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理解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中要求注重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语感,《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水平”,“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由此可见,阅读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阅读教学是要需方法和技巧的。所以,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应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以达到感知课文,理解课文,体悟情感,积累语言的目的,完成学生个体阅读的全过程,将“读”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使小学生逐步喜欢阅读,持续提升阅读的素质。根据我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具体做法是:
1初读感知
“初读感知”,能够在课前实行,也能够在课上实行,是学生根据明确的教学目标,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阅读技能去充分地朗读课文,在实际操作中,我侧重训练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习惯与速度,一边读一边感知语言,在读中咬准字音,在读中感知字形,在读中理解词义,在读中了解课文大意。只要读得充分,读得流利,语言的整体感知就在其中了,就容易进入课文含着的情感中,只有这样,才能提出更进一步要求。
2复读悟情
复读阶段,我侧重于感受揣摩训练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语
句,读一读、想一想、画一画、写一写,使用多种感官,潜心体会语言的含义,与课文的情感产生共鸣,教师在作指导时,要注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读书切忌在慌忙,涵咏功夫兴味长。”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而汉语言文字是用来表情达意的,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理解了内容,更主要的是品味语言蕴涵的情感,学生通过品味,通过赏读把文本与读者个体相融合,把文之神韵与读者心神维系在一起,边读、边理解、边品味、边想象、边表演;如痴如醉,勿我两忘,使学生身心得到发展、心灵得到净化、情感得到陶冶,实现人文合一的境界。
3精读动情
侧重品味感染训练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氛围,促使学生动情地读读整段话,品出其中的味道。要注重所蕴涵的思想感情。“以读为本”不是反复无聊的咀嚼。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言文字蕴涵有丰富的人文思想内涵,任何脱离思想的语言如同脱离灵魂的躯体一样将不复存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语言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的读书指导,对于学生的感情朗读,应以声音传情,学生在读中自然流露情感,从中受到感染,得到熏陶。
4读思结合
边读边想是最基本的读书方法,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读促思,以读助思。讲解课文时,让学生反复读书,引导品词、析句,联系段篇,感悟课文的主要内容。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语言表达之微妙,要求学生在读中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试着解决一些浅
显的问题,并找出自己疑惑的地方。“观书贵疑”,应该从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水平,使他们敢于提出问题,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经过大脑“消化”,变为自己的“血肉”,才能学有所长。“读了有思,思了有读”才能入情入境。在读文感悟的过程中,老师设计的问题应有目的,有层次,适时适当,恰到好处,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教师教给学生基本的思维原则和主要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当然,问题有时能够是教师点拨的,但更需要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的水平。让学生有意识地将课文与先前的生活经验、阅读经验联系起来,就能找到所学课文的异点,从而发现问题。有了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读书,目标明确,就读有所得,读有所悟,达到大纲所要求的“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
总来说之,书是读懂的,不是讲懂的,更不是问懂的。要使学生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必须真正做到“多读多悟”,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扎实、高效,而且充满乐趣。杜甫的“烂精文选理”,陆游的“万卷虽多当具眼”,说明读书使人受益无穷,但都必须在“烂精”、“具眼”上下功夫。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是落实《课标》要求的一种方法,也是提升阅读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