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解析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哈师大附中2017—2024年度下学期 高一学年期末考试历史试卷(文科)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50题,75分)

1. 《公羊传》中对“莒人灭鄫”的解释是:春秋时,鄫国国君立其外孙为继承人,其外孙是莒国国君之子,《春秋》遂书“莒人灭鄫”。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宗法观念根深蒂固 B. 《春秋》记事秉笔直书 C. 王位继承制度混乱 D. 外戚干政影响深远 【答案】A

【解析】按照古代嫡长子继承制原则,外孙不能成为为合法的继承人,所以材料说“莒人灭鄫”,实质上体现出宗法观念的深厚,A正确;《春秋》显然是按照正史角度阐述,B正确;此时王位继承并不混乱,C错误;此时并没有出现.外戚干政的事情,D错误。

2.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统治者为了维持皇权的“万世一系”和宗法等级社会的长治久安,特别重视以明人伦为核心的道德伦常教育,并使之与选官制度相结合。下列最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A. 嫡长子继承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统治者重视道德伦常教育,并使之与选官制度相结合。依据所学知识,A项是宗法制的核心,故排除;察举制是一种以品德、才能为标准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的选拔标准是门第、血缘;科举制是一种以考试的方式进行选拔的选官制度。故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

3. 隋文帝杨坚对地方机构进行了改革,将州、郡、县三级改并为州、县二级,克服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地无百里,数县并置”和“户不满千,二郡分领”的弊端。此举 A. 节省了中央财政支出

B. 提高了中央政府的权威 C. 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D. 打击了地方豪强势力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隋朝对地方机构进行改革主要是出于政治目的,故A项错误;地方机构的改革与中央政府的权威无关,故B项错误;地方机构的改并,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反映出打击地方豪强势力,故D项错误。 【名师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结合隋代地方行政区划改革的目的解答即可。 4.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北宋制度设计的历史记述。据此推断,北宋制度设计 记述 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朱子语类》 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A. 通过分化兵权铲除割据基础 B. 成效符合宋初君臣的构想 C. 保障政府机构合理发挥作用 D. 致使旧弊虽除、新弊渐生 【答案】D

【解析】“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莫不溃散”说明旧制度被废除,但又产生了新的问题,D正确;北宋是杯酒释兵权夺取大将权力,A错误;后来的事情显然不符合宋初皇帝预想,B错误;政府机构并不是因此发挥合理性,C错误。

5. 明清将司法权一分为三,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各掌其一,即三法司制度。清实行三司会审和九卿会审

《文献通考》 出处 制度,由刑部掌审理,大理寺复核,都察院监督,有时王公大臣也参与会审,凡遇大狱,判决的执行权最终归皇帝核准。材料说明,明清的三法司制度 A. 体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B. 保证了审判结果的公平公正 C. 有利于强化君主专制统治 D. 提高了司法机构的办事效率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明清将司法权一分为三”“判决的执行权最终归皇帝核准”可知明清的三法司制度通过权力的分割使之互相牵制来强化君主专制统治,故C项正确。A项没有指出明清三法司制度的本质,故A排除。明清的三法司制度只能说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障司法审判的公正性,故B项错误。明清三法司制度降低了司法机构的办事效率,故D项错误。

点睛:三法司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审判制度,起源于唐朝,在明清发展完善,具有基础性、稳定性等特点。它对明清的司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它具备合议制形式,是对延续数千年之久的独任制审判所进行的修正,弥补了独任制的弊端。

6. 1702年威廉去世,玛丽的妹妹安妮继承王位,她讨厌辉格党,出于个人的好恶把大批辉格党人解除职务,代之以托利党人担任要职。这表明 A. 君主立宪制遭到破坏 B. 政党政治尚未形成 C. 国王有独立的行政权 D. 责任内阁制已形成 【答案】C

【解析】1702年国王安妮因为个人的好恶就把大批辉格党人换成了托利党人,这是因为当时尽管君主立宪制已经建立,但是国王还具有独立的行政权,故选C而排除A;政党政治初步形成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故排除C;责任内阁制形成于18世纪中期,故排除D。

7. 有学者认为,美国建国后建立的制度,既可以看见英国的影子,又可以看到美国自己的创造。其中英国的“影子”和美国的“创造”分别是 A. 议会政治、三权分立 B. 责任内阁、联邦制度 C. 议会政治、参众两院 D. 责任内阁、三权分立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共和制的确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的“影子”指的是议会政治,美国的“创造”指的是三权分立,故A项正确;责任内阁不符合美国的情况,故B、D两项错误;参众两院不是美国的创造,故C项错误。所以答案选A。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三权分立

8. 1877年,法国君主派总统麦克马洪迫使共和派总理西蒙辞职,另行组建君主派内阁,解散对新内阁投不信任票的众议院。但是共和派在接下来的众议院选举中获胜,重掌组阁权,1878年共和派又获参议院多数。上述过程说明了

A. 总统违背了第三共和国宪法 B. 共和制度得到广大民众支持 C. 共和制度通过宪法形式确立 D. 君主派已被清除出法国政坛 【答案】B

【解析】根据1875年宪法法国总统可任命文武官员,提出法案,可在参议院同意的条件下解散众议院,可知总统并未违背第三共和国宪法,故A项错误;根据“共和派在接下来的众议院选举中获胜,重掌组阁权,1878年共和派又获参议院多数”可知共和制度得到广大民众支持,B正确;题干没有涉及宪法的制订,故C

项错误;题干反映了君主派和共和派势力的消长,未体现君主派已被清除政坛,排除D。

9. 1881年德国首相俾斯麦提出工伤事故保险法案,由于意见存在严重分歧未获国会通过。1882年经过修订后的法案提交国会,再次遭到反对。俾斯麦为法案通过曾付出极大努力,德国皇帝甚至为此发表圣谕,但法案还是遭到到国会否决未能通过。这一事件体现了 A. 立宪政体能阻止国王专权 B. 国会处于国家权力中心 C. 首相和皇帝的权力遭到削弱 D. 立法权对行政权的制约 【答案】D

【解析】材料所述为德国民主政治体制下,国会对国王和首相提出的法案的否定,体现了立法权对行政权的制约,D正确;AB与德国史实不符,德国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C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 10. 揭贴、口号等往往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具有明显的时代气息。下列揭贴、口号与事件搭配不符合史实的是

A. 一概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甲午战争 B.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辛亥革命 C.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五四运动 D. 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这是否定题。口号“一概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是义和团运动,所以A错误,答案选A。其他选项是正确的。

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义和团运动

11. 下图是1907年发表的漫画(注:图中所示器具从右到左依次是:坛(民)、提勺(官)、漏斗(政府)、壶(外国))。其政治寓意是

A. 近代社会阶级结构发生新变化

【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解析版)

哈师大附中2017—2024年度下学期高一学年期末考试历史试卷(文科)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50题,75分)1.《公羊传》中对“莒人灭鄫”的解释是:春秋时,鄫国国君立其外孙为继承人,其外孙是莒国国君之子,《春秋》遂书“莒人灭鄫”。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宗法观念根深蒂固B.《春秋》记事秉笔直书C.王位继承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bft269kzz7yqpo85se79mzf00wrvr00irt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