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张尚学《货币银行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货币供求和货币均衡(圣才出品)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圣才电子书www.100xuexi.com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六章货币供求和货币均衡6.1一、货币需求的基本界定1.货币需求的含义复习笔记货币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社会各经济主体为满足正常的生产、经营和各种经济活动需要而应该保留或占有一定货币的动机或行为。为满足各种经济活动需要而必须保存的货币量,就是货币需要量。所说的货币需求并不是指人们主观上“想要”占有多少货币,而是指由于生产经营等各种客观因素所决定的人们“不得不”占有一定量的货币,不是一种纯粹主观的欲望,而是一种由各种客观经济变量所决定的对货币的持有动机或要求。2.决定和影响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1)宏观角度①全社会商品和劳务的总量;②市场商品供求结构变化;③价格水平;④收入的分配结构;⑤货币流通速度;⑥信用制度的发达程度;⑦人口数量、人口密集程度及经济结构等客观因素。(2)微观角度①收入水平;②收入的分配结构;③价格水平及其变动;④利率和金融资产收益率;⑤心理和习惯等因素。二、货币需求理论1.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公式1/75圣才电子书www.100xuexi.com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马克思从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这一基本关系出发分析和研究了流通中的货币必要量。马克思不仅揭示出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这一货币需要量问题的实质,而且阐明了在金属货币流通和纸币流通两种条件下的货币需要量规律,其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商品价格总额对货币必要量的决定在暂不考虑其他影响因素的情况下,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等于商品价格总额或商品交易的总价格。商品价格总额是商品的供应总量与商品平均价格水平的乘积,可表示为Q·P。商品供给总量取决于生产力发展水平,而商品价格则主要取决于商品价值与货币价值的对比。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存在着流通中货币量的自发调节机制。当流通中实际的货币量超过商品流通对它的客观需要量,物价呈上涨趋势时,货币持有者将会自发地贮藏货币,而不会拿货币与商品做不等价交换。结果就会使流通中过多的货币退出流通,进入贮藏,使货币流通趋于正常,而不会导致物价普遍上涨。当流通中实际的货币量过少,不能满足商品流通的需要,商品多而货币少,物价呈下跌趋势时,货币的贮藏者将会自发地去购买商品。这样做的结果,又会使贮藏的货币重新进入流通,改变流通中货币量不足的状况,而不会导致物价普遍下跌。(2)货币流通速度对货币必要量的决定同一单位货币在一定时期内就可以多次使用,分次地去实现商品的价格总额。虽然商品价格总额越大,货币需要量也越多,二者成正比例变化,并不要求流通中的货币量一定要和商品价格总额绝对相等。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是小于商品价格总额的,也正反映了货币流通不同于商品流通的特征。商品价格总额是由不断投入流通的商品价格发生额构成的。旧商品一般通过一次交换就退出市场,新商品不断地补充进来,使商品价格总额表现为一定时期内商品价格积累。2/75圣才电子书www.100xuexi.com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人们把一定时期内单位货币转手使用的次数或流通转手的次数,称为货币流通速度,通常用V表示。流通中的货币必要量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例变化。如果用M表示货币必要量,那么,在考虑了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之后,一定的商品价格总额(Q·P)的货币必要量就可界定为M?

Q?P

V这就是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公式,它说明“流通中的货币量不仅决定于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同时也决定于货币流通的速度。公式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一定时期流通中所必要的货币量与该时期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3)货币必要量公式的意义和特点马克思货币必要量公式的意义在于,它从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的本质联系出发,揭示了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货币需求的实质是货币价值与商品价值的对等,由于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使货币量与商品价值量在价值对等的基础上存在量的比例关系。货币必要量公式的特点在于:①货币必要量是一个抽象的需求概念,在货币流通管理实践中,无法将其作为正常货币流通的标志和货币供给的依据。②货币必要量理论反映的只是人们在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换时的货币需求即交易需求,而不反映人们对货币的另一种需求——资产需求。(4)纸币流通规律纸币流通的特殊规律,只能从纸币是金的代表这种关系中产生。这一规律简单地说就是:纸币的发行,限于它象征地代表的金(或银)的实际流通的数量。由于纸币是代表金属货币量,发行的多就以多的代表,发行的少就以少的代表,即流通中全部纸币所代表的金属货币的价值=流通中必要的金属货币价值

3/75圣才电子书www.100xuexi.com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那么,每一单位纸币所代表的金属货币的价值就是单位纸币所代表的金属货币的价值=

流通中必要的金属货币价值

流通中的纸币总量

如果流通中的纸币总量正好符合流通中所必要的金属货币价值,单位纸币所代表的实际价值就和它的名义价值正好一致,即一元纸币等于一元金属货币,如果暂不考虑货币流通速度影响,那它就能实现一元价值的商品。如果纸币发行过度,使流通中纸币总量大于流通中所必要的金属货币价值,每一单位纸币所代表的金属货币价值就会减少,使纸币实际代表的金属货币价值低于其名义价值,一元纸币不能代表一元金属货币因而不能实现一元价值的商品,这就是纸币贬值。纸币的发行应该限制在流通中所必要的金属货币价值以内。商品流通决定金属货币必要量,金属货币必要量决定纸币的需求量。这就是纸币流通条件下货币需求量的客观界限。在流通中对金属货币需要量不变的情况下,纸币发行越多,流通中的纸币总量越大,单位纸币所代表的金属货币价值就越小,购买力越低,即纸币贬值越严重。这是纸币流通的一条法则,或称纸币流通规律。2.货币数量论在货币需求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中,货币数量论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因素和数量关系的解释,被认为是货币需求理论最基本的思想和理论渊源。货币数量论的创始人被认为是法国重商主义者让·博丹。在对16世纪后半叶法国物价上涨作解释时认为,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在于:金银流人数量过多,价值被降低。这便是早期的货币数量决定价格的观点。货币数量论在18世纪的代表人物是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大卫·休谟。一国真正的财富是劳动和商品,而货币不过是代表,金银作为货币,完全靠在社会交换过程4/75圣才电子书www.100xuexi.com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中的职能才有自己的价值。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大卫-李嘉图也是货币数量论的信奉者。根据1799年英格兰银行停止银行券兑现以后许多商品价格上涨的事实,得出了货币数量决定价格水平这一与他的劳动价值论相悖的结论。货币数量的变动与物价或货币价值的变动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物价水平或货币价值由货币数量所决定。货币数量增加,物价随之正比例上涨,货币价值随之反比例下降;货币数量减少,物价随之正比例下跌,货币价值随之反比例上升。3.现金交易数量说及交易方程式费雪的货币定义:包括金银货币、银行券、政府纸币、辅币、存款通货等凡具有“货币的购买力”的货币。如果先将存款通货除外,物价水平的决定因素包括:①流通的货币数量。②流通货币的效率。③商品交易数量。这三个因素与物价水平的关系,费雪用方程式表示。假定以M表示流通的货币数量,V表示货币的流通速度,M·V即为用以购买商品的货币总量。再假定一年内所交易的各种商品的平均价格为P,P′,P″,…,其交易量为q,q′,q″,…,则得M?V?P?q? P??q??P??q???

即M?V??P?q

如果以P为p的加权平均,以T作为q的总计,则P表示一般物价水平,T表示社会商品总交易量,因而上式可写成M?V?P?T

右方为交易总值,左方为货币总值。如果将作为交易媒介的存款通货也考虑在内,将使这一等式更接近于现实。若以M′表示存款通货的总额,以V′表示其平均流通速度,则上述方程式应增补为MV?MV?PT。??

5/75

张尚学《货币银行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货币供求和货币均衡(圣才出品)

圣才电子书www.100xuexi.com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六章货币供求和货币均衡6.1一、货币需求的基本界定1.货币需求的含义复习笔记货币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社会各经济主体为满足正常的生产、经营和各种经济活动需要而应该保留或占有一定货币的动机或行为。为满足各种经济活动需要而必须保存的货币量,就是货币需要量。所说的货币需求并不是指人们主观上“想要”占有多少货币,而是指由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bcam14r306cyp27lz4y3h0qq02ukg01byn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