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资产负债观在我国所得税会计准则中的应用与思考【文献综述】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

题 目: 资产负债观在我国所得税会计准则中的应用与思考 专 业: 会 计 学 一、前言部分

(一)写作目的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于1996年10月修订了原《国际会计准则第12号——所得税会计》,取代旧准则(1979年IASC NO.12)。其中最主要的变化是禁止采用递延法,要求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递延所得税(旧准则允许使用递延法或利润法债务法)。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积极地参与会计的国际趋同,在融合了中国特色元素前提下,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后文简称CAS18)。CAS18直接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规定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成为唯一的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较为集中地体现了资产负债观等一系列概念。CAS18已于2007年起在我国上市公司施行,所得税会计方法的变更,无疑对所得税会计信息质量产生深远的影响。

然而,现阶段,我国所得税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不能只停留在形式和内容上。并且在实务实践过渡时期很可能会遇到巨大的挑战,因此,要将理论与实务相统一是一项重要的课题,讨论资产负债观在我国所得税会计的应用对未来我国的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发展无疑有所帮助。

(二)相关概念

所得税会计是研究处理会计收益和应税收益差异的会计理论和方法,是税务会计的一个分支,是反映企业所得税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的一整套会计原理、程序和方法。

资产负债观是计量企业收益的一种理论基础。指在制定规范某类交易或事项的准则时,首先规范由此类交易或事项产生的有关资产和负债的确认、计量,然后再根据所定义的资产和负债的变化来确认收益。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从资产负债观出发,认为每一项交易或事项发生后,应首先关注其对资产负债的影响,然后再根据资产负债的变化来确认收益(或损失)。

1

(三)综述范围

本综述参考了2005-2010年间发表于《财会研究》、《财务与会计》、《财会通讯》、《审计与经济研究》、《财会月刊》、《会计之友》、《会计研究》等学术杂志中的研究论文,借鉴了山西财经大学学报等大学学报文章及部分硕博士论文,通过分析与总结这些文章,对资产负债观在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其在我国所得税会计中的应用进行总体把握。

(四)相关主题及争论焦点

综合国内外的研究发现,企业收益计量理论一直以来备受争议。目前研究表明,会计理念已再次转变,而基于国内外对所得税会计的实证研究,均表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成为唯一的所得税会计核算对提高会计信息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另一方面,相关人士指出资产负债观面临了一定的挑战,说明资产负债观可能导致近期利润中前瞻信息明显下降等等。

二、主题部分

(一)国外研究成果综述

长期以来,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是财务呈报中争论不休的两个竞争性理念。资产负债观,主要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资产负债观的早期应用,计量收益采用费用收入观阶段,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资产负债观的初步应用和资产负债观的全面贯彻。2006年9月,美国颁布了第157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公允价值计量》,至此资产负债观成为主流。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英国会计准则(ASB)委员会等会计团体也纷纷改用或采用资产负债观。

《Accounting for deferred taxes under NZ IAS 12》(Norman Wong,2006)指出,在新西兰会计准则最重要的变化是关于国际会计准则第12号所得税会计关于如何计算递延税项重要性和根本性的转变。即在用于计算递延税项的基础上遵循资产负债表观。

而另一方面,《On the Balance Sheet-Based Model of Financial Reporting》(Ilia D. Dichev,2008)中,通过分析会计准则制定的资产负债表的方向存在缺陷原因,提出资产负债观可能导致近期利润中所包含前瞻信息的明显下降等观点。

目前,美国采用的所得税会计准则是1992年2月发布的SFAS 109。其是对SFAS 96的改进,其制定充分听取了各方意见,并汲取了美国九十余年各项所得

2

税会计准则制定中的精髓。

各国所得税会计因环境的不同而有着不同处理方法的选择和运用。目前,美国、澳大利亚、德国、意大利、荷兰、英国采用债务法;加拿大采用递延法;法国、日本采用合并报表中的递延法或债务法。

(二)国内研究成果综述 1.关于资产负债观的应用的情况

《论资产负债观在新会计准则中的运用与思考——历史演进、表征与思考》(谢志华、曾心,2008)、《所得税会计准则解析——资产负债观在新会计准则中的体现》(张维宾,2007)、《基于全面收益理念的资产负债观及其在我国会计准则中的体现》(盖地、杨华,2008)、《所得税会计准则国际化:理论与实务角度的思考》(盖地、刘慧凤,2008)等文中,将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的内涵进行辨析,并且联系新准则中资产负债观的运用表征,最终得到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的运用是以外部环境作为逻辑起点的结论。指出所得税会计准则是会计准则中的难点,资产负债观是当前的核心理念,并预见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成熟,资产负债观在会计准则的制定和修订过程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收入费用观与资产负债观的比较与趋势研究》(汤艳文,2010)、《资产负债观在<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应用》(于长春,2010)等文,对这两种收益计量模式作简单的比较,揭示收入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观转变的趋势,并分析了资产负债观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体现,而该观念对于所得税会计方法的改变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中指出所得税的核算方式改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2.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比较

我国公司在实施新会计准则之前,按照《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可以选择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两种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我国关于方法选择执行一直以来就所得税会计研究的热点。

《中外所得税会计准则比较》(邱澄、李勇,2005)一文通过对IAS 12、SFAS 109,FRS 16和19与我国相关制度的比较,指出各准则规定的不同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论我国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基于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国际比较研究》(袁艳红,2006)等文中,从核算递延税款的范围、对收益的界定、所得税的计算程序、递延税款的调整对象等方面着重比较了损益表债务法和资产

3

负债表债务法,指出我国所得税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一个重要体现是强调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3.资产负债观在我国所得税会计中应用的优越性

《资产负债观会计信息的市场效应检验——基于<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施行一年的研究》(陈丽花、黄寿昌和杨雄胜,2009)、《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及其信息质量实证研究》(曾富全,2009)、《所得税会计准则实施效果实证研究——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初步证据》(曾富全、吕敏,2009)等实证性文章,以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公开数据检验相关假设,实证分析了不同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的所得税会计信息质量差异,分析结果显示: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实施取得了明显成效,资产负债观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尤其对原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的企业影响更为显著。

4.资产负债观在我国所得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所得税会计准则国际化:国际进展与中国抉择》(盖地、刘慧凤,2006)、《所得税会计研究》(孙捷,2007)等文中,具体分析了当时我国所得税会计准则国际化所面临的制约因素,受到会计环境、会计人员素质等的制约,指出会计准则制定者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存在矛盾、企业缺乏选择国际通行所得税会计方法的动力并且缺乏企业会计人员的支持力等。

《资产负债观之反思》(汪要文,2009)、《资产负债观的追溯和评析》(门瑢、崔永梅、金恩实,2008)等文中,指出资产负债观与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不一致,而资产负债表观下的会计信息由于无法准确计算资产及负债,也就无法充分满足利益相关者的会计信息需要,无法充分反映企业整体价值。而相关概念的优越性理论模糊不清,在会计实践中的应用面临诸多问题,还导致了近期利润中前瞻信息明显下降等。

5.针对资产负债观在我国所得税会计中应用弊端的改进措施

我国企业的相关利益主体一直都是非常重视利润指标,由此看来,将我国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规定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不仅仅是方法上的改变,更应该注重企业各相关利益主体的观念转变的问题。

《我国所得税会计问题研究》(郑敏睿,2007)、《新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哲学思考》(张保松,2007)、《从资产负债观视角看所得税准则——以保险公司为例》

4

(赵立军,2008)等文,指出收益评价指标是一种实务导向,所以,要改变实务中对利润表信息的过度重视就要先改变各界过度倚重利润指标评价企业和管理者的办法,如此才能加快会计准则完全国际化的进程。针对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缺点,认为新准则的运用与执行必然要求更高素质的会计人员,企业应加大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力度,大力开展对会计人员的职业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薪酬待遇与社会地位。

《资产负债观之反思》(汪要文,2009)、《资产负债观的追溯和评析》(门瑢、崔永梅、金恩实,2008)等文中,提出未来应该明确区分经营活动和金融活动,不应舍弃经营活动会计的收入确认和配比原则,应考虑进一步完善对企业价值的报告,同时运用财务和非财务指标,更加充分地报告企业价值的驱动因素、价值创造活动及其业绩。而《新企业会计准则实施情况分析与研究》(刘永泽、孙翯和孙光国,2008)一文中,全面研究分析了1570家上市公司2007年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情况,其中研究得到了所得税准则在我国应用中的相关数据指标。并对相关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继续完善准则体系、加强准则执行的监管以及后续培训等措施与建议。

三、总结部分

长期以来,不论从监管方面、投资方面,亦或是从管理层鼓励机制来看,利润表中利润指标的便捷、可直接获取等优越性,导致了我国以利润表为中心的现状。另一方面,我国有转轨国家特殊的国情,资本市场相对不成熟、市场公允价格不易取得、投资者素质参差不齐,使得要求所提供的信息更强调其可靠性,集中体现了收入费用观。

结合国内外各学者的观点,会计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是有关于公允价值与金融危机的问题。而公允价值的计量必然会产生更多的递延税项。并且,随着国际贸易范围的不断扩大,我国需应对越来越多的国际贸易诉讼,然而国际环境要求会计信息更为公允相关,资产负债观必将成为国际主旋律。

我国学者均表示,为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长远而言,我国应重视资产负债表,重视企业财务状况和长期营利能力。只鉴于我国经济发展现状,暂时将收入费用观与资产负债观两者结合,同时,紧跟国际财务报告发展趋势——全面收益观,让我国企业逐步平稳的转变为资产负债观。因此,我国会计相关人员要真正

5

资产负债观在我国所得税会计准则中的应用与思考【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题目:资产负债观在我国所得税会计准则中的应用与思考专业:会计学一、前言部分(一)写作目的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于1996年10月修订了原《国际会计准则第12号——所得税会计》,取代旧准则(1979年IASCNO.12)。其中最主要的变化是禁止采用递延法,要求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bpqn8awzd1xu1x81dzc4m0xd0pw4b00nne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