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8 图 10
图9
时隔多年后,于右任成熟期的楷书作品《曾孟鸣碑》 (图 7)、
秋先烈纪念碑》 中也显露有颜楷的影子。 而与《曾孟鸣碑》
立于同一年的《耿端人少将纪念碑 温润,精气内敛,与钟繇《荐季直表》 庭经》笔致相近。 如果把《荐季直表》 中相同或相近的字形放置在一起(图 结构非常相像,只不过《耿端人少将纪念碑
》(图 8 )却书写得敦厚
图 9 )、王羲之《黄 、《耿端人少将纪念碑 》
10 ),会发现二者字形
》的点画相比
要圆润一些。 由此可见, 于右任对帖系楷书一直是很重视的, 并且取法非常的广泛。于右任楷书取法的另一个主要对象是 魏碑。据王澄先生考证,于右任入手魏碑的时间为一九 年。事实上, 于右任着手魏碑研习的时间应该更早。 据记载,
九 0 六年,于右任到日本考察报业,得识孙中山先生。孙 中山、黄兴、胡汉民等革命党人多喜北碑,于右任在随后与
众人的交往中也加深了对北碑书法的理解。于右任曾告诉友 人,孙总理提倡北碑,就是因为北碑有“尚武”精
神。孙中山
等人的影响促使了于右任从帖向碑的转变。王澄、李义兴先 生所编《于右任年表》
中记述, 一九 0 七年, 于右任创办 《神
州日报》,“办报期间专习北魏碑帖,尤以临习何绍基藏《张 黑女墓志》极神似。”另外,民国九年( 1920 年),于右任见 到在白水县史官村出土的《广武将军碑》 ,如获至宝,赋诗
赞美,并说: “我初学魏碑与汉碑,后来发现《广武将军碑》 , 认为众美皆备,即一心深研极究,临写不辍,得大受用,由 是渐变作风”。这也说明于右任开始临习魏碑的时间在一九二
0 年以前。可能是由于前期的碑体楷书不如帖系楷书成熟, 于右任不愿示人
以璞,抑或作品遗失的缘故,我们目前能见
到的于右任最早的碑体楷书作品书于一九二一年,其前所能 见到的作品均是帖系风格。
也许是少年时即对北碑的
喜爱之情,由于学帖受到了长期的“压抑”,加上受孙中山先 生影响,把学习北碑与济世救国相关联的缘故,于右任一经 入手魏碑,就迸发出了极大的热情。于右任对魏碑的热情表 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一九二四年开始,不遗余力,四处搜 集收购汉魏碑刻,后来竟多达三百八十余方,其中仅北魏墓 志就有一百四十九方。当时对魏碑的痴迷和收集的艰辛,于 右任有诗为记:“曳杖寻碑去,城南日往还,水沉千福寺,云 掩五台山,洗涤摩崖上,徘徊造像间,愁来且乘兴,得失两 开颜”。二是勤于临池,朝夕不辍。“朝临石门铭,暮写二 品。辛苦集为联, 夜夜泪湿枕”,于右任写于一九三 0 年的这
首诗,是对前期学书的概括, 从中可见其对汉魏碑刻的虔诚、 碑刻的代称,于右任临习的对象远不只此。据说于右任案头 常见的碑拓, 除《石门铭》、《二十品》 外,还有《三公山碑》 ,
投入。当然,诗中提到的《石门铭》 品》只是对汉魏
封禅国山碑》 、《爨宝子碑》 、《曹娥碑》、《龙门造像》 、《郑
文公碑》、《张猛龙碑》 、《夏承碑》、《华山庙碑》 、《石门铭》、 瘗鹤铭》、《曹子建碑》 、《大公吕望婢》 、《吊比干墓文》等 等。这些碑刻的影子在于右任的碑志楷书中也时有闪现,如
九二四年书刻的《邹容墓表》 (图 11 )、《张清和墓志》 ( 图 中宫紧结,以险取势,风格与《张猛龙碑》 12) ,方笔起收, 图 13 )、《元遥墓志》非常相似。
1927 年书刻的《佩兰女
士墓志》有《张黑女墓志》的影子。
11 图 12
图 13 由于于右任收藏、 观摩了大量的汉魏碑刻, 对于碑版、 帖系楷书的
取法非常的广泛,加上几乎无临摹作品传世,自
己所书楷书也面目多样,绝无完全拟古之作,因此不可能精
确的对其取法 列举,以上也只是大概的分析。
图 14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于右任碑志楷书的取法主要有晋唐 帖系楷书和魏碑两大类,另外从于右任楷书的字形结构和笔 画形态上(图 14 ),还可以看出取法篆隶、行草书的痕迹。
尚艺书院”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尚艺
书院专题片(含石开、沃兴华等名家讲座视频)尚艺书院位 于北京宋庄,是集艺术创作、交流、展览、学习为一体的学 术机构,以书法为主,兼及国画、篆刻和国学。尚艺书院坚 持学术至上的宗旨,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致 力于打造一个高端、纯净并带有公益性的艺术教学机构和交
流平台。 尚艺书院的书法教学以王镛先生提出的“艺术书法” 为理念, 采取以导师董玮授课为主,与众多名家讲授相结合 的模式。 已邀讲授名家:刘正成、石开、胡抗美、沃兴华、 崔志强、 曾翔、齐剑南、朱培尔、于明诠、程风子、张羽翔、 肖文飞、 蔡梦霞等(拟邀:张景岳、何应辉、李刚田、王镛、 徐正濂、 燕守谷、刘彦湖、邵岩、岳黔山、李强、陈忠康等)。
书院的教学强调系统性、专业性,求真务实,成效显著,赢 得了书画界师友的广泛好评。本公众号将及时发布尚艺书院 名家公益讲座信息,刊登名家讲座经典语录、名碑名帖、名 家佳作以及有助于书法学习的知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