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1.活动和交往是德育过程的基础。

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必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德育途径

1、思政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社会实践活动 3、课外、校外活动 4、共青团组织的活动

5、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 6、班主任工作

德育原则

(1)导向性原则。

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贯彻要求:

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 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2)疏导原则。

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任何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是他们积极向上。

贯彻要求:

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指进行德育要把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贯彻要求: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1.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

2.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

3.就这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坚定不移地贯彻到底,督促学生切实做到。 (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贯彻要求:

1.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2.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初步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德育网络。

3.处理好衔接工作,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制度化、连续性、系统性。 (5)因材施教原则

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贯彻要求:

1.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

2.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6)知行统一原则

既要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贯彻要求:

1.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

2.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劳动,促使他们在接触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加深情

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原则。 4.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7)长善救失原则

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

极性,客服消极因素。

贯彻要求:

1.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2.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3.教育者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启发他们自觉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

(8)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结合原则

教育工作既要正面引导,说服教育,启发自觉,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又要辅

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并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贯彻要求:

1.坚持正面教育原则

2.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

3.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和集体组织的公约,守则等,并且严格管理,认真执行

德育方法

(1)说理教学法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是德育工作的基本方法。

(2)榜样示范法

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 (3)陶冶教育法(情感陶冶法)

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收到感化的方法。 (4)实践锻炼法

让学生参加各种实际活动,在活动中锻炼思想,增长才干,培养优良思想和行为习惯。 (5)品德修养指导法

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 (6)品德评价法

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

第八章 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

(一)班集体

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1.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为实现这一目标而组成的共同活动。 2.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坚强的领导核心 3.沿革的组织纪律和健全的规章制度 4.健康的舆论和良好的版心 5.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

班集体的建设策略

1.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2.确定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3.建立班集体的领导核心 4.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培养良好班集体的方法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二)课堂管理

课堂气氛的影响因素:教师,学生,课堂物理环境因素 课堂气氛类型 1.积极的课程气氛 2.消极的课堂气氛 3.对抗的课堂气氛

创设良好课堂气氛的条件:

1.社会和学生的定型期望 2.班集体的特点 3.学校领导的管理类型 4.教师自身的素质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策略

1.准确地坚定、分析课堂气氛是营造良好气氛的前提和基础。 2.时刻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感染学生。 3.树立典型,利用榜样示范积极引导学生。 4.妥善处理矛盾冲突,简历良好的师生,生生关系。

(三)课堂纪律

课堂纪律类型

1.教师促成的纪律 2.集体促成的纪律 3.任务促成的纪律 4.自我促成的纪律

课堂结构

(1)课堂情境结构:

A、班级规模25-40人为宜 (2)课堂教学结构:

A、教学时间合理利用 B、课程表的编制 C、教学过程的规划

维持课堂纪律的策略

B、确立课堂规矩 C、作为分配考虑性格和人际关系

1.确立课堂规则 2.合理组织课堂教学 3.做好课堂监控 4.培养学生的自律品质

课堂问题行为的类型 (1)奎伊的分类:

A、人格型

B、行为型 C、情绪型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1.活动和交往是德育过程的基础。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必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德育途径1、思政课与其他学科教学2、社会实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bbvu3spp40ne2d1fovz9epjx24qwd012wj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