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泡消毒。清洗晾干后备用。
9.
文体活动用品、玩具
以日常清洗清洁为主,定期用清水清洗,可使用洗涤剂与温水清洗,以加强污垢的去除效果,有缝隙的文体活动用品和玩具还可用刷子涮洗。
预防性消毒处理1次/周。耐热耐湿物品可用流通蒸汽100℃作用20min~30min,或煮沸消毒作用15min~30min。不耐热的物品可用化学法消毒,应根据其原料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塑料、橡皮、木器类文体活动用品和玩具可使用消毒湿巾或用400mg/L~1200mg/L季铵盐消毒液或微酸性次氯酸水擦拭或浸泡消毒5min~10min,也可采用附件1.8所列化学消毒剂擦拭或浸泡消毒。纸质、长毛绒类文体活动用品和玩具可置阳光下暴晒4h。也可采用臭氧消毒器消毒,具体操作按说明书要求进行。
10. 电话机、传真机、打印机、电脑键盘、鼠标、小件办公用品
应以日常清洗清洁为主,定期(推荐1次/周)使用消毒湿巾、75%的乙醇或微酸性次氯酸水表面擦拭清洁消毒。
如怀疑其可能被污染时,可立即使用消毒湿巾或采用400mg/L~200mg/L季铵盐消毒液擦拭消毒5min~20min,也可采用附件1.9所列化学消毒剂擦拭消毒。
11. 纸质书籍
预防性消毒时应选择对纸张和色泽损害小且穿透性强的方法,避免使用液体浸泡消毒法。可翻开纸质书籍置阳光下暴晒4h以上,或按说明书使用臭氧消毒柜消毒。托幼机构的纸质书籍每2周暴晒消毒1次。
;.
.
12. 听诊器、压舌板、体温表(口表、肛表)等诊疗用品 听诊器应保持清洁,每次使用后用75%的乙醇或消毒湿巾消毒。如怀疑其可能被污染时,可立即采用200mg/L~400mg/L含溴(或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10min~20min。
压舌板应一人一用一清洗消毒。首选物理消毒方法,流通蒸汽100℃作用20min~30min,或煮沸消毒作用15min~30min,或按说明书使用消毒箱(柜)。也可清洗后采用250mg/L~500mg/L二氧化氯浸泡消毒15min~30min,或采用附件1.10所列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冲洗后干燥保存备用。
体温表(口表、肛表)应一人一用一消毒;肛表与口腔表应放入不同容器内消毒与保存。先洗净揩干或用1000mg/L有效溴(或1000mg/L有效氯或1000mg/L二氧化氯溶液)浸泡5min后再放入另一个1000mg/L有效溴(或1000mg/L有效氯或1000mg/L二氧化氯溶液)浸泡30min;消毒后体温表应用冷开水冲洗干净或用乙醇擦干后备用。
13. 清洁用具
不同的区域应使用不同的拖布和抹布,营养室、盥洗室的拖布、抹布应专用,推荐针对不同区域(如营养室、盥洗室)用不同的颜色编码清洁用具。
抹布推荐一次性使用,每次清洗工作结束后丢弃;拖布和重复使用的抹布用完后应洗净、悬挂晾干,有条件的可烘干后存放;海绵可滋长细菌,不应使用;清洁桶应在每次使用后用温水和清洁剂清洗,充分干燥后倒置储存。可定期(1次/日~2次/日)用1000mg/L~2000mg/L季铵盐消毒液或微酸性次氯酸水浸泡消毒10min~30min,或采用附件1.11所列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或用清洗
;.
.
消毒剂、含二氧化氯的消毒洗衣粉对拖布和抹布浸泡洗涤消毒。
14. 餐桌、餐茶具、熟食盛具
托幼机构和中小学校的食堂应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规定和要求。
餐桌使用前应清洁消毒,托幼机构应根据所使用消毒剂的作用时间要求提前消毒,一般在使用前半小时进行。
餐(茶)具和熟食盛具应专用或一人一用一清洗消毒,严格执行“一洗二冲三消毒四保洁”制度。餐茶具和熟食盛具的消毒首选物理方法,流通蒸汽100℃作用20min~30min,或煮沸消毒作用15min~30min,或按说明书使用消毒箱(柜)。
15. 手
儿童(学生)和教职员工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晨检人员、保育员和营养员在开始工作前,分餐人员在分餐工作开始前应及时洗手;晨检人员、保育员和营养员在接触疑似感染儿童(学生)及其污染物品后应立即洗手。儿童入园时、中小学校学生到校进班级前、用餐前、如厕后、接触公共设施后、体育课后、做好卫生后和接触了鼻涕、唾液后等均应及时洗手。
一般情况下采用流动水和洗手液,按照六步洗手法,充分搓洗即可。必要时可用合格的手消毒剂消毒。
不建议托幼机构儿童随意使用含醇类的手消毒剂,若儿童必须使用含醇类的手消毒剂时(如无法使用洗手设施),须有成人监督用量并帮助儿童搓揉双手每个部位。
16. 游泳池、嬉水池水
使用中应每日补充新水,保持清洁无异味,池水应每日消毒,保证池水水质有良好卫生状况。可采用连续消毒法或者间歇消毒法,
;.
.
也可采用附件1.12所列对眼无刺激性的化学消毒剂,投加入池水进行消毒。
17. 吐泻物、分泌物
托幼机构和中小学校应使用呕吐腹泻物应急处置包清理和处置呕吐腹泻物,不可使用拖布或抹布直接清理。呕吐腹泻物处置应由保育员(老师)执行,不得由儿童(学生)执行。
儿童(学生)发生呕吐后,当班保育员(老师)应立即疏散周围的儿童(学生),并用消毒干巾(高效消毒剂)覆盖包裹呕吐物,作用一定时间后,在穿戴好口罩、手套和隔离衣的情况下用覆盖的消毒干巾处理呕吐物丢入废物袋,然后用消毒湿巾(高效消毒剂)或浸有消毒液(高效消毒剂)的擦(拖)布擦(拖)拭可能接触到呕吐物的物体表面及其周围(消毒范围为呕吐物周围2米,建议擦拭2遍);达到作用时间后,桌面等表面还要用清水去除消毒液残留;接触过污染物品或潜在污染物品时均应洗手。儿童(学生)必须在消毒完成后,方可回教室。对于马桶、便池或洗手池内的呕吐物、腹泻物,应先用含氯消毒粉(如漂白粉)均匀撒在上面(包括周边)进行覆盖,马桶盖上马桶盖,作用30min后用水冲去。
消毒人员也可使用固化消毒剂或含氯消毒粉(如漂白粉)均匀地将呕吐物完全覆盖,作用一定时间后,用一次性使用工具(如硬纸板)进行清除,丢入废物袋。其余的处理步骤同上。
三、传染病流行期间消毒
每年的5月1日至10月31日为肠道传染病流行期间;每年的11月1日至第二年的4月30日为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
托幼机构和中小学校应在做好上述日常预防性消毒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手卫生,适当增加洗手的频次,必要时根据专业
;.
.
机构的指导,采用适宜的手消毒剂进行快速手消毒;加强环境表面消毒,增加消毒频次和延长消毒作用时间。
针对肠道传染病,应加强对盥洗室的消毒,特别需避免气溶胶所致污染;针对呼吸道传染病,应加强开窗通风,暂停使用集中空调、空气净化器(有特殊规定除外);针对介水传染病,应暂停使用游泳池和嬉水池。
四、发生传染病时的消毒
托幼机构和中小学校内发现传染病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时,应根据传染病传播途径,按照《GB19193疫源地消毒总则》、《上海市传染病疫源地消毒工作方案》、《上海市传染病疫源地消毒技术方案》等指南和要求,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业人员的指导下,由保健老师(卫生老师)负责,及时对病原体可能污染的环境和物品开展终末消毒。
附件:1. 托幼机构和中小学校常见对象化学消毒剂消毒剂量
2. 常用消毒剂配制方法 3. 常用消毒方法
4. 常用消毒剂和消毒器械注意事项 5. 消毒操作人员个人防护要求 6. 术语与定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