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练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1.【分析】结合图1所示的生物圈硫循环示意图,硫循环失衡是因为生物群落向大气中排放的含S化合物量远超过从大气中进入生物群落的量,因雾霾的成分与汽车尾气成分相近,可知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导致短期内大量S进入大气中。缓解S失衡可通过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和种植吸收SO2的植物,促进SO2的吸收过程等方法,后者属于群落层面;消耗植物量最少,用最大能量传递效率20%计算;动植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大,故引入食虫鸟,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会增强;外来物种入侵,会导致当地的很多原有物种在竞争中失败而灭绝,使该地区生物多样性降低;图3所示老龄个体比幼龄个体数量多,该种群年龄组成为衰退型。【解答】解:(1)结合图1所示的生物圈硫循环示意图,硫循环失衡是因为生物群落向大气中排放的含S化合物量远超过从大气中进入生物群落的量,因雾霾的成分与汽车尾气成分相近,可知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导致短期内大量S进入大气中。缓解S失衡可通过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和种植吸收SO2的植物,促进SO2的吸收过程等方法,后者属于群落层面。(2)消耗植物量最少,用最大能量传递效率20%计算。在食物链:植物→鼠→蛇中,蛇增加1kg重量,最少消耗植物量为:=22.5(kg);在食物链:植物→昆虫→蛙→蛇中,蛇增加1kg重量,最少消耗植物量为:=12.5(kg),消耗植物量共35kg。动植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大,故引入食虫鸟,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会增强。蛙的视觉对飞行中的昆虫更敏感,这是通过光在传递信息,属于物理信息。外来物种入侵,会导致当地的很多原有物种在竞争中失败而灭绝,使该地区生物多样性降低。(3)假设用a表示第一次捕获并作以标记量,b表示第二次捕获的带有标记的数量,c代表第二次捕获量,则:N=a×,b的值减小,可推知N的值比真实值偏大。图3所示老龄个体比幼龄个体数量多,该种群年龄组成为衰退型。355故答案为:(1)减少化石燃料过量燃烧大量种植可吸收SO2的植物(2)35(3)偏大物理衰退降低【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及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2.【分析】据图分析:①表示微生物的分解作用、②表示植物的呼吸作用、③表示动物的呼吸作用、④表示动物捕食植物,据此答题。【解答】解:(1)据图分析已知①表示微生物(分解者)的分解作用,②和③表示动植物的呼吸作用(或细胞呼吸、有氧呼吸)。该河流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于藻类等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2)图乙中AB段细菌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时消耗大量的氧气,导致溶解氧降低,BC段细菌分解有机物产生的无机盐增多,有利于藻类生长,导致藻类大量繁殖。(3)若排放进河流的不是生活污水,而是化肥厂的污水,则不需要细菌的分解作用,直接河流中藻类疯长。(4)甲图的④中存在“藻类→浮游动物→…→鳙鱼”食物链,当第n个营养级的能量为akJ时,则第m(m>n)个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最大值y的数学模型可表示为:y=a×5n故答案为:(1)分解者藻类等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m。呼吸作用(或细胞呼吸、有氧呼吸)(2)细菌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时消耗大量的氧气生长(3)藻类(4)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规律、种群的数量变化等,意在强化学生的识图判断和分析作答能力,强化知识的迁移运用3.【分析】分析图解:图甲中,根据A与D之间的双箭头和指向A的箭头最多,可知A是二氧化碳库,D是生产者,由B、C、D的箭头关系可知,B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图乙中食物网中有两条食物链:植物→鼠→蛇;植物→昆虫→蛙→蛇。能量流动过程中能量关系: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同化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细菌分解有机物产生的无机盐增多,有利于藻类356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能量+流入分解者的能量×100%。【解答】解:(1)图乙中的生物成分为生产者和消费者,故对应图甲中的B、D;①是光合作用,③是呼吸作用,在①、③过程中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循环。(2)同化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N+R。(3)图乙中,若蛇的食物有来自鼠,来自蛙。则从理论上讲,蛇每增加1kJ能量,最多消耗植物÷10%÷10%=80kJ;在按照能量传递效率为10%计算,在食物链植物→鼠→蛇中,需要消耗植物=1×食物链植物→昆虫→蛙→蛇中,需要消耗的植物=1××10%×10%×10%=200kJ,即共280kJ。(4)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故答案为:(1)BD(2)N+R(3)280(4)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或物种丰富度的大小)【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稳定性等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图示中物质循环关系确定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识记碳循环的形式,能够利用食物网进行有关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掌握营养结构复杂程度与生态系统稳定性之间的关系。4.【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中据双箭头可知b为生产者,c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d为消费者,a为分解者.图2中曲线的含义为: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滨螺密度的增加,藻类种数(多样性)逐渐增加,超过一定范围,随着滨螺密度的增加,藻类种数(多样性)降低.【解答】解:(1)摄入的能量=同化量+未同化量(粪便),其中同化量有三个去向:自身呼吸作用消耗、传递给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分解.(2)保护红树林植被的主要意义是①防风固堤,②保护那里的生物多样性.(3)据图中双箭头可知b为生产者,c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d为消费者,a为分解者.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作用是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有的消费者对植物传粉和种子传播等有重要作用.(4)①据图示2可知,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滨螺密度的增大,藻类种数增大,在中等密度时达到最大,这种变化可以说明浒苔在该群落中的作用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当浜螺密度继续增加时,潮间带藻类种数逐渐减少,是由于随着浜螺的增多,浒苔数量不足,浜螺对其他藻类的摄食增加.CO2357②浒苔虽然是浜螺最喜爱的食物,但是当浒苔的数量减少时,浜螺的数量并不随之减少,这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一种体现.故答案为:(1)粪便等排出物中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鸟类遗体中的能量(2)①防风固堤,②保护那里的生物多样性(3)①a.分解者b.生产者c.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d.消费者②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有的消费者对植物传粉和种子传播等有重要作用(4)①浜螺多,浒苔少,浜螺对其他藻类的摄食增加②自我调节能力【点评】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及种间关系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图形信息的分析能力,难度中等.5.【分析】图示我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其中a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b表示植物的呼吸作用、c表示捕食关系、d表示动物的呼吸作用、ef表示动植物的遗体等被分解者利用、g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解答】解:A、碳元素内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被动物摄食,并使得能量流入动物体内,A正确;B、由图形分析已知,a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b表示植物的呼吸作用、d表示动物的呼吸作用、g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呼吸作用),B正确;C、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在生物群落内部主要以含碳有机物的学生进行,C正确;D、如果图中的字母表示碳元素传递的数量,植物正常生长,在夏季,处于平衡状态的森林生态系统,植物光合作用所固定的总碳量>植物呼吸作用所消耗的总碳量+流到动物体的碳量+流到分解者的碳量。则夏季a、b、c、e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a>b+c+e,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物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图形、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6.【分析】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者缺一不可;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解答】解:(1)一般自然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指的就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而人工鱼塘还要考虑人为投放的饲料等有机物所含能量。植食性动物流向肉食性动物的能量为5.1+0.25+0.05+2.1﹣6=1.5J(cm2?a),生产者流入植食性动物的能量为9+4+1.5+0.5﹣4=11J(cm2?a),生产者的同化量为23+70+6+11=110J(cm2?a),则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1÷110×100%=10%。358(2)A表示该生态系统各营养级的呼吸作用,冬季气温降低,水生动植物体温下降,酶活性降低,呼吸作用减弱。(3)把作物秸秆、油菜饼、麦麸中的能量充分利用起来,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能量利用率。故答案为:(1)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输入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2)呼吸作用(3)多级利用减小利用率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部分10%【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7.【分析】1、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类别原核细胞较小(一般1~10um)真核细胞较大(1~100um)细胞大小细胞核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色体,只有拟核体细胞质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等细胞壁增殖方式可遗传变异来源共性细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二分裂基因突变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都含有细胞膜、核糖体,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等2、酵母菌数目:对于计数板边界线上的酵母菌要遵循“记上不计下、记左不计右”的原则,应计四个角及中央的5个中方格中的酵母菌数目。【解答】解:(1)鱼鳞藻为真核藻类,属于真核生物,而微囊藻属于蓝藻,是一种原核生物,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在结构的区别有:真核细胞有成形细胞核,细胞质中有复杂细胞器;鱼鳞藻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池水中各种藻类之间的关系是竞争。(2)民间有“养鱼先养水”的说法,“养水”的目的是使水体中鱼鱗藻、脆杆藻等藻类大量繁殖,为鱼类359
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