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知识点1 物质循环
1.概念
物质: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 两个支点: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 范围:生物圈 2.特点:全球性、反复利用、循环流动。 3.与能量流动的关系:二者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4.意义: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使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成成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整体。
知识点2 碳循环
1.碳循环过程图解
2.析图
(1)碳的循环途径: 无机环境 生物群落:
光合作用(主要途径) 化能合成作用 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生物群落 无机环境: 生产者、消费者的细胞呼吸 化学燃料燃烧
(2)循环形式: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CO2;
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主要沿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传递形式为有机物。
(3)方向: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传递时,只有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其他成分都是单向的。
(4)实现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的关键是生产者和分解者。 知识点3 温室效应
1.成因
①工厂、汽车、飞机、轮船等对化学燃料的大量使用,向大气中释放大量的CO2。
1
②森林、草原等植被大面积的破坏,大大降低了对大气中CO2的调节能力。 2.危害
加快极地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对陆地生态系统和人类的生存构成威胁。 3.缓解措施
①开发清洁能源,减少化学燃料燃烧。 ②植树造林,增加绿地面积。 知识点4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进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这两大功能之间既有明显的差别,又有必然的联系。
二者关
系比较如下:
知识点5 物质循环过程中的生物富集作用
1.概念:是指环境中的一些污染物(如重金属、化学农药)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大量积累的过程。 2.富集物特点:化学性质稳定不易被分解;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 3.富集过程:随着食物链的延长而不断加强,即营养级越高,富集物的浓度越高。 4.危害:有害物质的浓度通过生物富集作用增高,会对人体或动物造成危害。 知识点6 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项目 实验假设 实验设计
案例一 微生物能分解落叶使之腐烂 实验组 对土壤高温处理 案例二 微生物能分解淀粉 A烧杯中加入30 mL土壤浸出液 2
对照组 对土壤不做任何处理 B烧杯中加入30 mL蒸馏水 自变量 土壤中是否含微生物 是否含有分解淀粉的微生物 实验现象 在相同时间内实验组落叶腐A A1 不变蓝 烂程度小于对照组 A2 产生砖红色沉淀 B B1 变蓝 B2 不产生砖红色沉淀 结论 微生物对落叶有分解作用 土壤浸出液中的微生物能分解淀粉 [提示] 在A1、B1中加入碘液,在A2、B2中加入斐林试剂。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