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方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方案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代码:1141zy07

课程适用专业(或专业方向):食品科学与工程 课程总学分、总学时:3学分、54学时 一、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食品营养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内容包括食物中营养素的生理功能、消化吸收代谢、供给量和食物来源等营养学基础知识;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及膳食特点;膳食营养与各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关系;社区居民营养调查与监测方法以及营养教育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达到基本掌握食品营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熟悉各类营养素的功能、营养价值以及在生产、加工、贮藏过程中可能出现降低食品营养价值的各种因素,并了解营养素的来源和供给量;熟悉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了解食品营养强化的概念和要求;了解不同人群及生理状况的营养特点,掌握合理营养的基本要求,为营养配餐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要求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营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能结合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和需求,从理论上加以提高,为改善人民营养水平,保证食品的安全卫生,增进人民体质做出贡献。

二、章节教学目标与主要教学内容

绪 论

本章教学目标:

1、掌握营养学基本概念;

2、了解我国居民膳食营养状况及未来发展的重点; 3、了解食品营养学的研究任务和内容。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1、营养、营养素、营养学、RDA、DRI等基本概念; 2、营养学的发展历史和研究概况; 3、食品营养学的研究任务、内容及方法。

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RDA、DRI等的基本概念和内容指标。 参考教材:

[1] 王光慈 主编.食品营养学(第二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6 [2] 孙远明 主编.食品营养学(“十五”规划).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9

[3] 王其梅 主编.营养配餐与设计.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08 [4] 谢笔钧 主编.食品化学(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6 [5] 刘志皋 主编. 食品营养学(第二版).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2

第一章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本章教学目标:

1、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掌握吸收的部位和机理;

3、了解六大营养素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1、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吸收的部位、形式和机理; 3、六大营养素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4、营养素在体内的运输; 5、营养素的体内代谢。 本章教学重点: 1、消化系统的功能;

2、六大营养素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本章教学难点:营养素在小肠被吸收和利用的情况。 参考教材:

[1] 王光慈 主编.食品营养学(第二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6 [2] 孙远明 主编.食品营养学(“十五”规划).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9 [3] 王其梅 主编.营养配餐与设计.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08 [4] 谢笔钧 主编.食品化学(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6 [5] 刘志皋 主编. 食品营养学(第二版).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2

第二章 能量

本章教学目标:

1、掌握生基础代谢、食物热效应的概念; 2、熟悉影响人体能量消耗的因素; 3、了解人体能量消耗的测定; 4、了解能量的供给量标准与食物来源。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1、能量的来源与能量系数;

2、人体能量消耗的构成因素; 3、人体能量消耗的测定方法; 4、能量平衡及其影响因素; 5、能量的供给量与食物来源。 本章教学重点:

1、基础代谢(率)的概念; 2、影响人体能量消耗的因素; 3、影响基础代谢率的因素 本章教学难点:

1、几种产能营养素的生理有效能量的计算; 2、人体消能量耗的测定与计算。 参考教材:

[1] 王光慈 主编.食品营养学(第二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6 [2] 孙远明 主编.食品营养学(“十五”规划).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9 [3] 王其梅 主编.营养配餐与设计.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08 [4] 谢笔钧 主编.食品化学(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6 [5] 刘志皋 主编. 食品营养学(第二版).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2

第三章 宏量营养素

第一节 蛋白质

本节教学目标:

掌握蛋白质的生理功能、食物蛋白质的分类及各类蛋白质的主要限制氨基酸;了解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主要评价指标;熟悉氨基酸模式、限制氨基酸、蛋白质互补作用的概念及应用;掌握食品加工对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变化;了解膳食蛋白质供给量及食物来源。 本节主要教学内容:

蛋白质的分类、生理功能;氨基酸的分类;必需氨基酸、氨基酸模式、限制氨基酸、蛋白质互补作用的定义;食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评价;蛋白质的代谢及氮平衡;蛋白质营养不良;蛋白质在食品加工中的变化;蛋白质的参考摄入量及食物来源。

本节教学重点:

蛋白质的生理功能;必需氨基酸的概念和需要量模式;蛋白质互补作用及应用;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主要评价指标;蛋白质营养不良;蛋白质在食品加工中的变化。

本节教学难点:

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主要评价指标。

第二节 脂类

本节教学目标:

掌握脂类的分类和生理功能;掌握必需脂肪酸及其生理功能;熟悉从哪些方面评价油脂的营养价值;掌握食品加工对脂类的变化;了解脂类的供给量及食物来源。

本节教学内容:

脂类的分类;脂类的生理功能;脂肪酸的分类;必须脂肪酸的定义和生理功能;磷脂和胆固醇的生理功能;脂类的营养价值评价;脂肪在食品加工中的变化;脂类的参考摄入量及食物来源。

本节教学重点:

脂类的生理功能;必需脂肪酸及其生理功能;评价油脂的营养价值的指标;脂类在食品加工、保藏中的营养问题。

本节教学难点:

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必须脂肪酸,脂蛋白。

第三节 碳水化合物

本节教学目标:

掌握食品中碳水化合物的分类和生理功能;了解节约蛋白质作用、抗生酮作用、血糖指数的定义和作用;熟悉碳水化合物在食品加工中的变化;了解碳水化合物的供给量及食物来源。

本节教学内容:

碳水化合物的分类;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碳水化合物的代谢;碳水化合物在食品加工中的变化;食物的血糖指生成数;碳水化合物的参考摄入量与食物来源。

本节教学重点:

节约蛋白质作用、抗生酮作用;食物的血糖指生成数的概念和应用。

本节教学难点:

节约蛋白质作用、抗生酮作用、血糖指数。 参考教材:

[1] 王光慈 主编.食品营养学(第二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6 [2] 孙远明 主编.食品营养学(“十五”规划).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9 [3] 王其梅 主编.营养配餐与设计.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08 [4] 谢笔钧 主编.食品化学(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6 [5] 刘志皋 主编. 食品营养学(第二版).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2

第四章 微量营养素 第一节 矿物质

本节教学目标:

熟悉矿物元素的共同特点和生理功能;掌握各种矿物质的生理功能、吸收与代谢、缺乏症与过量、参考摄入量与及食物来源;了解矿物质在食品加工中的变化。

本节教学内容:

矿物元素的分类、特点和生理功能;成酸食品和成碱食品;钙、磷、镁、钾、钠、铁、碘、锌、硒、铜、氟等矿物质的生理功能、吸收与代谢、缺乏症与过量、参考摄入量与及食物来源等;矿物质在食品加工中的变化。

本节教学重点:

钙、铁、碘、锌、硒的生理功能、吸收与代谢、缺乏症与过量、参考摄入量与及食物来源。

本节教学难点:

铁的吸收与代谢及其影响因素。

第二节 维生素

本节教学目标:

掌握维生素的共同特点和缺乏症的原因;熟悉各种维生素的理化性质、生理功能、吸收与代谢、缺乏症和过量、参考摄入量与膳食来源;熟悉维生素在食品加工中的变化。

本节教学内容:

维生素的概念、共同特点、分类、缺乏症的原因;脂溶性维生素A、D、E、K和水溶性维生素C、B1、B2 、PP、B6、B12、叶酸、泛酸、生物素、胆碱的理化性质、生理功能、吸收与代谢、缺乏症和过量、参考摄入量与膳食来源。

本节教学重点:

各种维生素的生理功能、吸收与代谢、缺乏症和过量;烫漂与沥滤、冷冻、脱水、加热、食品添加剂、辐射对维生素的影响。

本节教学难点:

各种维生素的生理功能、缺乏症和过量。 参考教材:

[1] 王光慈 主编.食品营养学(第二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6 [2] 孙远明 主编.食品营养学(“十五”规划).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9 [3] 王其梅 主编.营养配餐与设计.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08 [4] 谢笔钧 主编.食品化学(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6

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方案

《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方案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程课程代码:1141zy07课程适用专业(或专业方向):食品科学与工程课程总学分、总学时:3学分、54学时一、课程教学总体目标《食品营养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内容包括食物中营养素的生理功能、消化吸收代谢、供给量和食物来源等营养学基础知识;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及膳食特点;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bjov5wui776vac3ljxx41z4g1sgcd01887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