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课程、模块或主题之间的协调和衔接。
(3)多样性
●以课程类型、课程水平和课程修习期限等的多样化,适应学校办学类型和学生发展的多样化需求。重视以学习模块或主题的形式设计课程内容,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和发展方向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
●加强学校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促进学校课程结构的多样化,增强课程的选择性。学校课程可以是学校自行开发的课程,也可以是学校根据发展需要整合国家和地方课程后所形成的课程。
3.课程设置及其说明
上海市普通中小学由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和普通高中阶段组成。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包括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学制分别为五年(一至五年级)和四年(六至九年级)。普通高中学制为三年(十至十二年级)。
(1)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阶段课程设置及其说明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阶段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见表一。 表一:小学阶段(一至五年级)课程设置及课时分配表 年级 总课时 课程 语言文学 基 础 型 课 程 艺术 数学 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 技术 体育 与健身 语文 外语 数学 品德与社会 自然 劳动技术 信息科技 体育与健身 唱游/音乐 美术 兴趣活动 各 学 习 领 域 专题教育 班团队活动 社区服务 社会实践 探究型课程 34-68 34-68 34-68 34-68 34-68 136-102 136-102 102 136/ 272 136-102 136-102 136-102 102 68 102 102 /204 102 一 306 102 102 68 二 306 102 102 68 三 204 136 136 68 340 68 四 204 170 170 102 五 204 170 170 102 拓 展 型 课 程 每学年1-2周 34 34 34 每学年2周 34 34 6
说明:
●每学年教学时间40周。其中社会实践2周,复习考试、节假日及重大活动4周,授课时间按34周计。
●一至二年级每周总课时量为32节,三年级每周总课时量为33节,四至五年级每周总课时量为34节,每节课按35分钟计。
●拓展型课程的自主拓展部分以兴趣活动的形式进行,要求每周设置1课时的阅读活动。限定拓展部分的专题教育和班团队活动,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内容选择和时间安排。
●低年级的探究型课程,可以以主题探究活动的形式进行。
●每天安排15至20分钟的晨(午)会,35至40分钟的广播操、眼保健操等体育保健活动。
●探究型课程、劳动技术、信息科技、专题教育、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课时可以分散安排,也可以集中安排。部分专题教育的内容可以安排在晨(午)会中进行。
●学生参加由市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认定的社会教育机构、社会团体负责设计和实施的课程学习,可以记入学生的学习档案。具体认定与管理办法,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统一制定。
●小学阶段也可设置科学与技术课程,替代自然课程和劳动技术课程,科学与技术课程的总课时为408课时。
(2)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课程设置及其说明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见表二。
表二:初中阶段(六至九年级)课程设置及课时分配表
年级 总课时 课程 语言文学 基 础 型 课 程 自然科学 数学 社会科学 语文 外语 数学 思想品德 历史 社会 地理 科学 物理 化学 生命科学
7
六 七 八 九 136 136 136 34 136 136 136 34 136 136 170 136 136 136 68 136 136 170 68 68 136 68 102 技术 体育 与健身 艺术 劳动技术 信息科技 体育与健身 音乐 美术 艺术 学科类 活动类 专题教育 班团队活动 社区服务 社会实践 170-136 102 68 68 170-136 102 170 68 102 136 136-102 136-102 102 拓展型课程 各 学 习 领 域 34-68 34-68 34-68 34-68 每学年2周 68 68 68 68 探究型课程 说明: ●每学年教学时间40周。其中社会实践2周,复习考试、节假日及重大活动4周,授课时间按34周计。
●六至九年级每周总课时量为34节,每节课按40分钟计。
●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对专题教育和班团队活动进行内容选择和时间安排。 ●探究型课程可以以课题(问题)研究、项目设计等活动的形式进行。
●每天安排15至20分钟的晨(午)会,35至40分钟的广播操、眼保健操等体育保健活动。
●探究型课程、劳动技术、信息科技、专题教育、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课时可以分散安排,也可以集中安排。部分专题教育内容可以安排在晨(午)会中进行。
●学生参加由市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认定的社会教育机构、社会团体负责设计和实施的课程学习,可以记入学生的学习档案。具体认定与管理办法,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统一制定。
(3)高中阶段课程设置及其说明
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要适应社会的多样化要求,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此,普通高中课程要重基础、有层次、多样化,进一步体现课程的选择性。
高中阶段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见表三。
8
表三:高中阶段(十至十二年级)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表
年级 总课时 课程 语言文学 数学 语文 外语 数学 思想政治 历史 基 础 型 课 程 技术 体育 与健身 艺术 各 拓展型课程 学 习 领 域 自然科学 科学 物理 化学 生命科学 劳动技术 信息科技 体育与 健身 艺术 学科类 活动类 专题教育 班团队活动 社区服务 社会实践 68 68 60 每学年2周 204-170 34-68 102 136 136 102 102 68 102 98 204-170 34-68 390-360 30-60 60 90 社会科学 社会 地理 102 102 102 68 102 102 102 102 102 68 90 90 90 60 60 十 十一 十二 研究型课程 高中阶段实行学分管理,通过学分反映学生的学习经历。十至十一年级,每34课时为2个学分;十二年级每30课时为2学分;学分由学校认定。学生毕业要求达到166学分,具体包括基础型课程142学分、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12学分(每周为2学分,共12学分)、研究型课程12学分。具体学分分配见表四、表五。
9
表四:普通高中阶段(十至十二年级)三类课程学分安排表 课程 基础型课程 拓展型课程 研究型课程 学分总计 必修学分 142 142 限定选修学分 18—24 12 30—36 自主选修学分 44—50 44—50 表五:普通高中阶段(十至十二年级)各学科学分安排表
课程 语文 语言文学 数学 外语 数学 思想政治 社会科学 历史 社会 地理 科学 自然科学 物理 化学 生命科学 技术 体育与健身 艺术 小计 说明: ●每学年教学时间为40周。其中社会实践2周,复习考试、节假日及重大活动4周。十至十一年级授课时间按34周计,十二年级授课时间按30周计。
●十至十二年级每周总课时量为35节,每节课按40分钟计。
●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对专题教育和班团队活动进行内容选择和时间安排。 ●研究型课程可以以课题(问题)研究、项目设计等活动的形式进行。
●每天安排15至20分钟的晨(午)会,35至40分钟的广播操、眼保健操等体育保健活动。
●研究型课程、信息科技、劳动技术、专题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课时可以分散安
劳动技术 信息科技 体育与健身 艺术 必修学分 18 18 18 12 6 4 6 4 8 8 6 6 4 18 6 142 自主选修学分 6-10 6-10 6-10 6 6 2 6 2 8 8 8 2 4 6 2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