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今世文学教学模式改革”
课题功效的总结
四川文理学院中文系 范 藻
本教改课题在2002年12月被批准为校级重点课题后,通过课题组几位教师的认真实施,在取得时期性功效的基础上,又于2005年9月,四川省教育厅“川教[2005]253号”文件批准为“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人材培育和教学改革项目”,2006年又被学校确信为校级精品课程,2007年还作为省级精品课程的上报项目。迄今为止,本课题已经有了6年的建设历程,取得了预期的成效,也给了咱们许多值得总结的体会。 一、目前取得的成效
一、理性熟悉深刻。如何熟悉中国现今世文学的学科性质,如此评说这门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而如此改良这门课程的教学等,都一直是咱们试探的问题。最后,达到了初步的共识:只有从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才能使这门课程找到拓宽学术思维的空间,寻求学科建设的途径,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在指导思想上,确立了“文学知识·语文能力·专业素养”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整体推动、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撰写的相关论文发表在2003年第5期的《黑龙江高等教育研究》和2003年第1期的《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上。落实在教改上确实是:紧扣一个中心:文学和人的关系;注意两个方面的联系:文学历史和经典作品;抓住三个要素:时期背景、作家心态、文学创作;围绕四大题材:农村乡土题材、革命战争题材、现实问题题材、历史文化题材。
在学科熟悉上,以为中国现今世文学教学模式应该是:围绕一个中心:文学和人的关系,即以作品中的文学形象生命为核心,前承作家的生命,后继读者的生命;抓住两个全然:现代性的“创新”价值和审美性的“抒情”旨趣;打破了传统按文体的“四分法”,划分三种类型的文学:使命文学,乐趣文学,新锐文学;贯通四个环节:以历史走向为背景、以审美思潮为依托、以文学作品为对象和以读者同意为重点。
2、教材建设独特。由课题主持人范 藻教授撰写的《现代性与审美性:中国
新文学教学模式的研究》上、下册,计70万字,于2006年10月和2024年2月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公布出版,作为实施本教改的辅助参阅教材。该套教材围绕新文学现代性“创新”的价值追求和审美性“抒情”的文学实质,这一明白得中国现今世文学进展历史的核心概念。对从1902年到1999年中国文学的进展分成六个时期,每一时期均按“时期背景和文化思潮”为“面”、“文学运演和审美心态”为“线”、“文学表现和创作鉴赏”为“点”来统观文学,尤其注重经典的和有代表性作家作品的鉴赏。既注重了时期对文学的阻碍和文学对时期的表现,又强调了对优秀的作家作品的制造性的独特分析。
成立起了中国现今世文学教学模式:围绕一个中心:文学和人的关系,即以作品中的生命为核心,前承作家的生命,后继读者的生命;抓住两个全然:现代性的“创新”价值和审美性的“抒情”旨趣;划分三种类型:使命文学,乐趣文学,新锐文学;贯通四个环节:以历史走向为背景、以审美思潮为依托、以文学作品为对象和以读者同意为重点。
3、教师功效斐然。担任这门课程的三位任课教师前后在核心期刊《今世文坛》、《天府新论》、《毛泽东思想研究》、《广西民族学院学报》、《电影评判》和一样刊物《中国学术研究》、《审美文化丛刊》、《四川文理学院学报》、《红河学院学报》、《美与时期》等,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其中课题主持人有三篇被“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全文转载,还公布出版美学、教育学和文学研究专著三部,主编《大学语文》教材一部,一次取得四川文学奖,两次取得四川省文艺评论奖,两次取得达州市人民政府颁发的社会科学奖,三次被评为学校科研“十佳”,持续两次被聘为学校学术带头人,在主持课题期间晋升为教授。课题组的另一主讲教师雷斌破格晋升为讲师。
课题主持人范藻教授出版或发表的与课题直接有关的教学研究高作和论文: 一、《现代性与审美性:中国新文学教学模式的研究》(上、下册)70万字,2006年12月,2024年2月中国文史出版社。
3、《工具性与人文性:新编大学语文》万字,2007年8月中央文献出版社,任主编。
4、深刻的学术文学与完善的教学体系的统一——兼评陈思和主编《中国今世文学史教程》:《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5、文学知识· 语文能力· 专业素养——高师《中国现今世文学》教学改革之我见:《黑龙江高教研究》(核心期刊) .
4、学生进步明显。近三届本科学生的毕业论文,有快要三分之一的学生以中国现今世文学作为选题,每次取得的优秀论文中有一半左右是属于中国现今世文学方向的。共有8位同窗在学校念书期间就发表了相关方向的论文,尤其是2003级的范潇兮,前后在《演讲与口才》、《中国学术研究》、《美与时期》和《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4篇,该同窗又考取了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的研究生。2004级的李江燕在《四川文理学院学报》上发表的论文,被人大书报资料2007年10期的《中国现代、今世文学研究》收目。
二、课程建设的回忆
本门课程大约经历以下两个进展时期:
1985年——2001年的课程建设情形:这一时期为大学专科层次的教学,中国现代文学史部份教学一个学年,中国今世文学史部份教学半个学年,课名统称中国现今世文学史。前后有以下教师担任过这门课程的教学。
李明泉副教授,后调至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现任副院长,教授。张治中副教授,于2001年退休。参编苏广文、胡国强主编1995年出版的《20世纪中国文学进展史》黄岚讲师,后考取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生离校。参编苏广文、胡国强主编1995年出版的《20世纪中国文学进展史》。顾瑛讲师,在职取得硕士学位后,调至重庆工商大学任教。唐政讲师,后调至重庆《青年报社》工作。
2002年——2024年的课程建设情形:
这一时期为大学专科和本科同时并举、且向本科层次提高的时期。从2001年与西华师范大学联合办本科以来,除大学专科沿用以前的课时打算外,该门课程分为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中国今世文学史两门课程,别离教学一个学年;还增开了四川文学和地址的研究、诗歌鉴赏和影视文学原理和鉴赏等课程。2002年该门课程取得了校级重点建设课程的立项,2005年又被省教育厅批准为“高等教育人材培育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
范 藻于2000年作为人材引进来到四川文理学院中文系担任该门课程的主讲教师,主讲中国现代文学、中国今世文学、美学原理和地址文学研究等课程,他于2007年被评为学校首届“教学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