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融合研究
一、 信息技术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融合的作用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与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可以让教学内容更加生动、丰富。教师将网络上的信息资源引入到初中课堂上,能够让学生的视野变得更加宽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信息技术可将文档、图片、音视频等内容带入课堂,使课堂效率有效提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在教授《做情绪情感的主人》这一内容时,教师借助多媒体来展示表情不同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所展示的内容,来描述当事人的情绪心情。针对于有些独特的表情,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小组分组讨论,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还能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2.拓宽学生的信息面
在传统的信息技术与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整合过程中,教师所讲授的内容都有局限性,主要是围绕教材展开,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中的丰富教学资源,教师可以从中选择符合课堂内容的资源带入课堂,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教师在讲授《法律伴我成长》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在网上搜索实际生活中与青少年有关的法律法规、案例等带入课堂
中,让学生了解到这些有关法律知识的案例是在我们实际生活中发生的,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借助学生身边这些熟悉的事件,让学生去了解法律知识,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成长。 3.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人文学科,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此要培养学生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学科核心素养。而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借助多种手段、多种途径。信息技术与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深度融合,就能很好地实现这个目标。比如:课堂教学中,通过播放典型案例的视频,能引起学生思想的共鸣与震动,教师再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讨论、辩论、探究,就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从而事半功倍。 二、信息技术与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融合的策略研究
1.借助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
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兴趣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的第一堂课如果能够带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学生在后续的学习生活中也不会产生厌学情绪,相反还有强烈的学习欲望。所以,教师应在第一堂课充分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对这一门课程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用多媒体展示一张“人生的起跑线”的图片,图片上展现的是年?g一样的学生都站在起跑线上,但是却没有规定过不能借助交通工具,所以也就
产生了看上去起点一样,实质上起点都不是一样。所以每位同学都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看准自己需要付出多少努力,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实现自身的价值。在通过一些故事,来启示学生学习要有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电子白板进行教材讲解
教师通过和学生分享案例,使得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在案例讲解过程中,加强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比如教师在讲解《在世界舞台上的中国》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将需要用到的案例库放在电脑桌面上,在需要的时候就可以轻松找到进行分析,在讲解到具体知识点的时候,点开案例内容,让学生浏览一遍案例然后进行小组讨论,请小组组长请来进行解说。在学生表述玩自己的想法之后,老师对各个小组的解说做出评价,之后在介绍教材中的知识点,加深学生的整体印象。
3.微课形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微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充分发挥微课课程的优势,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比如:教师在教授《青春的证明》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将这部分内容做成微课的形式,在课前让学生带着疑问去自学,再联系微课内容了解学生的自己的青春生活。教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大声说出自己的思想感情,结合学生的心声开展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