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4 表格材料类选择题
1.(2018·山东临沂模拟) 表
历史时期 州数 郡数 西汉末 东汉中叶 西晋 南北朝初期 南北朝末期 13 13 19 38 103 105 173 313 县/侯国数 1 585 1 150 - - 1 500上下 275 663 上表为西汉末年至南北朝末期地方机构设置(单位:个)情况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A.地方行政体制深受政局影响 B.中央集权制度日益受到挑战 C.疆域扩大导致机构逐渐增加 D.州郡数量膨胀影响行政效率
解析:选A。观察表,可以看出西汉末和东汉中叶,州、郡数没有变化,县、侯国数在减少,说明这一时期西汉的王国问题已经解决,西晋短暂的统一,加强对各地控制,州、郡数增加,南北朝末期随着统一的进程,州、郡数增加,分析可以得出地方行政体制深受政局影响,故选A项。汉到元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加强, B项错误;材料中说的不是机构的增减而是州、郡数和县、侯国数的增减, C项错误;州、郡数量的增加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项错误。
2.据《宋史·地理志》记载统计的宋代各地贡绢州数量列表如下,这一现象说明( )
贡绢州占分布地区 贡绢州数 该地区州数 该地区州数比例 华北地区 四川 地区 江南 地区 49 21 24 68 62 93 72.1% 33.9% 15.8% 贡绢州占全国贡绢州数比例 21% 9% 10% A.政府征收赋税以丝织品为主 B.华北地区的丝织业最为发达 C.我国经济重心尚未完成南移 D.华北地区丝织业分布较普遍
解析:选D。观察表格,可知宋代华北地区贡绢州数量最多,所占比例也最大,说明该地区丝织业分布较普遍,故选D项。材料仅反映了各地贡绢州数量,没有反映其他赋税种类的征收情况,故A项错误;贡绢州数量的多少并不能说明丝织业的发达程度,故B项错误;安史之乱后我国的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南方,此表无法说明我国经济重心尚未完成南移,故C项错误。
3.下表为1935-1937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指数统计表
据此推知(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取得初步发展 B.国民政府经济建设运动取得成效 C.中国的对外贸易由入超转为出超 D.西方国家经济陷入经济危机泥潭
解析:选B。观察表中数据,可判断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较快发展,故选B项。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是甲午战后, A项错误;对外贸易进出口指数体现不了入超到出超, C项错误;1935-1937年大危机已经逐渐摆脱, D项错误。
4.下图是1988-2006年我国FDI(外商直接投资)占GDP的比重情况。图中的信息反映了我国( )
A.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发展 B.积极引进与吸收外国的资本 C.对外开放对地区的影响不同 D.沿海地区开放程度不断下降
解析:选C。解读图表可知反映了不同地区和区域经济发展的GDP
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资料:题型4 表格材料类选择题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