部分数值向低处凸出 3、山谷——等高线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部分 4、鞍部——两个山顶中间的低地,相似马鞍 5、陡崖——等高线发生重合的地方 6、陆地表面的地形:
高原:海拔500米以上,外陡内缓。
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
山地:海拔500米以上,具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地势起伏较大。 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宽广平坦。绿色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 大洲与大洋
1、海陆比例:三分陆地(29%),七分海洋(71%)
2、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 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南极却是南极大陆。 3、七大洲和四大洋32页
1、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 2、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四面环海 3、大洲——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4 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三面环海 5、海峡——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列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顺口溜“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四大洋按面积大小排列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顺口溜“太大印北” 大洲分界线
1. 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简称“乌乌大土” 2. 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
3. 亚洲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 4. 北美洲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 世界最小的大陆——澳大利亚大陆 世界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 世界最大的大洲——亚洲 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 世界最狭长的海峡——莫桑比克海峡 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南极洲 跨经度最广的大洋——北冰洋 纬度最高的大洲——南极洲 纬度最高的大洋——北冰洋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1、 海陆变迁的原因: 自然原因(主要原因) 地壳的变动 海平面的升降 人为原因 人类活动如填海造陆 2、 欧洲的荷兰是世界著名的低地国,填海造陆成绩举世闻名.
3、 德国魏格纳大陆漂移学说: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原始大陆开始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的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4、 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①非洲西岸与南美洲东岸的轮廓十分相似; ②拼合大陆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③远隔重洋的大陆上,古生物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5、板块运动学说41页完全位于大洋的板块——太平洋板块 1. 大洋洲 在 印度洋板块上,中国在亚欧板块上
2. 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3. 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地表形成 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红海
4. 板块发生挤压运动时,海洋会缩小,甚至形成陆地,新的陆地可能不断升高,形成高大山脉。 5. 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①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②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6. 阿尔卑斯山是由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7. 喜马拉雅山是由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10、为什么日本多地震印尼多火山? 因为日本 、印尼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11、中国也是多地震的国家,因为中国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玛拉雅地震带, 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大地震,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1、天气是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的大气状况, 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天气。
2、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或几日的阴晴、风雨、气温和降水等情况。 3、风向指风的来向,风力是指风的强弱,共分13 级。 4、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 陆地,蓝色表示海洋,均为晴天,
\\\\
白色表示云区,白色愈浓表示云层越厚,该区上空雨下的可能性就越大。
6、空气质量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一般用污染指数来表示。51页质量级别。 7、影响城市空气质量高低的因素:自然因素:气压的高低,风力的大小等;
人类活动:农村焚烧秸秆;工厂大量燃烧煤炭、石油、天然气;汽车尾气排放等;
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1、燃烧矿物燃料;2、工业废气排放;3、汽车尾气排放。 治理措施: ①使用清洁能源
②植树造林,绿化环境; ③机动车使用无铅汽油。
第二节 气温与气温的分布
1、气温的观测工具放在百叶箱里的温度计,高度离地面1.5米, 一般观测4次 2、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气温的日变化,
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点(午后2时), 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气温的日较差;
一般来说内陆地区气温的日较差大,沿海地区气温的日较差小。
3、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气温的年变化,一年中北半球大陆上7月气温最高,1月气温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相反。
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气温的年较差 一般来说内陆地区气温年较差大,沿海地区气温的年较差小, 热带和寒带地区气温的年较差小,温带地区气温的年较差大。 4、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 5、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① 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纬度因素)
②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海陆因素影响), ③气温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地形因素)一般每上升100m气温下降0.6度。
第三节 降水与降水的分布
1、大气中的水汽以雨、雪、冰雹等形式降落地面,总称降水。降水主要形式是降雨, 2、降水的季节变化一般用降水量柱状统计图表示,
有全年多雨型,全年少雨型,冬季多雨型,夏季多雨型,全年湿润型,郑州属于夏季多雨型, 3、影响降水的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 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① 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回归线地区,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纬度因素) ②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海陆因素) 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坡降水少。(地形)
4、世界“雨极”是 (乞拉朋齐), “干极”是位于(南美洲)的(阿塔卡马沙漠)
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