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教育不公划分“权贵学生阶层”:最难上小学排行榜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内容摘要]:北京的小学目前有1000多所,在多年的外部力量伸手下,形成大大的金字塔结构。为了升学,学生与家长展开了一年又一年的财智与关系大比拼。那个隐匿于市井中的金字塔顶,也逐渐显豁开来。哪些是北京最难上的小学?

北京的小学,80年代有4000多所,历二十年兼并,逐渐减少到如今的1000多所。这1000多所,在多年的外部力量伸手下,形成大大的金字塔结构。为了升学,学生与家长展开了一年又一年的财智与关系大比拼。那个隐匿于市井中的金字塔顶,也逐渐显豁开来。那么,哪些是北京最难上的小学? 名校的门槛

1998年末,一本名为《学习的革命》的畅销书,舶入中国。同年,素质教育理念被提出,国家第八次教改起锚。作为教育改革的一部分,北京迈出了“小升初”改革的第一步。1998年,北京所有小学生参与大派位,就近入学,与此同时,教育主管部门下达取消义务教育阶段重点学校制度、实行初高中分离政策,决意将初中面向市场化,国家重点建设高中。但政令未出北京,即遭抗阻。是年,以人大附中为首的6所学校,以教育实验的名义留下了初中部。

6校之外的初中名校,深感因体制吃亏,纷纷要求恢复初中部,不数年,北京大多数原先取消初中部的中学恢复建制,初高中分离的国家政策在北京事实上被颠覆。京城初中金字塔型结构反被重新塑造得更为宏伟,并借此由上而下巩固了塔型的小学分布结构。中小学相互接榫的金字塔型,远不像京城楼盘房价高低那么容易探知,但隐隐绰绰的择校费,依旧能撕开其隐匿的一角。

在北京西北部,海淀黄庄无疑是一处上风上水的高地。北望北京大学,南临中国人民大学,人大附中、北大附中等多所知名中学点缀其中,路口四方被教育辅导机构抢占,教育生意如火如荼。

但不为人所知的是,海淀教委捐赠收费点也位于此处。每至小学升初中时节,该收费点便会有两老妪值守,专责收取“捐赠”。所谓的“捐赠”,即是择校费的变种。如果家长在升学时不想让孩子参加大派位,选择了一所中意的学校,那么托中介人联系相关学校后,该学校会给家长一个“捐赠条”,接下来,家长再拿着条去收费点把钱指定“捐”给该学校即可。“捐”完之后,没有发票,只会发给一张收据。 按照《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阶段不允许收费,只有高中可以收取择校费,其费用上限是三万元。然而,在北京,由于诸多名校不接受电脑派位,或者仅仅接受个位数的派位生,缴纳择校费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教委方面无法禁制,亦无法松绑,只得以“捐资助学款”的名义,发出文件,默许学校收取。由此摇身变成捐赠费的择校费,在首善之都也就脱离了上限限制。往往而言,家长择校所花的钱,大多高于三万元,其中既包括给学校的“捐赠”,亦包括给中介人的好处。

今年8月29日,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了一份名为《北京市“小升初”择校热的治理:路在何方?》的调查报告,该报告掀开了北京市小学阶段择校费用的冰山一角。

该报告引用大陆著名“幼升小”专家、清华园教育集团副校长闻风的数据,列出了北京部分重点小学择校费情况。其中,景山学校以25万元居于榜首,北大附小以18万元列在榜眼,实验二小以17万元成为探花,北京师范大学附小、府学胡同小学、史家胡同小学、中关村三小、中关村二小、中关村一小、育民小学、人大附小等学校分列其后,其择校费价码皆在10万元以上。

闻风告诉本刊记者:“这些数据来源方式有三种:一是家长交款的票据,且有至少三个家长佐证的;二是银行门口蹲点调查;三是学校核实过的。然而,所公布的择校费还只是取中,不是最高的。”他曾提到,今年,有的家长为了上某胡同小学,费百万金者亦有人在,但此说未得到证实。

但有些时候,纵有钱在手,亦会徒叹无路。在家长圈中,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北京比较好一点的学校,都没有公开的招生简章,都需要家长提前打听,若是等待官方文件出来后再找人送钱,为时已晚。每至一年的4、5月份,欲给孩子寻好学校的家长疲于奔命。

择校费在违法中公开收受,其中因果,除了诸如大学附中等学校不受当地教委钳制、许多学校的校长级别甚至比教委领导还高之外,另一个常被拿出来的说词是资本缺口。

从计划经济时代延宕至今,学校依上级建制而设,作为事业单位,无法获得自主经营权。但地方教委所拨付的资金,不仅难以支持区内学校均衡发展需求,亦由于学校归属不同,待遇差别甚大。按照《凤凰周刊》采访中掌握的数据,北京市教委每年收入只有10亿元,但其对直属的101中学的拨款就达到了2亿元。与101中学不同,大部分北京中小学归所在区教委直属,区教委比市教委资金充裕,但覆盖到学校依然不足。渴水状态下,学校便从择校费中寻找水源。

但值得反思的是,按照闻风的考察,联合国成员国中,只有中国在小学阶段收取择校费,近邻印度,虽亦为发展中国家、人口甚多,基础建设不足,但却没有择校收费。 “择校费能以货币化的形式反映出中国的贫富差距与社会不公,”闻风认为,“若有一天,权贵可以不在教育上为自己的孩子谋私利,腐败恐怕才有望弱化。” 神秘的共建单位

因时代机缘,迁变至今,北京的知名中小学,得以成形。但在今天,是何种力量支撑其抬高门槛,布下升学奇谭?

正是在学校背后,有一堆神秘的支撑力量。

2011年6月,第6期《北京文学》刊载了工人日报社编辑于忠宁的报告文学《小升初:拨不开的迷雾》,文章中对“共建”如此阐述:“共建是小升初的合法渠道之一。所谓共建生,就是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为了满足员工子女入学,通过单位赞助钱或物的方式,与知名中学建立‘共建’关系,从而使双方‘互惠互利’,单位员工子女可以享受极为紧缺的优质教育资源。”于忠宁认为,“共建”的做法始自70年代。 从70年代迄今,共建单位从最早的政府机关,种类逐渐扩展至房地产商、中小企业、外企,甚至街道、派出所等,可谓纷杂,背后的利益联结亦愈加复杂。

令人好奇的是,官方对于共建一事,从来没有发出过明确的文件,而共建单位亦从来是各个学校讳莫如深之事,甚至有人认为,共建单位虽然一直存在,但直到改革开放后,才有了这个专有名词,至于其界定标准,亦甚为模糊。除了上述提到的出钱出物,诸如国家领导人给某学校题词等亦被视作共建关系。盖因题词资源,既成学校招牌,学校必会相应给相关部门提供一些入学名额。此外,亦有占了某些好处,因补偿或利益交换而产生的共建。 北京八中跟广电总局有共建关系,就是因为八中占了广电总局一块地方,为了补偿广电总局,答应每年给它一些名额;而北京四中跟北大医院有共建关系,则是为了让老师看病方便。 据熟悉史家小学的知情人士透露,仅史家小学就有包括外交部、中石油、中石化、北京外企服务有限公司(FESCO)等在内的6个部委、近10个大公司参与共建。其共建方式是,史家小学每年给各单位提供20个左右入学名额,而每个单位每年要掏出1000万元共建费。2005年之前,共建工作由校长亲自负责,但在2005年史家小学迁址之后,区里将学校共建的工作抓了过去,区委书记和区长开始直接安排。 除了各大部委和公司的共建名额,每年史家小学还会给负责史家胡同的派出所1个入学名额。该派出所每年需要负责调查划片生的资质,保证学校生源来历不做假。

共建的隐秘,正代表了其特权属性。于忠宁在其文章中提到,2009年,央视曾曝光一所区级重点中学总共有62个共建单位,区级中学如此,市级中学更不待言。北京诸多中小学名校,即是在这些复杂的利益联结上耸立而起的。

最难上的学校,上述可见一斑,但它们对于“关系生”或“条子生”而言,却毫无困难。从

创收与经营关系网角度考虑,北京知名的中小学基本都会接受部分“关系生”。而从小学开始,分班就已经出现。就近入学的学生会被集中起来,而剩下的“关系生”、“条子生”等会另分班;在北京的中小学,原先被取消的实验班,从来没有断绝过,而是以各种名目出现,不仅如此,一度被取缔的实验班,以国务院课题的名义,改换名头为“创新班”,又于近期被批准了下来,各校皆有申请资格。 收取“关系生”,并不会影响学校成绩,以人大附中为例,在高考统计升学率时,它会除掉“关系生”的部分,再加以统计。而在关系家庭方面,有的家长本身很有能量,只希望孩子能够进入好的学校,并不关心孩子成绩是否精进,因为这些并不影响其已经为孩子铺设好的轨道。 割裂的群体

沿着现时的轨道前行,好像画了一个圈,又回到了惊变之初。 1966年,驼背的年轻人遇罗克写成《出身论》,以此驳斥当时“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的血统观念。

如今,在北京名校难攀的景况下,出身的分野再次割裂了群体。“有一次,一个实验二小的家长告诉我,他们在同学聚会上,大家会互相打听孩子的学校,因孩子学校的好坏,家长的三六九等立时判定。”闻风言道。据《凤凰周刊》了解,费尽心血为孩子“小升初”奔忙的家长,大多为城市中产阶级,从政者亦很少超过处级。这些人有经济实力,但政治资本很少,拥有话语权,但缺乏决策权,希冀孩子获得最好的教育,但又远离教育权贵圈。对其而言,社会的虚荣风气与对社会地位的焦虑,让他们对教育寄望深厚。

另一群人,则充满了对底层挫败感的恐惧。据了解,目前,在北京海淀、朝阳、丰台三区的普通中小学中,95%的学校,其中一半生源构成为外来务工子弟。这意味着,北京家长,如不花费大把精力物力,将孩子送入名校,就要面临与打工子弟同学的局面。这样的局面,对许多保守的北京市民来说,不可接受。而不可接受的理由,恰是血统论味道浓厚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他们深怕进入普通学校,便无法超脱底层。

今年8月,北京对诸多打工子弟小学的拆除,引发了打工子弟家长与北京家长的意见冲突。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打工子弟小学拆除之后,石油附小因“掉包”安置而受到媒体苛责,但在媒体声音外,石油附小的北京家长却生出了“石油附小竟然变成了打工子弟小学”的愤怒。 对此,北京理工大学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建议北京向上海学习。“上海义务教育没有择校费,因为上海市把这个作为高压线谁都不敢碰。上海也没有‘小升初’问题,尽管历史上也形成了诸多名校,但是由于贯彻了初高中分离的决定,上海的公办中学没有重点学校,好学校皆由民办。”杨东平表示,大陆多地“小升初”择校费问题严重,但亦有部分城市问题不大,说明“小升初”问题并非不治之症。

“上海的教育近乎于美国式,在美国最好的前十位学校,都是私立学校,”有教育专家亦对《凤凰周刊》表示担忧,“上海的教育思路更加市场化,北京则政治氛围非常浓,做任何改革都会有人来唱反对意见,政策被各种政治力量所左右,很难延续。” 在公立名校已经成为最难上的学校的今日,大陆教育体制能否放开私立学校发展,结果有待观察。而在首都北京,学校问题更显多元。择校费能否取消?学校能否对外公开共建单位名单?领导人能否公开家中子弟教育情况?

在大陆教育逻辑数十年缠绕后,乱象攸关公平。

教育不公划分“权贵学生阶层”:最难上小学排行榜

[内容摘要]:北京的小学目前有1000多所,在多年的外部力量伸手下,形成大大的金字塔结构。为了升学,学生与家长展开了一年又一年的财智与关系大比拼。那个隐匿于市井中的金字塔顶,也逐渐显豁开来。哪些是北京最难上的小学?北京的小学,80年代有4000多所,历二十年兼并,逐渐减少到如今的1000多所。这1000多所,在多年的外部力量伸手下,形成大大的金字塔结构。为了升学,学生与家长展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bhlr0zbbg55t2g95zxa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