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应急处理技术预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应急处理技术预案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HC)又称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由肠道病毒70型(EV70)或(和)科萨奇病毒A24型(coxA24)变种所引起的传染性很强的急性眼病,属于法定丙类传染病。为规范我省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应急处置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国务院公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以及卫生部制定的《全国救灾防病预案》制定本

技术预案。

一、流行病学特征

(一)传染源。以急性期病人为主,其次是健康病原携带者。病人整个急性期(一般为一周左右)从眼分泌物中排出大量病毒,有传染性。

(二)传播途径。以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患眼-手或物-健眼)和水传播(患眼-水-健眼)为主。此外CA24v 可从患者咽部、粪便中检出,EV70偶尔从粪便分离,提示通过飞沫、粪便传播的可能性。

(三)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免疫力,但由于可由不同病毒引起,故可再次感染。

(四)流行特征。急性出血性结膜炎见于世界各地。一年四季都有发生,流行常发生在夏季炎热潮湿季节,我国几次大流行都发生在夏末秋初,可能与人们游泳、沐浴、擦汗、擦脸的机会多有关。发病周期性不祥。无年龄性别差异,1988年我国大流行时,1-70随均可发病。有明显的家庭聚集性。

二、临床特点

潜伏期数小时至48小时,平均21小时。

本病的特点是起病急,自病毒进入眼部到出现症状一般不超过24小时,当患者感到眼部不适合1-2小时内眼睑红

眼内异物感明显并有烧灼感,怕光、流泪、眼睑沉重、睁眼困难、眼部分泌物增多,多为粘液性,重者呈血性。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的致病病毒。

检查病眼见到睑、球结合膜高度充血,结膜下出血,严重者球结膜全部为鲜红色,角膜常被累及,但只是上皮层呈多发性点状剥脱,一般不形成溃疡。

有眼部明显红肿的同时,多数病人全身症状不明显,少数有低热、头痛、鼻塞、咽痛等类似感冒的症状,有的耳前淋巴结肿大。

如果没有继发的细菌感染,病程一般为10天至2天周左右即可自愈,预后良好,不留后遗症。然而也有少数病人,在病中出现发热、肌痛、肢体(以下肢为多见)弛缓性麻痹,这是病毒侵害神经系统发生了脊髓神经根炎的合并症。有脊髓神经根合并症者,少数会残留不同程序的终身麻痹

三、诊断标准

夏秋季节一个地区、单位集中出现多数急性结膜炎患者或医院门诊、医务室骤然出现众多潜伏期极短、急剧发病,接触传播很快的急性结膜炎患者须高度警惕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流行。依据病史、接触史、流行病学史结合临床症状、体征作出AHC临床诊断。角膜细胞学检查呈单个核细胞反应。结膜普通细菌培养无致病菌生长。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确诊须待实验室病原学证实,如(一)结膜拭子涂擦或结膜刮取物培养分离出EV70或CA24V.

(二)结膜挂片间接免疫荧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出病毒抗原。

(三)双相血清学检查。病人恢复期血清抗EV70或C A24v抗体比急性期血清抗体滴度升高4倍或4倍以上。

(四)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法测出结果膜标本EV70。

临床诊断加以上实验室病原学检查任何一项阳性者为确诊病例。

四、应急处置规程

(一)监测与报告

充分利用现有的五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发病情况进行监测。由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属于法定丙类传染病,散发状态下不需要进行报告,但在发生爆发(在特定人群中,48小时内发生病例30例以上)或大流行,应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启动日报和零报制度。报告内容包括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发病人数、发生的原因及采取的措施,需要解决的问题、报告人、报告时间等。

(二)现场应急处置

坚持快速反应、及时处置、控制蔓延、减少损失原则。接到报告或命令后,有关人员应火速赶到现场,对现场尽快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集样本,落实疫区消毒、隔离、健康教育等疫情控制措施。

1、流行病学调查和现场快速评估。核实疫情,开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查明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波及范围,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2、标本采集。在发病1-3日内用结膜拭子在结膜囊、结膜表面涂擦取材,冷藏条件下(4℃以下)送有条件的实验室做病毒分离;采集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进行抗体测定。

3、严格隔离治疗病人。根据情况采用家庭隔离或集体隔离,隔离期至少7-10天。

4、指导患者家庭做好消毒工作。对有可能污染的外环

8bqon96wg6670et7c26i4qfr0177x6016l9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