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化学选择题专练
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食盐、醋、糖都有防腐功效
B.煤粉碎后更易燃烧,是因为粉碎增强了煤的还原性 C.鸡蛋煮熟后,蛋白质水解成了氨基酸
D.相同浓度的醋、厕所清洁剂、肥皂、厨房清洁剂的 pH逐渐增大 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25g 46%乙醇溶液中含有的氢原子数为3NA
--
B.将1.5mol Cl2通入到水中,则N(HClO)+N(Cl)+N(ClO)=3NA C.高温下,2 mol Fe与足量水蒸气反应,生成的H2分子数目为3NA
D.标况下,11.2L的C2H4和C3H6混合气体,原子间形成的共用电子对数目为3NA 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Cl2溶于水后溶液中Cl2、HClO、ClO-、Cl-四种粒子总数为2NA B.6.4gCu与足量浓硝酸反应生成NO2分子数目为NA
C.1mol淀粉(C6H12O5)n水解后产生的葡萄糖分子数目为NA
D.标准状况下,2molNa2O2与44.8LSO2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4NA
4.PASS 是新一代高效净水剂,它由X、Y、Z、W、R五种短周期元素组成,五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原
子半径最小,Y、R同主族,Z、W、R同周期,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3 倍,Z是常见的金属,能层数等于主族序数,W单质是人类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的常用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按X、Y、R、W、Z的顺序依次增大 B.WY2能与碱反应,但不能与任何酸反应
C.Z的阳离子与R的阴离子在溶液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无法共存 D.熔沸点:X2R >X2Y
5.X、Y、Z、W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递增。X与Z位于同一主族,Y元素的单质既能与盐酸反应也能
与 NaOH 溶液反应,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Y、Z、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Y的阳离子半径比O2-半径大
B.最简单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Z<X<W
C.X、Z、W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的强弱顺序为W<Z<X D.Y 与W 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其pH >7 6.一种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如图。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
不正确的是( )
A.该电池的实际能量利用率目前不可能达到90%
-
B.电路中每转移8mol e,消耗CH4的物质的量为1mol
-2-
C.电池工作时,CO23向电极A移动,且熔融盐c(CO3)减小
--
D.电极B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2+2CO2+4 e=2 CO23
7.工业回收铅蓄电池中的铅,常用Na2CO3或NaHCO3溶液处理铅膏(主要成分PbSO4)获得PbCO3: PbSO4(s) + CO32-(aq) PbCO3(s) + SO42-(aq) K = 2.2×105。 经处理得到的PbCO3灼烧后获得PbO,PbO再经一步转变为P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bSO4的溶解度小于PbCO3
B.处理PbSO4后,Na2CO3或NaHCO3溶液的pH升高
C.若用等体积、等浓度的Na2CO3和NaHCO3溶液分别处理PbSO4,Na2CO3溶液中的PbSO4转化率较大 D.整个过程涉及一个复分解反应和两个氧化还原反应 8.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装置
现象
电流计指针未发生偏转
电流计指针偏转
A.加热铁片I所在烧杯,电流表指针会发生偏转
B.用KSCN溶液检验铁片Ⅲ、IV附近溶液,可判断电池的正、负极 C.铁片I、Ⅲ的腐蚀速率相等
D.“电流计指针未发生偏转”,说明铁片I、铁片Ⅱ均未被腐蚀 9.下列有关实验原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向铜锌稀硫酸原电池中加入K2Cr2O7或高锰酸钾晶体或10%H2O2会增强原电池的放电效率 ②在试管中加入3~5ml稀盐酸,再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Na2SiO3溶液,即可制得硅酸胶体。 ③在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中,将氢氧化钠溶液迅速倒入盛有盐酸的量热计中,立即读出并记录溶液的起始温度,充分反应后再读出并记录反应体系的最高温度
④用标准酸液、甲基橙试液、pH计、滴定管(酸式和碱式)、锥形瓶、蒸馏水等主要仪器和药品即可完成某一未知浓度氨水电离程度的测定实验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0.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及对应关系均正确的是 A B C D 实验操作、现象 实验结论 将FeCl3溶液分别滴入NaBr、NaI溶液中,再分别滴加CCl4,氧化性:振荡,静置后CCl4层均有颜色 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常温下,向饱和Na2CO3溶液中加少量BaSO4粉末,过滤,向洗证明常温下净的沉淀中加稀盐酸,有少量气泡产生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大量SO42- 除锈的铁钉在浓硝酸中浸泡后,用蒸馏水洗净,再放入CuSO4铁钉表面形成了一层致密稳定的氧溶液中无现象 化膜 实验 将稀硫酸加入铁粉中,充分反应后滴加KSCN溶液 将铜粉加入1.0mol·L-1Fe2(SO4)3溶液中 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 制蒸馏水时,取最初的馏出液加AgNO3溶液 现象 有气体生成,溶液呈红色 溶液变蓝,有黑色固体出现 熔化后的液态铝滴落下来 有少量白色沉淀生成 结论 反应中有Fe3+生成 金属铁比铜活泼 金属铝的熔点较低 冷凝管用自来水洗后残留有Cl- 11.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A B C D 12.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A B C D 操作 ①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 ②中振荡后静置 ③加热 ④通电 现象 试纸不变色 下层液体颜色变深 洗气瓶中溶液褪色 A极上有红色固体析出 结论 NH4Cl受热不分解 NaOH溶液可除去溶在溴苯中的Br2 生成了乙烯 锌的金属性比铜强 13.某实除小组设计如下实验装置(图中夹持装置省略)测定制备的CaCO3粉末的纯度(样品中杂质不与酸反应,反
应前装置中的CO2已全部排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缓入空气的作用是将反应结束后装置中残留的CO2全部鼓入到C装置中被吸收 B.A装置和D装置都是为了防止空气中的CO2气体进入C 装置而产生误差
C.为了防止B 中盐酸挥发产生干扰,必须在B、C装置中间加一个装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瓶 D.若CaCO3样品的质量为x,从C 中取出的沉淀洗净干燥后的质量为y,则CaCO3的纯度为
y?M(CaCO3)?100%
x?M(BaCO3)14.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夹持装置未画出)
A.用装罝甲检验溶液中是否有K+ B.用装置乙验证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C.用装置丙进行中和热的测定 D.用装罝丁加热熔融NaOH固体 15.某温度下,向10mL0.1mol/LCaCl2溶液中滴加0.1mol/L的Na2CO3溶液(此
时不考虑CO32-的水解),滴加过程中溶液中-lgc(Ca2+)与Na2CO3 溶波体 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Z 点对应的分散系很稳定
B.W、X、Y三点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为w点
C.若用等浓度的Na2SO4溶液代替Na2CO3溶液,则图像在x点后的变化如虚线部分所示 D.此温度下,Ksp(CaCO3)=1x10-8.6
16.在25 ℃时,将1.0L c mol?L-1CH3COOH溶液与0.1molNaOH 固体混合,使之充分反应。然后向该混合溶液中加入少量 CH3COOH或CH3COONa固体(忽略体积和温度变化),